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4-03 09:33
扫码咨询

  摘要:基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处于薄弱的环节。不利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不符合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的宗旨,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水平较差,特别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传播速度,提出了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研究

  2005年lO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农业生产发展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来解决农业生产发展问题。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与服务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农业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且其信息需求已表现出日渐紧迫的趋势,这都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成果转化率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瓶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迫在眉睫,而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处于薄弱的环节,不仅造成了农业科技资源的浪费,而且滞缓农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基于此,笔者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通过完善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科技“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局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研究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分析

  与其他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不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自己的特殊性,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1.1针对性和选择性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是以农业专家大院为服务平台,以科技成果展示为载体,省、县(市、区)科技专家联合编队,紧密配合,为农民提供零距离科技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但是这没有注重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水资源、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依赖性较高,以致在实验室或实验基地里做出来的阶段性成果,放到自然环境中进行实际生产的时候,可能遇到与实验条件不相符合的外部条件,极有可能导致失败。因此,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不具有普遍性,而需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

  1.2服务的实用性

  农业科技服务与其他领域的服务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以有形事物的状态存在,多数是以非物化形态出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属于社会和公益性质,很难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但是农业科技成果具有较大的传染效应,农业科技成果一旦推广应用,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农村信息用户对信息的考虑是要能在他们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发挥作用,带来经济收益。因而无论何时何地,实用性、高效化是农村信息用户需求的明显特点。所以,那些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可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则非常受农民欢迎。

  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展较为落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水平较差,特别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传播速度。

  2.1投资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机制发展不健全,特别是不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主体的多元性发展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政府财政支撑,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研究与开发,农业企业、社会、农民无偿或低偿使用和受益。这就使得农业科研与推广总量不足,转化投资渠道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对技术的需求。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不到O.25%。而工业化国家80年代初就达到0.62%,低收入国家也达到0.44%。即使如此,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乡镇政府在机构改革中,还大幅度削减推广事业经费。据1996年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县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事业费平均为36.6万元,乡镇平均为0.93万元,分别占实际所需经费的44.7%和17.6%:县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均经费为0.52万元,乡镇一级人均为0.17万元,分别占实际所需经费的44.8%和18%。结果造成相当一部分基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组织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减少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才流失,农技人员从事推广时问减少,农业科技转化网络受到较大的破坏。此外,科技成果转化重点过于偏向农业产中技术指导,而产前、产后和加工技术指导薄弱,使得有限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

  2.2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发展和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科技面对生产发展需求的针对性也日益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30%一40%,已转化的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实际发挥效益的有40%左右,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据统计资料显示,每年经过中央和省级政府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大约有10000项,估计30%的成果经过有效的信息服务等途径可以实现产业化,但实际转化率只有10%一15%。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4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一80%的水平。

  3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政策建议

  3.1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资金缺乏是农业科技转化的主要问题所在,必须完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机制。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商业性金融并存。民间金融辅助的多元化的农村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引领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联动投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突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部门应该加大支农力度。比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可以调整职能,延伸服务半径,统一管理目前由商业银行和相关部门管理的其他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扶贫资金和国家其他支农资金,调整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领域。国家开发银行应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对农村建设的拉动作用,与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积极向农村推进。

  3.2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传播的主要平台和途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我国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还存在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服务机构设置单一、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扶持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着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的速度。基于此,必须创新运行机制、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实行双向互动的推广模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努力构建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明.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0(10):2621—2624.

  [2】栾美展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信息技术服务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m(7):351—352.

  [3]王爱华.泌炎农业科技成惑撇广中的信息技术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D10(11):68-70.

  【4]杨敏灵.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体系探析[J].学术论丛,‘2008(52):62-63.

  【5]夏益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一以东台市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新棚制为例【J】.理论与当代,2009(11):32一孔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研究》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图书馆三农服务能力的研究术
下一篇:我国北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