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绩效评价研究

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绩效评价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3-16 09:30
扫码咨询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为了加快推进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2009年底,四川在全省范围内批准建立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自实施新农村建设四年以来,各个示范片新农村建设绩效究竟如何,应该使用怎样的指标评价体系才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这都是值得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人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绩效评价仍然是以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并且缺少一套针对示范片科学、合理、准确的绩效评价体系,难以全面科学的分析总结出示范片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以及相应的薄弱环节。因此,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对开展示范片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价尤为重要,而且可以对示范片新农村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增加广大人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与决心。

  关键词:省级示范片;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

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绩效评价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农村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但在90年代以后,农民财政负担加重、粮食增收缓慢等难题开始阻碍中国农村的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农民福利毫无保障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为解决这些难题,国家政府部门近年来先后推出了紧紧围绕税费、税务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政策,首先是税费体制的改革,紧接着又推出了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采用粮食直补的方法减轻农民负担,并配套乡镇体制改革与其共同执行,改革力度大,改革范围广,这次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改革之最,被称为农村的“第三次革命”。税费改革这一惠农政策不仅是给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影响的,而且伴随着税费改革的农村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该决策就是党和国家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1.1.2研究意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农村作为关系人民生活生产的重点要素,我们不但要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了解针对特定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出适当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有效的评价。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分类指导的彭州市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不仅是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5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不懈从各地区的基础条件、实际情况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新农村建设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的提高农民收入;(2)生活宽裕:生活宽裕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还是衡量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本尺度;(3)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农户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4)村容整洁:村容整洁是向人们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建设新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集中表现;(5)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政治保证,是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的集中表现。

  1.2.2绩效评价绩效评价(PerformanceAppraisal),又称绩效评估。是指运用数学统计、运筹学原理、特定指标体系等方法,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并且通过定量及定性的对比分析,对项目在一定经营时期里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公正、客观、准确的综合评价。绩效评价是一项很工程量较大的工作,要提高绩效评级工作的质量,达到预期设定的效果,必须坚持以下三点原则:客观公正原则、评价方法可行性原则、评价常规化、制度化原则。

  2相关理论基础

  2.1城乡二元经济转变理论

  城乡二元经济转变主要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并存的两种经济结构之问的转变,是城市农村组织和生产的各种不对称性。城市的道路、通信、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却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人均消费水平;人口方面,农村人口完全高于城市人口等。城乡二元经济转变不仅反应了发展中国家具有突出矛盾的经济结构,也是造成这些国家贫穷和落后的主要原因。

  2.2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可概括为均衡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三种。(1)均衡增长理论均衡增长理论是指在相对落后地区的消费生产水平较其他地区相对低下的状态,该状态是均衡的,唯有打破落后地区均衡的低水平状态,才能快速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增长。该理论对落后地区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描述与改革,为发展中国家在迅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家建设、提高人民收入、摆脱贫穷、全面实现农业化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和快速发展的路线。(2)非均衡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提出的,非均衡增长理论是均衡增长理论的对称,是指在落后地区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十分低下的均衡状态下,由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过慢、本地资源稀缺等因素的局限性,很难同时向所有部门大量的投入建设资金,实现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更是难上加难。若要实现经济增长只有将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优秀的部门中去,优先发展的部门得到足够的发展后,带动其他部门共同发展,这样整个地区的经济就被带动起来了。

  3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概况

  3.1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基础条件

  3.1.1区位条件彭州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北部有龙门山脉,南部有成都平原,分别于新都、茂县、什邡、青白江等多地接壤。彭州市是四川省农业大县,属成都市所辖区(市)县中农业比重较大的县级市之一,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中国蔬菜十强(市)县、全国首批100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中国西部最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生产销售基地,四川省最大的外销蔬菜生产基地,中国西部著名的蔬菜之乡。彭州市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境内有5条出入境高等级公路(成彭高速全长19km),其中成都北延线彭州段和成都沙西线彭州段(成都至彭州快速通道)正在建设;有2条铁路和4个货运站,其中宝成铁路青灌线横穿彭州工业开发区;有成彭高速、绕城高速、机场高速与市区和双流国际机场相连接。

  3.1.2自然条件

  3.1.2.1地形地貌彭州市幅员辽阔,总面积1419平方千米,共分为山区、丘陵、平坝三大板块,山区占地面积较大,平坝次之,丘陵最少,仅有200平方千米,因此彭州一直有“六山一水三分坝”之说。彭州市地质构造较为独特,东部与西部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冲击形成了白水河、银厂沟一带的“彭灌杂岩”,以及罕见的地质奇观一巨型灰岩冰川漂砾。彭州市内的地貌以平坝居多,其轮廓特征为:南北面较长,东西面较窄,地势特征为:西北地区较高,东南地区较低。

  3.1.2.2气候水文彭州市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7℃,日照时间较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雨量充足,夏季温度较高并伴随较多的降雨,各区域问气候相差较大。彭州市境内气温从东南方向西北方逐渐降低,平均日照时间也逐渐减少,相反降雨量却明显增多,平坝、丘陵、山区气候差异十分明显。彭州市河流较多并都属于沱江与岷江两大流域,大大小小总共有90条。关口以北山区和市境东南部的大片面积属沱江水系,市境西南和南部边界地区属岷江水系。属沱江流域的河流,主要有湔江及其支流和分流各河,属岷江流域的有蒲阳河一青白江。

  3.2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产业发展概况

  3.2.1农业产业规模凸显彭州市重点发展蔬菜、生猪养殖两大农业主导产业,畜禽、粮油、经济林果、中药材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全市建立了11个产业,其中5个生态旅游产业、3个蔬菜产业、2个小家禽产业、1个冷水鱼产业;7个养、种植基地,分别为黄连、川芎、食用菌、大蒜、花卉、莴笋种植及奶牛养殖基地。

  3.2.2重点产业布局清晰彭州市以山区、丘陵、平坝三类地形,形成了以下重点产业布局:(1)山区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型食用菌、中药材、林竹等绿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在龙门山镇建立了黄连等种植基地,发展了以鹿坪村为中心的莲藕、猕猴桃三大全新产业;(2)丘陵农业:重点以畜牧业、水果等产业为主;(3)坝区农业:重点以发展粮食、蔬菜及生猪和小家禽养殖等产业为主。

  参考文献

  [1】陶爱祥.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及其启示.商业时代[J】.2010(8):10.11.

  [2]齐茂.欧盟十国乡村社区建设见闻录【J】.国外城市规划.2006(04):109.113

  [3]侯彦全,姜亚彬.李安康等.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分析研究及其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5):95.97.

  【4】金英姬.韩国的新村运动.当代亚太[J】.2006(6):13.22.

  【5]张利庠,缪向华,韩国、日本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02):169.170.

  [6】焦必方,孙彬彬.日本现代农村建设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石磊.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绩效评价研究》
上一篇:贫困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下一篇:欧美国家发展生态城市中绿色农业政策分析及启示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