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理工职称论文》邹论两岸和平发展社会化

邹论两岸和平发展社会化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admin时间:2014-01-21 14:19

  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共识之下,海峡两岸双方求同存异、相互谅解、相互包容,共同营造和谐、安定、互信的政治环境。两岸和平发展可以使双方都愿意给对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以实现两岸各自内部的全面发展。

  两岸和平发展之概念共识

  1895年以来,海峡两岸人民饱受战乱和政治动荡之戗害。对于经历过百年苦难的中华民族来说,和平稳定的生活弥足珍贵。早在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此作为指向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的准则。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主张。但是,当时中国大陆居于主流的世界观还停留在“世界革命”阶段,受到“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认识和复杂的周边环境影响,和平共处原则并未真正成为当时大陆的世界观和主流价值体系。

  [1]经过30多年的平稳发展,中国大陆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中国大陆方面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主张直接来源于邓小平的智慧。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说:“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2]他在讲这个问题时,直接就提到了大陆和台湾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中国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少关心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  两岸和平发展政治意境分析

  尽管多数人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但是,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从模糊趋向清晰、从抽象走向具体也是不争的事实。最近4年来,两岸人民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两岸政治关系越来越平稳、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人员交往越来越便利、战争威胁越来越远离。为了加快两岸和平发展价值观的社会化进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两岸和平发展蓝图所蕴含的更美好的意境。首先,“两岸和平发展”让我们可以超越政权之争的政治藩蓠,建立基本的政治互信。海峡两岸之所以能够进入“两岸和平发展”阶段,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最基本的政治共识,在这一共识基础上双方可以达成“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目标。海峡两岸双方已共同体认到,两岸目前各自所依循的法理精神和有关规定都主张“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  两岸和平发展价值观之社会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两岸和平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两岸和平发展要成为两岸共同的价值观,可能还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对于两岸民众来说,对两岸和平发展概念的认知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让双方民众从情感上接受,让双方人民了解到,这一概念并非任何一方强加给对方,也不仅仅对一方有利,而是双方的共同创造,更是两岸双赢的最佳选择,这项工作需要展现出大格局,体现出诚意。两岸和平发展要成为指向两岸人民的价值观,更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两岸和平发展价值观社会化之阻力

  两岸和平发展价值观的社会化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尽管两岸主流精英阶层都已认知到和平发展的可贵,但是,受到两岸长期隔阂、政治对立的影响,还有不少民众、政治社会精英人士未能理解和接受两岸和平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两岸的政治社会化机构中都可能存在着阻碍两岸和平发展价值观社会化的力量。本文要特别指出的是,两岸的一些媒体,特别是一些民意调查机构要特别慎重对待两岸敏感议题的所谓“民意调查结果”的发布。由于两岸高阶政治议题过于复杂,各种类型的民意调查机构应该避免制作似是而非或者模棱两可的调查问卷,更要小心对待在两岸政治子文化差异尚未弥合情况下进行的敏感问题民意调查。从20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些概念歧义和问题偏颇的民意调查发布后,不仅误导了受访者,而且激化了两岸内部和两岸之间的情感对立,扮演了两岸和平发展价值观社会化“负功能”———完全背道而驰的角色。


《邹论两岸和平发展社会化》
上一篇:压缩机十字头故障分析与处理
下一篇:周易对中国风水理论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