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普惠金融支持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探讨

普惠金融支持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探讨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9-04 10:28

  摘要:面对“大国小农”的现实国情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如何利用普惠金融支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值得关注和探讨。目前小农户具备的当代特性和产生的异质性分化现象,并没有改变其多方面明显弱势以及与现代农业发展脱节的事实,这给予了普惠金融以支持的契机,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表明,普惠金融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支持主要就是对小农户的支持。而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前提及其支持的后续成效,决定了该支持机制需要考虑对象的特定性、过程的阶段性和内容的多样性。对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包括完善普惠金融支农的生态环境,重视小农户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享有,发挥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对小农户的牵引带动作用,重塑农村社区的组织和服务能力,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农户;金融排斥;农业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金融素养;金融支农;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支持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探讨

  引言

  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忽视小农户长期存在的现实。目前我国约有2.6亿小农户,其经营面积大致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0%;预期到2030年小农户可降为1.7亿户,其经营面积占70%左右;到2050年再降至1亿户左右,其经营面积比重仍将超过50%①。由此推断,小农户在我国农业领域仍是占绝对比重的经营主体,要想在短期内将之大量消除是不现实的。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本策略,其意图是要将数亿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以分享农业现代化的成果。同时,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化,需要技术、人才、资金等的支持,但是小农户因自身资源有限、收益偏低等一直遭受金融排斥,使之缺乏足够资金去创造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条件。根据有关统计,截至2017年末,我国农户生产性贷款余额为46986.5亿元,仅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3.91%②,且近年来比例还在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其核心要义是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留下的服务空白,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获得金融资源,而满足小农户等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则是普惠金融重要的服务使命。那么,如何发挥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为小农户创造充分的条件,使之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有机衔接呢?本文基于小农户的当代特性及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脱节,分析普惠金融发挥支持作用的契机,并进一步探讨普惠金融支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小农户尽快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服务农业现代化战略提供参考。

  更新了一篇农业相关的论文,如农业科学研究员论文发表怎么投稿,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小农户的当代特性及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脱节

  (一)小农户的当代特性

  一般而言,小农户是在特定资源禀赋下以家庭为单位、集生产与消费为一体的农业微观主体(施祖法,2018)。传统农业时期,小农户规模小且经营分散,收入低,生产技术和经验基本来自于世代相传,其农产品大多用于自我消费,生产过程容易遭受自然风险的冲击,属于“靠天吃饭”的农业经营主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如今我国小农户已经融入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一是开始接纳并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装备。农业技术装备的广泛采用,既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生产率,也有利于应对小农户老龄化问题。目前相当多的小农户已经租赁农业技术装备来进行农业耕收,有助于配合有限劳动力实现小块土地的效益最大化。二是不断突显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生产特性。小农户规模虽小,但仍是经济理性主体。对于农业生产效益追逐的动机,必然促使小农户由自给型生产转为日益重视经济作物的专业化生产,并且生产过程的购销活动离不开市场交易,从而体现出较强的商品化特征。三是兼业化活动成为常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农就业的比较收入优势和农业经营的比较成本劣势,吸引大批小农户从事兼业化活动,其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由此小农户兼业化便成为普遍现象。四是经营环境改变日新月异。各类专业合作社、农民技术协会等外部经营组织相继出现,为小农户更新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同时,各种订单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活动也增加了小农户与外部大市场对接的机会。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与趋势现

  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发达农业,是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和社会化为主要特征,利用现代的工业理念、科学技术、管理方法来经营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③。其发展要求可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现代农业掌握着先进的物质装备及技术,通过良种化、自动化、水利化、信息化等手段稳定增加产品供给,使农业能够达到工业化的水平;第二,现代农业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和智能化的劳动者,有利于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使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持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促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接近非农部门的水平;第三,现代农业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有助于取得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第四,现代农业配套的是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二、普惠金融支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契机

  普惠金融是2005年联合国在“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来的,其基本目标是消除金融排斥,为所有社会成员尤其为低收入弱势群体提供可负担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相比较,普惠金融基于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重点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弱势产业和弱势地区,小农户便是其中需要重点扶持的困难群体,而政策的驱动也助推了普惠金融支持的契机。

  (一)普惠金融具有适合小农户的服务特质

  不同于传统金融,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在于扶贫扶弱,其主要精力不是放在传统金融的服务范围,而是重点关注被传统金融所忽视的空白领域并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以改变现有金融供给与低收入群体金融需求不匹配的状况,帮助低收入弱势群体提升造血功能。满足小农户的金融需求,解决小农户面临的金融排斥问题,提升小农户的经营实力,则成为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内容。关于普惠金融具有适合小农户的服务特质可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普惠金融本身起源于小额信贷。服务对象的小额信贷需求决定了普惠金融的服务特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一般是低收入弱势群体,其金融需求经常是小额、零散、短期和低成本的,因此普惠金融自提出之日起就已经将信贷小额化作为服务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基本内容。假如普惠金融将社会高收入群体也包含在服务范畴之内,则因各类社会成员对信贷额度和利息的承担能力不同,既可能偏向于大额信贷,促使普惠金融嬗变成传统金融,也极易拉高利率水平,伤害低收入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最终迫使普惠金融脱离初衷,失去普惠的意义,其战略也就成为空谈。二是普惠金融注重包容性服务。包容性主要体现于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广度不仅表示普惠金融服务能覆盖所有社会群体尤其是要纳入那些被传统金融边缘化的低收入弱势群体,而且意味着普惠金融提供服务设施的地区广泛,要在传统金融未涉及的贫困落后地区布设物理网点,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深度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满足社会群体有针对性的金融需求,特别是根据小农户等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设计个性化信贷产品。三是普惠金融能够解决信贷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抵押物不足是影响小农户等低收入弱势群体获得信贷的主要障碍。普惠金融要实现扶贫扶弱的服务理念,既要求成本低、服务方式比较灵活和便捷,更注重信贷抵押物设计符合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目前针对小农户尝试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贷政策便是普惠金融的一大创新突破。总体来看,普惠金融是具有小农户所需的服务特质的。

  (二)小农户面临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亟待解决的金融排斥

  经济学理论认为,传统农业弱小的根源在于农民已耗尽基本生产要素的有利性,因而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小农户由于无法从现有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基本生产要素中获得较高收入,缺乏为之融资的动力,从而容易徘徊在“贫困陷阱”的边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外在环境的巨大变化为小农户带来了许多机遇,其资金需求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是这些资金需求往往倾向于消费方面,生产性融资需求却仍然不足。现阶段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是要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出的同时,引入小农户所不具备的知识、技术、资本等新的生产要素,改变小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培育有利可图的事业,从而刺激小农户的融资需求。当小农户经营能力和获利水平逐步提高时,其经济理性人的特点开始表现明显,对生产性融资需求的动机将会不断增强,也更有意愿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投资。一些学者所进行的地区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约46%的农户有着一定的金融需求(王萍和郭晓鸣,2018)。同时根据有关数据,2017年末银行涉农贷款30.95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8.11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80%。虽然这里反映的是农户金融需求增长的总体状况,但也不排除小农户金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增长êIS。

  三、普惠金融支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机制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普惠金融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支持主要是对小农户的支持。而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前提及其支持体现的后续成效,决定了普惠金融的支持机制需要考虑对象的特定性、过程的阶段性和内容的多样性。

  四、政策建议

  为了让普惠金融更好地支持小农户,并促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尽快地有机衔接起来,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聚集多方面力量,以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首先,完善普惠金融支农的生态环境。普惠金融支农的难点在于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要解决这些难点,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各类政策激励作用。利用贴息、免税、补助、奖励或资金支持形式降低普惠金融服务风险和成本,保证其获得一定的业务收益,刺激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二是创造小农户与普惠金融对接的条件。除了考虑土地流转以扩大经营规模外,还可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小农户信息数据库,实行专职信息员定期走访制度;建立地方性融资担保体系,为小农户提供担保;对于小农户融资项目给予一定的损失补偿;等等。通过这些条件的创造,促使小农户符合金融机构的信贷要求。三是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既支持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及设备等的扩建改造,还要通过财政补贴、转移支付和互联网使用资费降低等方式,加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在电力、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投入和建设。

  其次,重视小农户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享有。为了唤醒小农户“科学种田”和“健康种田”的意识,政府应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既要健全小农户所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小农户制定个性化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方案,使其提高知识技能并拥有健康的体魄,弥补其人力资本不足的缺憾;还要将小农户经营条件的改善纳入县域以下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范畴,给予小农户财政、金融、投资、农业保险互助等多维政策支持;更要与时俱进地培养小农户的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连接和共享,让分散的小农户有信心、有能力、有保障地获得各项现代生产要素,提高综合实力,从而逐步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

  再次,发挥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对小农户的牵引带动作用。政府应鼓励新型农业主体与小农户结对子,通过相互熟悉,给予小农户一定的融资担保,以解决小农户的有效抵押物不足,满足小农户的金融需求。同时,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技术和市场优势,探索其与小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可能性,并充当小农户的经营活动指导者和引路人,使之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待时机成熟还可以吸引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联耕联种、股份合作等形式向现代农业发展主体转变。

  最后,重塑农村社区的组织和服务能力。作为乡村治理的基层组织,农村社区对于维系小农户身份认同、情感归属具有重要意义。应当赋予村社组织充分的治理资源和适当的强制力,便于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积极为小农户经营条件的改善而出谋划策,使之成为小农户坚强的后盾:一是发挥村社组织的信用背书与代理监督职能,提高金融机构对小农户的信任度;二是利用村社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拓展各类社会关系网络,尽可能多地吸引城乡多种资源的支持,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的绩效;三是搭建职业培训平台,组织小农户参加知识技能培训、健康保健活动、技术指导讲座等;四是成立专门的社区小农户服务中心,聘请业内专家,为小农户提供市场化、专业化、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捷.日本农业支持政策及对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3(1).

  [2]杜鹰.小农生产与农业现代化[J].农村经济,2018(10).

  [3]郭晓鸣,曾旭晖,王蔷,骆希.小农的结构性分化:一个分析框架——基于四川省的问卷调查数据[J].农村经济,2018(10).

  [4]韩朝华.个体农户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理论评述[J].经济研究,2017(7).

  陆彩兰张郁


《普惠金融支持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探讨》
上一篇: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小农户振兴解析
下一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