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现状及需求分析

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现状及需求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1-16 10:00
扫码咨询

  摘要:农业科技是推动现代化农业持续优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了解和掌握四川农业科技基本现状和需求特征对开展全省农业科技工作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举足轻重。笔者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四川主要科研院所与涉农大专院校进行调查,同时对雅安、资阳、眉山等市的基层农技推广单位、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种养大户等科技需求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调研结果表明:首先,四川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为70.8%,实际的转化推广率不足40%。其次,农业科技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农作物和畜禽的优良新品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四川当前需求的热点。第三,产后环节的技术需求明显不足。笔者同时还分析了影响科技需求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增加农业科技供给和扩大需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转化推广;农业科技需求

  0引言

  四川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西部欠发达省份之一,人多地少的矛盾尤其突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掌握农业科技的需求状况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基础,因此对农户等农业科技服务对象进行需求调研对今后全省农业科技工作的开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举足轻重。

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现状及需求分析

  朱希刚[10]给农业科技进步的解释被广泛接受,农业科技进步是人们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实现一定目标所取得的进展,农业科技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而且还应该包括农业经营管理手段和服务技术。了解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意愿是开展农技创新与推广的基础,学界根据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特征对不同区域的农户需求意愿进行一些实证研究,大致有2种观点。一是农民普遍对农业科技具有强烈的需求意愿。如徐金海等[12]认为,农业生产主体对农业科技总体需求势头强劲,尤其是贫困农户希望通过科技实现脱贫致富。其中高产高效的技术需求居首位,最想采纳的技术依次为良种、防病防疫、高效化肥,同时农民迫切需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的技术服务[13-14]。二是农民对科技需求的意愿明显不足[15],或者大多数农户的需求只是处于潜在地位[16],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因为贫困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风险投资观念较为保守,支付能力有限[1-2]。

  1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四川主要科研院所与涉农大专院校进行调查,以摸清目前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的存量及基本现状。此外,为深入了解农业科技服务对象的需求特征,此次调查随机选取雅安、资阳、眉山等市的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进行问卷调查和核心小组座谈法(核心小组座谈法是通过小型座谈会的形式,主持人与一个小组(群体)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或单位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因为与农户科技服务联系最紧密,也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之一。问卷设计采用开放式问题,并要求被调查者填写的新品种或技术需求不超过3项(基层农推单位不超过5项)。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样本构成如表1。

  2四川省农业科技转化推广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稳步攀升态势,2006年达到45%,目前已经超过了50%[3],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总的贡献份额,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首要动力。使四川省依靠仅占全国4.7%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约6.7%的粮食、8.4%的油料、12.4%的肉类,成为最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农业科研共取得成果2451个,占总立项数的25.59%。获技术发明奖3项,自然科学奖1项,科技进步奖13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42项,仅2009年,全省申请农作物品种权581件,新品种申请总量连续8年居全国第1位。同时也应认识到虽然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已应用1734个,应用率(应用率=应用成果数量/成果总量。此时,农业科技成果只是在小范围小规模得到生产即实现了应用)高达70.8%,但高水平的突破性成果偏少,实际的转化推广率(转化推广率=(转化推广成果数量×推广面积/合理范围内可推广面积)/成果总量。此时,科技成果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不足40%,与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3农业科技需求特征

  根据对雅安、资阳、眉山等市的抽样调查,发现农业科技需求势头很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3.1农户的需求内容呈多样性,需求层次趋多元化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农业科技的需求内容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表2),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需求共计478项,其中新品种需求175项,主要集中在种养两业的优良新品种上;新技术需求292项,病虫害防治或疾病防疫技术129项。需求层次上趋于多元化,除基本的种养技术外,循环经济、安全生产、健康养殖等技术和标准也是农户当下的需求内容,说明政策环境以及市场需求对农户科技需求有影响,这也将是农业科技未来发展的方向。

  3.2良种在品种需求中占首要位置

  优良品种的采用通常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此项调查中农作物或畜禽新品种的需求也明显居高,占新品种的70.9%,尤其是市场上已经出现的由外地引进的优良农产品对农户的吸引力最大,说明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积累了丰富种养经验的农户对市场信息有较高的敏感性。

  4影响科技需求的因素分析

  农户以及各种农业经济组织对农业科技需求旺盛,但能否形成巨大的需求拉动力,是农业科技成果能否从农业科技系统进入农业产业系统的关键。在调研中发现依然存在制约农户潜在需求转化为生产力的障碍。

  4.1小规模经营模式会制约科技行为的主动性

  四川省农民人均耕地0.045hm2,户均耕地仅0.2hm2左右,大体相当于美国的1/100,欧盟的1/40[4],农户经营规模严重偏小,其经济力量散而弱,对一些科技成果如机械、病虫害综合防治、精深加工等技术的需求缺乏主动性。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的发展要获得大规模用地也比较困难,进而不利于规模经营和大范围带动科技成果推广。

  4.2新品种或技术的质量和效益是影响农户科技需求的重要因素

  部分农业科技成果因为质量不过关、品种间异质性不大、经济上不划算等导致应用价值小。新技术或品种还存在周期长、过程复杂等特点,与旧品种相比,机会成本大、短期利益不明显。还有一部分非公益性科技成果,使用成本较高,影响农户的预期收益。

  4.3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基层农技推广单位普遍反映公共投入和支持力度不足,尤其是推广资金和科技人员的薪酬得不到保障,使农技推广机构的规模和业务受到限制。目前全省34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1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技人员数量少,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科技知识更新换代缓慢等问题依然突出。此研究与其他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农户种养规模、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成果的质量是影响科技需求的主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研究证明农民文化水平低、年龄较大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科技需求的主要瓶颈[5-7],而此研究的调查对象80%都是中学文化水平(包括初中和高中),年龄集中在35~45岁,并不能形成文化水平和年龄制约科技需求这一说。

  5对策与建议

  针对四川省农民的科技需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实施相应的科技研发和服务策略,使所有农业科技力量都围绕科技需求协同工作,推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1改善科技需求制约瓶颈,扩大农户需求

  其一,在稳定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可以鼓励规模经营,促进土地适度流转。同时可以适当开展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有效化解中小型农业企业用地难、融资难问题。其二,合理规划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尽量覆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生产基地及种养大户,辐射带动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其三,实施政策倾斜,如良机良种补贴、风险补助、税收优惠等,提高科技使用的预期经济效益。

  5.2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增加有效供给

  组织优势农业科研力量联合攻关,由注重品种数量向着力培育突破性新品种转变,由单一品种选育向实现良种良法技术的组装配套转变;分类管理公益性与经营性成果,对具有很强公益性的成果,需要政府提供或者购买,对经营性的成果,可以适度补贴并适当引入竞争和利益手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5.3促进科研与推广紧密结合,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引导农科教、产学研进一步联合与协作,重点围绕生产亟需的技术和品种进行研发推广;从政策和经费上保障农技基层推广单位的公益性地位,通过科技示范基地、专家大院、“科技110”等平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推广体系[8];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通过激励机制等保持总量的充足和稳定,再则有计划的对推广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换代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庞笑萌,张艳,田勇.沈阳地区农民科技素质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2009(9):77.

  [2]李波,张俊飚,张亚杰.贫困农户农业科技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论坛2010(5):127.

  [3]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EB/OL].四川科技信息网.

  [4]张晓明,当前农民科技需求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3(4):42-44.

  [5]方松海,孔祥智.农户禀赋对保护地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以陕西、四川和宁夏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5(3):41.

  郭玲利1,张韬2,蒋远胜1,邓良基2


《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现状及需求分析》
上一篇:肇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特种经济作物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