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和对策

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和对策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7-08 09:11

  摘要: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农村改革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农业服务体系市场化改革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时期,是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突出问题是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表现在部分公共服务机构“有形无实”、人员知识结构滞后且普遍借调他用、服务力量分散且布局不合理、服务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脱节”,导致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力量薄弱、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面向小农户的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各类服务平台重复无序发展,导致市场化农业服务供给面临专业化升级瓶颈。面向2035年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必须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演变趋势,按照市场化、多元化、集成化、规模化的思路,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便捷高效、全链受益的多元共享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把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出亮点。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专业化服务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首先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引领和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深化农村改革首次明确提出“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2021年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对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专业化”的新要求,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有助于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顺利实现战略转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引领支撑,吸引了大量学者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两个角度开展,研究内容集中在历程、现状、模式、问题、思路和对策等方面[1‐6],但缺乏专业化视角和提升专业化水平的研究。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如何推动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和对策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历程

  目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格局,是以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府主导的农技、农机、植保、供销、信用等农业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农村改革启动后对农业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改革为起源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7]。现有研究中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阶段的划分,主要是依据重要会议、政策节点和对农业发展阶段作出的新判断为依据,如表1所示。提出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属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导向和发展方向的重大转型,与之相对等的转型时间点是1990年明确提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2008年提出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据此,可以参考高强和孔祥智[3]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演变的阶段划分,把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瓶颈

  虽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面向2035年农业现代化远景目标的现实需求,还存在很多短板,集中体现在专业化支撑和引领能力不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抓住了面向未来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痛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专业化短板或者造成专业化短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

  将专业化作为面向2035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向,需要满足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并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引领和支撑。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顺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迅速培育、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需求分化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引致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需求变化,按照市场化、多元化、集成化、规模化的思路,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便捷高效、全链受益的多元共享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10]。要经过一个时期的深化改革和实践探索,把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出亮点。

  四、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深化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改革

  深化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强化公益性服务体系对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作用。一是整合机构。按照“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的要求,对政府涉农服务部门的农技、植保、农机、农经等服务机构进行整合,形成面向区域和产业的公益性服务整体合力,力争一个县级辖区形成一个公益性服务平台,窗口化集成提供各类公益性服务。二是提升业务。进一步聚焦基础公共服务的同时,拓展产前和产后公益性服务业务,补齐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资源导入、交流共享、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现代农业发展新产生的公益性服务需求,尽快形成面向农业全产业链的公益性服务支撑能力。三是优化布局。要改变按照行政单元设置公益性服务机构的格局,探索按照区域或产业建立跨行政区的公益性服务平台,以优化服务机构布局补全基层服务职能。四是建强队伍。通过机构改革充实业务、提升业务,增加公益性服务人员收入。同时,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加快人才队伍年轻化,促进知识结构更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要加强规范管理,减少或避免对公益性服务机构人员的借调。五是融合发展。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力度,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公益性服务供给;探索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公益性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兴办的各类服务平台融合发展,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统一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

  (二)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水平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水平,由专业化业务和专业化主体的发展来体现。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业务。按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要求,既要提高产中环节作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要补齐产前产后和全产业链层面的薄弱环节服务短板,尽快形成农业专业化服务对农业全产业链的引领支撑能力。要通过推广普及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推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与农业生产作业服务的结合,逐步提高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业务比重。要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大力发展良种和农资供应、绿色生产、资源回收、分选包装、冷藏保鲜、金融保险等薄弱环节服务,切实增加这些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有效供给。要推动农业专业化服务由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特色作物,由种植业向林牧渔业拓展业务,发展全程全域覆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二是要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化服务主体。农业专业化服务主体就是新型农业服务主体。要采取差异化策略引导农业服务户、服务型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服务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服务主体强化功能定位,升级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市场供给的骨干力量;要把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组织小农户接受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作用;要引导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新型农业服务主体转型;要加快培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商、关键领域现代农业服务商,以现代农业服务链建设增强农业产业链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孔祥智,徐珍源,史冰清.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江汉论坛,20099(5):13‐18.

  [2]孔祥智,楼栋,何安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J].教学与研究,2012(1):39‐46.

  [3]高强,孔祥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演进轨迹与政策匹配:1978—2013年[J].改革,2013(4):5‐18.

  [4]芦千文,姜长云.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104‐115+157.

  芦千文,崔红志


《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和对策》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郴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研究
下一篇:嵌入式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转型:基于广西A镇的个案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