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探索研究
摘要:在实施河北省第三次夏谷良种更新工程的过程中,将生态区划理论和品种发育规律、栽培技术、新型推广模式研究及良种繁育等多个技术领域结合一起,探索出了一套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项目于2002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依据生态条件,将项目区划分为若干生态类型区;筛选适宜的推广品种等技术主体;进一步揭示主推品种在各类型区的特征特性和生育规律;进行不同品种在各类型区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技推广新模式。
关键词: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和科研、推广及基层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实施河北省第三次夏谷良种更新工程中,首次将河北省夏谷区划分为5个生态类型区,并且探索出了"2345”即“两统一、三结合、四同步、五提高”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形成了一套新型农技推广技术体系。这一体系改变了以前品种不能按生态区推广,品种推广与栽培技术推广脱节的现象,对今后的农技推广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1.1生态类型区的划分
以生态学和区划理论"1.2)为指导,在认真研究分析我省各夏谷主产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的基础上,首次将其划分5个生态类型区。
1.1.1冀东春夏谷混播高产区
该类型区包括秦皇岛、唐山、廊坊的部分县市,谷子种植面积不大,仅1.2万公顷左右,但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省水、粮草兼用的作物很受重视,谷子尤其是夏谷发展很快。该区地处河北省东部,一年两季积温略有紧张,谷子生长季节雨水比较充足,基本能满足谷子生长的需要,但病害尤其是锈病比较严重。由于该区夏谷种植历史较短且面积较小,栽培技术比较落后,仍采用春谷大垄稀植的管理方法,一般每公顷留苗45万株左右,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该区急需高抗锈病、高产、稳产、优质的谷子新品种,且需要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
1.1.2黑龙港流城夏谷中低产区
该区包括衡水、沧州的大部分县市和廊坊、保定的少数县。自然条件不太好,土壤有一定程度的盐碱化,且干旱比较严重,种植谷子容易造成缺苗断垄,需要自身调节能力较强,高产、稳产、抗逆性较强的谷子新品种。该区谷子种植历史比较悠久,且分散的小米加工业较多,栽培技术也比较落后,农民多数采用的是大播量、撮留苗的种植方法。
1.2广泛搜集省内外的新品种,组织品种试验,筛选适合我省种植的优良品种,用于河北省夏谷良种更新
1997年组织了由省内外新审定的11个品种参加的品种试验,试验点遍及各类型区、共20个,参试品种有鲁谷10号、豫谷7号、豫谷8号、豫谷9号、冀谷14号、冀谷15号、谷17号、谷丰1号、坝矮2号、晋谷27号、晋谷28号,以豫谷2号为对照,以鉴定参试品种的区域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经过试验谷丰1号、冀谷14号、冀谷17号表现突出,各点平均产量均较豫谷2号增产15%以上,而且品质优良,适应范围较广,对锈病、纹枯病等病害和干早等逆境条件的抗性较强,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用谷丰1号、冀谷14号、冀谷17号作为我省第三次品种更新的主推品种,豫谷9号、冀谷15号抗倒性较好,但产量潜力不大,可作为辅助品种应用。参加试验的其它品种由于存在一些较严重缺点,不宜推广。
2实施过程
2.1建立样极田、培植丰产典型、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为加速河北省夏谷第三次夏谷良种更新进程,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次良种更新工程,我们在进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的同时,开始了示范工作,在不同类型区建立高产示范样板田55个。对样板田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方案的“两统一”工作方法,保证了样板田的质量,经验收专家对巨鹿、新河两个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百亩样板田较当地推广品种公顷增产1695公斤,大面积推广区较当地品种公顷增产945公斤。且出现了18个产量超7500公斤的丰产典型。同时我们还在各类型区组织了6次现场观摩,由于采取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了试验、示范、推广的同步推进,滚动发展。
.2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推广
2.2.1建立协作组织,形成全方位的推广网络,明确分工,加强协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促其,我们就与各市及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建立了协作关系,形成了遍及我省夏谷区的推广网络。协作组织成立后,进行了明确分工,科研人员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用于指导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并对项目实施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指导;协作组织内的各市推广部门负费其分工范围内的示范推广任务的具体实施,帮助科研人员协调解决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负责推广过程中的具体技术指导。在具体分工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协作,协作组织内的人员经常联系,当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其他人员要积极配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2.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采取了科普宣传与示范推广同步,提高农民对良种的认识,加速推广进程;结合样板田建设进行良种繁殖,保证种子供应;良种推广与种子精选包衣和配套裁培技术相结合,大幅度提高夏谷产量;加强谷子生产集散地和小米加工集散地建设,做到良种开发与优质米开发相结合,推广与集约化经营同步,生产与加工销售同步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和质量均大大提高。
3实施效果
3.1基本实现了河北省夏谷良种的第三次更新,良种覆盖率、夏谷单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识、农民收入均大大提高,冀东生态区的夏谷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项目实施以来,河北省夏谷区的良种覆盖率稳步提高,到2001年夏谷良种覆盖率达91%,比项目实施前1996年51.6%的良种覆盖率提高了近一倍。冀东生态区的夏谷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如秦皇岛1996年夏谷仅0.1万公顷,到2001年已达0.4万公顷。河北省夏谷单产和农民收入大大提高,2000年经专家对巨鹿、新河两县的样板田和大面积推广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样板田比当地品种公顷增产1695公斤,大面积示范田比当地品种增产945公斤,经统计河北省夏谷区公顷增加收入728元。由于实现了品种的合理布局,且推广的谷子新品种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我省夏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实现了丰年丰产,灾年不减产或少减产。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识大大提高,对以后的品种推广工作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由于主推品种品质较好,带动了优质米的产业化开发。
3.2开创了河北省良种推广工作的新局面。由于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的品种、技术可靠、过硬,推广方案科学合理,项目进展很快,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成功的将生态区划理论和新品种、新技术及新型推广模式结合在一起,将夏谷区划分为5个生态类型区,进一步研究了新品种的发育规律及配套的丰产管理技术,实现了品种的合理布局与搭配,为以后的品种推广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探索出了“2345"农技推广新模式,开创了良种推广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编.中国谷子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113-124
[2]李荫梅等。编著[M].谷子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4-77
《多学科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探索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