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

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4-20 10:02

  摘要专业认同,是个体对自身与所学专业关系的认识和接纳的过程。它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所学专业是否适合自身发展的一种认识和对专业的接纳。本研究通过对四所师范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和把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本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专业认

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世纪是一个现代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世纪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而在教师的现代化过程中,小学教师的现代化尤其重要。因为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奠基阶段,小学生由于受到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大、中学教师对大、中学生的影响力。因此,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我国学校教育培养的合格人才能否适应世纪信息社会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教育的质量,而这又将取决于小学教师的质量。面向世纪培养新型的、现代化的小学教师正是时代对师范教育改革提出的召唤。高学历是新型的、现代化的小学教师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教师看作是象医生、律师那样的专业人员,这种专业人员必须经过大学学历教育和专门的训练,以确保职业的专业性。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英、法等国都已规定小学教师必须持有大学学位证书。所以,把具有本科学历作为我国新世纪新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是符合世界小学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的,这使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进入高师教育体系成为必然。

  更新了一篇教育的论文,如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如何投稿,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二)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专业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权重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人手,将专业认同分为不同维度来进行研究。为此,本研究采取如下研究思路和方法

  1、通过访谈确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切入点和维度。为了很好地把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作者将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学习热情较高、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大一和大三的学生开展访谈,并在访谈结果的基础上、请相关专家分析,得出符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的专业认同维度。

  2、初步编制调查问卷。在确定维度之后,围绕所确定的维度,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和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编定预测问卷。请五名专家对预测问卷进行审定,反复修改,并进行预测。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相关研究

  1、关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及培养理念杭州师范学院教科院徐丽华通过对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大专和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调查研究,得出“高中起点三年制”培养模式更具有优势的结论,并建议“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要求,和“加强对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与教学实践”。陈利平等认为“作为专门为小学培养师资的本科学历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必须着力研究什么是创新教育”,提出了“综合性、研究性、体验式”三位一体的模式,。鉴于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宽、教学基本功扎实,但由于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的底蕴不足,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的情况,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惠中认为,高等学校既不能生搬中师培养模式,也不能移植高师的分科教育模式,高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定位“应该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从其专业特性出发来思考这一问题,基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和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为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教育和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康海玲提出改革招生制度,主张采纳中等师范招生面试的做法,并确保生源的多样化,注意男女生源的搭配,认为小学教师的培养必须“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强化教育研究训练”。”于明业等总结了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后,提出了“却而”体验教育模式。”王仲杰等则进一步提出了“三种学习形式、多元的学习组合、综合的学习内容、严密的管理网络和实效的学习成果”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认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对于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树立问题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而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张巧文就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理念开展了探讨,`,提出了树立培养专业化人才、创新型人才、合作型人才及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进而提出了具有专业素养、创新素质、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人才的培养目标。研究在总结小学教育专业诸研究的基础上,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有益的探讨。王智秋在分析了小学教育专业纳入高等教育的历史必然性后,提出了“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关注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并提出了“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的培养模式,。这些相关研究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强调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性,一方面在理论上进行研讨,提出了培养模式变革的思想,另一方面还将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加以总结、升华,不断吸取实践的养料。

  2、关于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设置或课程体系构想

  四平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刘树仁认为,“新构建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应具有`三性一体'的特征。所谓`三性',一是体现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共性—大学普通教育,即开设大学公共基础课又称`大学通识文化教育课'二是体现师范教育体系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性—双学科或双专业教育,即开设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三是体现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特性—其学科类课程应体现综合性教育与专业方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综合培养、有所侧重,其教育类课程应体现高师教育基础课程与具有小学教育特点以儿童或小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教育专修课程相结合的原则。所谓`一体',就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一体。

  (二)关于认同认同感及专业认同的研究

  1、关于认同及认同感的研究“认同”概念最早是由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提出。詹姆斯曾用“性格”一词表示他的认同感受。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后来艾里克森提出“自我认同”概念,并区分了“自我认同”和“集体认同”随着研究的深入,认同一词的外延逐渐扩大,使这一概念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中。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有意识地对认同研究进行归类。

  2、对专业认同的研究

  (1))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专业认同币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年艾里克森首创自我认同的概念,指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中心主题。他认为,当青少年在职业、意识形态、和性取向三个主要领域做出承诺时,问题就得到解决。可见,认同探询的过程是围绕职业、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及性取向等领域发生的,并且在各领域产生灵活但持久的承诺。从客观角度讲,自我认同保证一个人与社会实现有效的整合从主观角度讲,自我认同产生基本的忠实和忠诚感以及潜意识的植根感安宁感、自尊、自信和目的感。将自我认同划分为指定的认同和选择的认同,前者指不能由个体选择支配的成分,如性别认同后者指个体在社会背景中获得的承诺,如职业认同。专业认同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当然也贯穿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既与埃里克森谈及的职业、意识形态领域有关,也与提出的选择认同中的职业认同有关。是否喜欢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及职业的价值、感到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愿意接受专业及职业规范、希望把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等,这些层面的和谐统一称之为专业认同。

  (2)教师专业认

  同内涵的研究`道尔指出,每一个教师对自己作为教师的整体看法有所不同,教师“认同”即指个体对于自己作为教师的整体看法,以及这些看法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随着时间而改变。纽曼认为,教师认同结合在教师的个人认同之中,下列的几个问题可以说明教师的专业认同

  自我形象,是自我描述的: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自尊,是自我评价的:我是不是一个好老师?

  工作动机,是意志的: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或我为什么不想做这个工作了?

  工作知觉,是规范的:我为什么必须要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未来展望,是前瞻的:我的努力方向是什么?我的未来会如何?

  三、结束语

  论文终于成稿了。在形成文章的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中,有两点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是在做论文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自己理论功底和科研水平的局限。“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做论文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颇为自己以往的妄自尊大和浅薄而汗颜,也为受到理论水平的局限而使文章深度不足感到遗憾。二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充实提高了自己。“知不足然后能进步”,发现自身的不足,正是提高自己的动力。通过研究,在导师的细心指点和大力帮助下,深入接触了以往认为遥不可及的理论,也使以往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对自身的教学工作也有较大的帮助,不能不说是收获颇丰。总的来说,论文虽然完成,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张日屏.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一-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23(4):430-434

  2、刘树仁.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1(2):65-69

  3、徐丽华.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培养模式的调查报告[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6):43-46

  4、陈利平、张晖、于明业.育人之本在创新--关于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2(8):50-52

  作者彭艳红


《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
上一篇: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中美本科教育实习比较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下一篇:儿童化教育取向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