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探索
摘要:劳动教育是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如何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结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实际,深入分析当前劳动教育实施存在的现状和困难,从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拓宽实践育人路径,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三位一体”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劳动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1]。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本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举措,是树立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良好品质,抵制铺张浪费、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惯的必由之路。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的形式和内容发生重要变化,各高校在劳动教育的内涵、课程设置、内容供给等方面展开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劳动教育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大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育人理念和育人内涵,劳动的价值观和内容观呈现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劳动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实现能力等多方面、多角度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载体,是新时期深化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养、提升大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的重要举措[2]。劳动教育是继承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打造“大国工匠”、培养“技能人才”的实施载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劳育纳入教育方针,提升到与“德、智、体、美”同等重要位置,彰显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新内涵和新举措。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让大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劳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实效,把劳动教育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职业教育劳动育人质量和水平。
(二)劳动教育是坚持五育融通的必然要求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教育发展实际,不断进行完善和提升,虽注重劳动实践与教育相结合,但没有形成相配套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短板。新时期劳动教育要树立“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系统性、规划性地将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融合,统筹推进、融通发展。随着劳动教育体系的提出和全面部署,系统化、课程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教育体系成为“五育并举、互相融合”的重要载体和环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基础,是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推动“五育”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劳动教育在新时期职业教育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展开了大量的探索[3],但大多数只停留在劳动实践育人的“表面”,触及劳动教育“内核”依然较少,高职院校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劳动教育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
(一)劳动意识薄弱,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
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核心内涵和关键目标。日益便捷的生活方式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深刻的影响,劳动意识薄弱、劳动素养较低等现象日益突出,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给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家庭、社会环境对劳动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尤其是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劳动教育培养,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受家庭、社会大环境影响,当前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劳动素养较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偏差,劳动素养不强等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二)重视程度不高,劳动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建立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高质量劳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教育内容滞后、重视程度不高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上,要破除“独立设置”的传统课程思维,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认为设置单独的劳动教育课程,独立授课,就能够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这是对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在内涵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理念仍停留在传统的“工具思维”,而没有真正向“价值思维”转变,劳动教育还停留在劳动技能教育,而没有向劳动价值观培育转变。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过度强调劳动教育独立授课,教育形式单一,缺乏课程之前的相互融通,对其他专业课程没有进一步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要素”,缺乏建立劳动教育的课程链条的认识,导致单一的劳动教育课程教育质量和水平与理想预期存在差距。
(三)教育形式单一,劳动教育实践还有待加强
劳动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系统性、规划性育人活动,高职院校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在课程和理论上下功夫,更要注重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教育。当前,大部分学校重视劳动课程的建设,却忽略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设置和规划,导致劳动教育形式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停留在课堂层面,呈现出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化现象。一是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劳动实践活动的统一规划。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对劳动教育实践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规划,没有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素,进行顶层谋划,分类设计,导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不充分,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需求。二是在活动形式上,大多以劳动技能训练为主。劳动技能训练是劳动教育实践互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劳动实践仅停留在专业劳动训练,以专业实训代替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实践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学生接受的是技能训练中碎片化的劳动教育,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教育活动。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高职扩招、生源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劳动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难点和亮点,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生源特征和育人需求,实现从“惯性”思维向“规划”思维转变,树立“系统性”思维,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路径[4]。
(一)把握育人导向,构建职教特色劳动教育体系
准确把握育人导向,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根本,也是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高职院校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内涵,建立“系统性”育人思维,实现劳动教育从“单一性”向“融合性”转变,要明确新形势下劳动教育不是像以往独立的、单一的工具性劳动,而是要培养具有“大国工匠”使命和担当的时代新人。在课程设置上,要树立学科融合思维。在独立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坚持和强化课程思政,建立“劳动教育+”的专业课程劳动教育制度,立足专业特色挖掘各科劳动育人要素,建立各学科相互融合的育人体系。在劳动教育内容上,要根据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生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搭建“日常+生产+服务”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内容供应链。在劳动教育评价上,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记录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设置劳动素养分值,将劳动素养分值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毕业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遵循教育规律,拓宽劳动教育实践育人途径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树立学生良好劳动精神面貌,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认识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实践的中枢和主体作用,实现从“独立思维”向“共同体思维”转变,积极搭建“家庭+学校+社会”多主体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不断拓宽劳动教育实践育人途径。在学校层面,结合不同生源类型实际,依托学校日常劳动、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实验实训等校内活动平台,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升校内各项活动平台劳动教育的育人质量和水平。在家校联动层面,学校要建立家校联合培养的劳动实践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这个关键重要平台,制定家庭劳动教育评价和成果认定标准,并将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成果接入学校劳动教育评价综合体系。在加强社会培育层面,学校要完善社会实践育人过程和成果认定的制度设计和顶层规划,发动各级政府、群团组织、乡村社区、行业企业等各类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支持和激励作用。
四、结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育人工程,如何契合时代需求,锻造“大国工匠”,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要运用“规划性”“融合性”“系统性”思维,紧紧抓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生源多样化、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新时期职业教育时代特点和育人需求,搭建职业教育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和育人机制,以培育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为目标,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价值取向有机融合,打造劳动教育知识供给、过程考核、成果评价、综合保障的劳动教育生态链,把握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层次性和动态性,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由外在向内核转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璐,冯建民.五所地方高校劳动教育之实施现状、症结分析与优化策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5):47-54.
[2]王志娟,王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32-34.
[3]刘向兵,柳友荣,周光礼,等.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笔谈)[J].高教研究,2021(4):9-13.
[4]刘映芳,朱志明.习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4):47-52.
[5]刘芳丽,张映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37(3):14-21.
郭旭明
《“五育融合”理念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探索》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