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高职应届生赴制造业基层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高职应届生赴制造业基层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6-08 09:29
扫码咨询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稳就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应以职教二十条为指导,通过自身校企合作优势,有序引导学生开展实习与就业工作。文章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367名应届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应届生赴制造业基层的就业意愿仅占不到六成;人口特征分析发现,男性、农村户籍、非独生子女和对口专业的学生意愿较高;就业创业指导、学院“产教融合·预就业”、基层人才激励政策等变量能显著改善学生的就业意向(p<0.05)。高校可以通过专业对口预就业、创业就业分流、家校联动导向等方式有效提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为社会稳定发展贡献的力量。

  关键词:高职学生;应届生;制造业;就业意愿;影响因素

高职应届生赴制造业基层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一、导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2020年春节前后,来历不明的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中华大地,在疫情的突如其来的影响和冲击下,新增就业岗位损失,复工时间延长,许多中小微企业遭遇生存瓶颈,大型企业生产受损,对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影响巨大,春季全国874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毕业去向受阻(1)(2)。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学生“基层就业”这一概念,来自2017年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除农村建制村或城镇社区、地方服务基层项目外,还包括艰苦行业企业(6)。

  三、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测量工具调查

  时间:2020年2月。调查高校:双高院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13)。调查对象:以对口制造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工具:参考国内外学者文献(9-12)(14),自编调查问卷“高职学生制造业的就业意愿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家庭情况、学校经历、政策感知度、疫情背景下的就业意愿等,愿意或不愿意赴制造业基层就业的意愿等因素。

  (二)变量选取

  根据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影响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的变量设置赋值,见表2。其中,性别、独生子女、户籍类型、相关专业共计4个选项均不参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四、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赴制造业基层的就业意愿主要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制造业基层就业的人数占总体的57.22%。

  (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有效性

  首先对模型整体有效性进行分析,模型检验的原定假设为:是否放入自变量xi,两种情况时模型质量均一样;这里P值小于0.05,因而说明拒绝原定假设。即说明本次构建模型时,放入的自变量具有有效性,本次模型构建有意义。

  结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367名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运用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企业、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共计8个因素,对高职学生的制造业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总体来看,高职学生愿意到制造业基层就业的人数仅占总数的一半。第二,从人口特征分析来看,男学生、农村户籍、非独生子女和对口专业的学生赴制造业基层的就业意愿较强,而相对应的各类学生意愿较低。第三,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父母支持、了解企业用工招聘要求、上过学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在校期间参加过兼职或创业活动、在校期间参加学院组织的“产教融合·预就业”、了解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了解地区政府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会对“有基层就业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家庭经济情况未通过显著检验(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总的来说,高职学生基层就业意愿亟待提升,针对各类学生意愿较低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引导和激励措施。也就是说得到父母支持,更了解企业用工要求,加强就业创业指导,鼓励在校参加兼职、创业或企业实践,认清疫情下的就业形势、更了解地方政府的政策就能够提高学生到制造业基层就业的意愿。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二)政策建议

  1.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至关重要,校企共育预就业是学生的就业直通车。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的制造业基层就业意愿仅占不到六成,而在疫情仍存在隐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赴制造业基层就业仍需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在保证学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企业和高校共同担负起疫情防控的主要任务,实行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双重管理制度。同时,高职院校应以职教二十条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预就业模式。家长、学校与企业三方共同参与,书面约定学生入企实习工作,为企业和高校搭建桥梁,是有效可行的产教融合直通车模式。企业应制定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能标准,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根据考核职称逐年提高收入水平(工资性收入+五险社保收益)。组织业余文体活动形成企业软文化增强学生企业融入感,并改善高职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环境。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学生对企业归属感更为强烈(15)。

  2.增强学生忧患意识是关键,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是路径。调查显示,占63.75%的高职学生担心疫情会影响就业。当前疫情冲击经济、社会发展,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影响企业复工甚至大规模裁员。高职院校应做好疫情下的大思政课程,对学生做好就业心理辅导,教育引领学生应胸怀忧国忧民之心,不断奉献祖国、奉献制造业,精益求精地学好技能,寻找合适的基层就业方向,以便知识技能与用工岗位无缝对接。调查显示,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制造业企业工作意愿有显著相关。高职院校要把就业前景和方向,提前向学生说明,鼓励学生提前学习第二专业和其他技能,做好就业双保险。进一步优化职业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优缺点和专业,为专升本或就业早做好准备(17)。

  注释:

  (1)沈国兵.“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27(2):16-25.

  (2)程一杰.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发展观察,2020,C(2):40-42.

  (3)教育部.进一步部署做好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

  (4)王学明.新形势下企业招工难存在的原因和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7(7):420-421.

  金文奖,蔡少波,高洁,董大翀,朱丹霞


《高职应届生赴制造业基层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上一篇:义务教育均衡视野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对策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下一篇:农业院校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