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农村劳动力结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

农村劳动力结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2-07-19 08:44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总人口的不断增长,当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有了层次化的提高,不再以区域的自给自足为核心,而是更加强调全国性的粮食输出。这也就意味着当下粮食输出产业除了要满足数量上的扩张之外,还要在覆盖范围上不断扩展。而农村作为粮食生产和粮食输出的核心载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更加意识到自身作用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粮食产量;具体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非农村人口转变,这也就意味着农村原有的劳动力资源正在逐渐被削弱。而粮食的种植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农村劳动力来完成,这也就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以及农村空心化现象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保证粮食安全和经济建设的正常发展,应就当下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劳动力结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

  1立足整体,分析局势

  自我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城市发展突破了以往的封闭局面,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而这也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涌入,并且整体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这就给原有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带来了明显的改变。农村现有的劳动力情况大致可以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年龄老化

  正如以上所说,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是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与此同时,我国自21世纪以来整体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便日益明显,这一现象自然也在农村的劳动力中有所体现,当下农村劳动力的整体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在粮食种植的过程中,有50%以上的劳动主体年龄在40~50岁。有20%的劳动主体年龄在50~60岁。并且,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是当下全国农村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东部地区相较于西部地区而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现象更为明显,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建设程度较为优越,对青年劳动力的吸引力更高。

  1.2性别比转化

  在传统的农村劳动结构中,大部分是以青壮年男性作为粮食种植和生产的主要核心,然而由于当下大量的农村青年男性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原有的粮食种植任务就落到了农村女性身上。现阶段,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在男女性别比上为6∶4。农村种植劳动力在男女性别比为4∶6。这也就说明,当下年轻的农村女性已经成为粮食生产和种植的主要载体,改变了传统男性为核心的种植模式。

  1.3资本上涨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重视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因此在长时间的努力下,我国农村整体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相较于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而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推动了粮食种植技术与措施的改进。但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当下农村劳动力正在面临着日益紧缺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会选择从事与农业粮食生产相关的劳动。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原有的青壮年人口红利期也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优势。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的女性劳动力并没有从事粮食生产的丰富经验,因此现有的粮食种植所承担的风险也更大。除此之外,我国当下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分布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人口紧缺的现象更为明显,而西部地区却仍旧保留一部分基础的劳动力人口。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劳动力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逐渐退出粮食种植市场。而这些综合性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粮食产量的提升[1]。

  2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根据以上所叙述的当下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给粮食产量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可以大致将解决的方法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强化资源分配

  我国应当坚持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要深入推动土地改革与优化。要深入落实土地承包经营制,促进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农户投资生产,这一过程要以农村主体的自主意愿为核心。要在落实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农村劳动力的生产自由和经营自由。这样就有助于实现土地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相互适应,有助于农村现有劳动力的合理分配,以此来保证土地粮食生产和经营的稳定性。

  2.2提高吸引力

  当下,之所以有大部分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粮食经营生产,主要原因是农村自主粮食经营效益较为微薄,并且市场竞争力较低。因此要在宏观政策上加大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坚定不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抓住农村经营建设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以此来提高农村粮食生产的吸引力,这样就有助于留住优秀的人才[2]。

  2.3推进现代化

  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设备的改造,因此要重视对粮食生产技术的改造和创新。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创新粮食种植的方法,改变以往肥料为本位的种植模式,运用更为现代化的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农村专业性种植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综合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降低粮食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实际优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平衡发展,吸引先进的人才投入农村建设,要对原有的农业种植基础进行优化和升级,实现现代化和先进化的粮食种植。相关主体要在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粮食生产发展的宗旨和原则,同时要审时度势,分析当下农村劳动力结构的不足和弊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欢.粮食主产区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意愿研究——以湖南省农户为例[J].粮食经济研究,2018(1):67-76.

  [2]曾雅婷,吕亚荣,王晓睿.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多维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3-21

  冯乐宾


《农村劳动力结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
上一篇:精细农业背景下小型农业机械推广与发展建议
下一篇:农业科研院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举措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