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乡村景观环境建设的地域性探究

乡村景观环境建设的地域性探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1-27 09:35
扫码咨询

  摘 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怎样在新农村建设的统一标准下,建设出具有当地特色、体现当地人文情怀、符合当地百姓生产生活需要的新农村,是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乡村景观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景观建设中如何保护传承地域特色,体现乡村的特色风情和地域文化,是文章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 新农村;乡村景观环境;地域性;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在我国国情的发展下,按照时代进步的要求,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将农村建设成为设施完善、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乡村景观环境是人们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人文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形成的,是最符合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一种呈现方式。在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下,既要满足在尊重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的生活环境,又要根植于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挖掘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本土景观环境,打造地域特色。在新农村的景观环境建设中,我们要做到对农村文化景观的传承与保护,凸显乡村文化地域景观的独特性,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

乡村景观环境建设的地域性探究

  1 乡村景观环境的构成及现状分析

  乡村景观环境的构成主要有村民的住宅建筑、街道、公园广场等人们日常生活和健身休闲的场所,这些属于村落内部的结构,还有居于外围的农田、菜地、果园、乡村道路、产业园、河流、山川等。这些都是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景观环境,是在村落发展过程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一种乡土文化景观、大众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烙迹。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不可逆的前进方向。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原生态景观环境的破坏与冲击是景观改造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当前一部分新农村建设出现的问题为趋同性,即照搬照抄城市发展的思维模式。这种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使整个村落的景观环境得到了统一规划和布局,但是在很多地区一些村落的特有建筑特色、古树村貌、村民的聚落形态等在拆迁过程中被破坏得荡然无存,以至于现在的新农村出现了“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情况[1]。

  2 乡村景观环境地域性保护的重要性

  地域性的保护与传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当时人文民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延续,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性,更加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使新农村的精神风貌各具特色,也能不断改善乡村风气,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安定有序、人心向善的氛围。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打造新时代的农民形象,培养具有高素质高道德的新型农民。

  例如,饶阳县五公镇依托“红色老区”的特色,打造独特的红色文化及五公靓丽名片。在规划过程中以东九线、肃衡路两条主干公路的绿美廊道建设为主线,在这条主干线上,将留楚乡冠志产业园、东里满乡刘辉民俗园、园子村千亩葡萄采摘观光园、鸿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耿长锁纪念馆紧密联通,抓好农游项目开发,打造饶阳环城农游项目中的关键一环;并依托耿长锁纪念馆,建设五公红色文化一条街和农村干部管理培训基地,努力发展红色旅游,在游览之中给予思想道德教育,为“红色五公”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五公镇采取的乡村建设措施,不仅使当地的红色文化得到了传承,而且带动了主线上农副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发展了旅游产业。这体现出了当地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饶阳县东北街村 2018 年开始实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市政领导对东北街村的拆改也作出了明确要求。在改造拆迁的同时,保护好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风貌,尊重历史,注重文化的传承。例如,老街的新华书店承载了几代人的儿时记忆,在改造的同时,新华书店守住城市文化之魂,留住城市文化之根。新建项目与保留区域的统筹规划是重点,做好衔接,既要传承老城的韵味,保留时代记忆,又要做到新旧的融合,提升整个村落的品位。东北街村通过改造,对一条老街进行修复保护,保留了建国初期的印记,现在成了一些革命电影拍摄场景的选址地。这样既带动了东北街村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了村民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3 乡村景观环境地域性保护的措施

  3.1 加强农民自主保护意识

  首先,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使用者,农民自身的保护意识增强至关重要。具有浓厚自主意识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必需者,他们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也是对农村的文化、传统、历史风貌最有感情和最有保护意识的主体,所以增强农民的自主保护意识,把生产、生活的环境作为自己的财富,增强对本地域的自豪感,不要盲目跟风破坏地域文化。

  其次,在规划过程中,作为整个村落的活动主体,农民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饶阳县圣水新村的改造过程中,成立了舞蹈队、鼓队等娱乐组织。该村还充分考虑村里的文化传统,增加村民的公共娱乐空间,建造了大型文化活动中心,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有演出,附近的村民也会争先恐后排队去观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宣传了地域文化,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提升了村民的自豪感、荣誉感,使村民感受到了新农村带来的成就。

  3.2 提高当地政府对地域文化的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于村落形态保护、地域性保护等方面,政府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政府要加大对地域文化、地域景观的宣传与保护,对接好规划与设计人员,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域特色,避免盲目地进行规划建设。在规划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2.1 延续村落肌理

  乡村道路、房屋建筑、自然环境、公共场所构成的村落肌理,是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历史文化等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村落整体布局,蕴含着历史、文化及社会因素。对传统村落进行改造建设,首先要对其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提取出适合保留、延续的空间环境及其组合方式,了解村落的轴线关系,从而确定村庄的空间格局,其次对村落建筑、街道、景观等的修葺,使新建项目与保留部分相融合,保留村落原始肌理[2]。

  当今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景观的改造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以张李村为例,张李村位于山东省青州市的城郊,周边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村民主要以种植果树为主。由于地处城郊,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与城镇的经济水平拉开了一定距离。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张李村道路两边空地增加娱乐共享空间,增加住宅环境绿地,改善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在增加明确的视觉指示系统等方面做出改善。同时,该村在新农村建设景观环境的营造中注重保护农村地方特色,发掘有经济价值的农村景观资源,营造美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和有利的生态环境。

  3.2.2 丰富农村的公共空间层次

  村民是新农村的使用主体,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的性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在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中,要解决好新建环境与原有风貌的衔接、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占比、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划分。通过对当地民众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的调研,建立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景观环境[3]。

  以圣水村为例,圣水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遵循生产工作的产业园区、农民生活的新型社区与生态园区、“三区”统筹同建的原则,多项并举,建造属于老百姓的幸福农村。在农民生活的新型社区,基于村民农用车辆不好停放的问题,村里规划了占地 4 000 m2的停车场,并建立了休闲广场、健身广场、篮球场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公共娱乐场地,为村民娱乐生活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场所。同时依托村里自打地暖井的取暖方式,利用地暖井的水,建造了一条冬天在室外温水养鱼的景观带。这条景观带也成为整个县的特色,城区的居民和附近的村民一到冬天就会到圣水村看鱼,不仅提升了村落的知名度,也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认同感。

  街道景观中的建筑墙体是构成景观环境的重要元素,特色的街道景观墙既能美化环境,还能通过墙体内容体现出乡村承载的地域文化,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因此在街道景观墙的内容选择上,要注重当地的特色文化体现,让人们在这个景观节点上找到认同感与归属感​‍‌‍​‍‌‍‌‍​‍​‍‌‍​‍‌‍​‍​‍‌‍​‍‌​‍​‍​‍‌‍​‍​‍​‍‌‍‌‍‌‍‌‍​‍‌‍​‍​​‍​‍​‍​‍​‍​‍​‍‌‍​‍‌‍​‍‌‍‌‍‌‍​。例如五公村的红色老街,其作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以及中小学生、党员同志学习红色文化的场所,通过其街道景观墙对人们进行红色教育,宣传革命时期的英雄事迹。

  4 地域性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环境中的意义

  首先,乡村景观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进行新农村规划时需要整体思考,深入研究,做好保护与传承,对新农村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在乡村景观环境中融入当地特有的元素,以乡村景观环境为展示平台,可以使村民更直观地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对本民族和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其成为地域文脉延承的物质载体和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驱动力,并为当地民俗特色寻觅新的生存土壤,防止地方特色的流失,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其次,在新农村景观环境中融入当地特色民俗文化,使乡村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风景,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让乡村旅游给农村带来一个新的面貌,以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卫生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改善,使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云才,韩丽莹.基于景观孤岛化分析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模式——以江苏苏州市甪直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1):143-156.

  [2]田奔.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3]姚松,雷帮羽,刘才琴.探析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措施[J].居舍,2020(13):4.

  作者张愿愿

  推荐阅读:旅游世界旅游管理论文投稿


《乡村景观环境建设的地域性探究》
上一篇: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成效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中国“战略”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探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