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01 10:20

  [摘要]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育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促进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及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需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体系。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由劳动教育必修课、学科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劳动教育、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活动和校园劳动文化所构成,并遵循与时俱进原则、以生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及协同育人原则。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在构建中,需从教师队伍、实践平台、评价机制和育人协同体制四个方面来完成。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劳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2018年9月,习总书记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1]2020年3月,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是教育系统为落实《意见》而制定的文件,着重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怎么教,教什么等问题上加强专业指导。随着我国政府对劳动教育的高度关注,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中也被愈加重视,劳动教育成为高职育人的新热点。劳动教育关键在于落实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形式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价值。不难发现,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对劳动教育的落实至关重要。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人所特有的本质特征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世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的一生离不开劳动。劳动教育是以劳动活动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场所不仅包括学校正规教育,还囊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原始社会由于学校正规教育还未正式形成,人的劳动教育只是在家庭和部落社会进行,教育方式比较简单,教育内容与生活和生产相适应。在古代,正规式学校教育形成后,劳动教育并没有进入学校系统,使得劳力者与劳心者相分离。新成立后,劳动教育才进入学校教育系统。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遍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系统。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实践体系

  劳动教育的价值并非单一的,而是多维的。多维的价值是劳动教育的自然体现,是劳动教育的内在蕴涵。劳动教育的价值表现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及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

  (一)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育融合’是对我国新时期‘如何培养人’的整体回答,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新时代对于教育系统提出的要求。劳育作为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全面发展必须经历的。劳育与其他四育是相互渗透的,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其他四育的发展离不开劳育的发展,同样劳育也需要其他四育的辅助。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重视劳动教育。

  (二)劳动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习总书记总书记指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5]劳模精神是在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热爱献身、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通过劳动教育可以端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构成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是由劳动教育必修课、学科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劳动教育、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校园劳动文化四个部分构成。各构成部分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各部分合力而完成。

  (一)以劳动教育必修课为核心

  劳动教育必修课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其主要是以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化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授劳动教育知识与技能。在《意见》中明确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2]高职劳动教育必修课应是公共必修课,面向所有学生。课程设置应采用连续的方式,在每个学期均开设,前一个学期的劳动教育课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是下一个学期学习的基础,后一个学期是前一个学期的拓展与深化,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式。课程教材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必修课开展必要的载体。在选择课程教材时,应以校本教材为主,结合大学生所处家庭与社会的具体情况编写校本教材。课程教材不仅包含文字教材,还应涉及实物教具,如铁锨和镰刀等,其中以实物教具作为课程教材的主要教材。劳动教育重点在于劳动,目的是育人。劳动教育课主要通过实物的操作来教育大学生,文字教材仅作为补充教材传授给大学生。教师在劳动教育必修课上开展情景式教学,营造劳动教育所需要的场景,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同时,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传授劳动知识与技能,使大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行为中开展劳动教育,让大学生在劳动教育课上,通过自身劳动体验到劳动的辛劳与快乐,让大学生自觉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达到以劳育人的目的。

  (二)学科专业课与思政课嵌入劳动教育

  由于学科专业课具有针对性,每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差异较大,对嵌入劳动教育的程度有所不同,形式也是各具特色。嵌入劳动教育时,各学科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结合现实情况,嵌入与本学科相融洽的劳动教育内容,避免生搬硬套。工学和理学等相关学科,工匠精神、科学精神等劳动精神以及劳动技术对于此类专业比较重要。在此类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实体操作中的技术,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与坚持不懈的品质,以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鼓舞大学生追求技术的精益求精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对于动教育的融入是劳动专业知识,使学生懂得与该学科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知识储备量。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与时俱进原则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时代背景也不断地在变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扩大其内涵与外延。“马克思主义劳动论始终是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7]我国劳动教育与我国社会性质相符合,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之上。随着马克思主义化的进程发展,我国劳动教育的内涵应不断的延伸与拓展。劳动教育应结合习总书记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最新的成果融入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充满时代性,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样才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能发展劳动教育的作用。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受众对象是全体人员,因此劳动教育应扩展其外延。高职院校结合时代的需求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对象以学生为主,但同时应延伸到教师。

  (二)以生为本原则

  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人杜威提出“三中心论”,即学生、经验、活动,批判传统教育学派以教师、课程、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忽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此类教育无法使学生得到自由的发展。而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因此劳动教育应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则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关注学习的‘自主建构’‘相互作用’和‘不断生长’。”[8]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对象,其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影响着劳动教育的实施。以生为本的原则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让学生把劳动教育看作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劳动教育真正的融入学生内心。劳动教育通过劳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以生为本正是给予学生高度重视,关怀学生。

  五、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个体系的构建,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完成。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师队伍、实践平台、评价机制和育人协同体制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配备专业化的的师资队伍

  完善与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保障实践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主要有两条途径,即“外引”和“内培”。高职大力从国内外著名大学引进具有劳动教育学科背景的高水平人才,充当专任劳动教育课的教师。引进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各行各业获得过技能大师和工匠大师等称号的高技术人才,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些人才本身具有高层次的技术能力,能更快的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他们与行业发展、劳动生产实际密切相连,具有时代气息,能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高职院校除了引进优质师资外,还要加强培养校内现有师资队伍,提高校内师资队伍的劳动教育水平。在部分高职院校中,校内现有劳动教育师资在学校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由于大多数劳动教育任课教师是兼职教师,要对他们加强劳动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深厚的劳动教育理论与技能,铸造一支精通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此外,学校设置劳动教育专项课题,鼓励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科学研究,深化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促进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二)打造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活动场域。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学校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举行有针对性的劳动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还把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达到“以劳促专”的效果。创建大规模的劳动实践平台,学校搭建如创新创业等大规模的实践平台,把全校学生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能力,使学生能体验到劳动教育的教育性。与企业和政府机构合作,举行公益性的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利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与它们合作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让学生充当志愿者提供服务,在劳动服务中体验到奉献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0-04-02].

  [3]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17-22.

  [4]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05):85-91.

  [5]习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02).

  仇怀凯,刘烨,陈军绘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
上一篇:继续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下一篇:贵州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济基础及基本情况分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