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割机开发现状与长远意义探析

摘要:我国玉米机械化程度比较低,而在我国山西地区的丘陵地带玉米机械化程度更低,究其原因,是多层面的,从设计角度考虑,玉米收割机的适应性低是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玉米收割机不适应在地形复杂、面积小的地块进行收割作业,本文对玉米收割机开发现状与长远意义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玉米收割机;农业;发展
玉米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我国年种植面积0.245亿hm2。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一是北方玉米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40%;二是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市;播种面积占25%;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贵等省,约占播种面积15%。三大玉米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80%以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收割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加快玉米收割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1国内外玉米机械化概况
世界上第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文巴的艾伦于1921年设计出来,又经过多次完善和改进,随后一些经济发达便逐步开始生产和使用,至50—60年代已完成玉米收割机械化。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大致相同,即先推广玉米收割机、剥苞叶机和脱粒机;继而发展玉米摘穗机和玉米联合收割机,目前国外的玉米收割机主要有两种型号,一种是俄罗斯生产的KCKY-6型玉米联合收割机;一种是美国和德国等国的农机企业生产的大马力联合收割机配套应用的玉米摘穗台。我国玉米收割机械化比世界发达至少滞后三十年,玉米收割机械的研制起始于1960年,先后进行了长达6年,“文革”期间被迫中断,197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以后,玉米收割机械化掀起高潮,经历了从引进、使用、仿制、改进国外样机到基础理论研究和自行设计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产了两种玉米联合收割机4YW-2、4YL-2,并研制了玉米割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研制了青贮玉米联合收割机及小型单行玉米联合收割机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快速发展和跨区作业大大提高了机具的年利用率,给农机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此影响下,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开发、研制和生产形成了新的高潮,主要机型有4YW-1(悬挂式)、4YW-2(悬挂式)、4YW-3(悬挂式)等。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已经逐步受到农民的欢迎,玉米收割机械化的水平在逐年提高。
2玉米收割机械开发生产的现状
随着小麦收割机械逐步成熟,玉米联合收割机械的开发已成为新的开发热点,推广玉米联合收割机械的高潮已经来临。从型式上看,有自走式、悬挂式(前悬挂和侧悬挂)、牵引式3种。配套主机包括四轮拖拉机和东方红-75及802履带式拖拉机。收割行数分为单行、2行、3行、4行。多行收割机既有与上海-50、铁牛-55及东方红-75等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2行、3行机型,也有自走式的2行、3行及4行的机型。这些机型均能完成摘穗、输送、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等项作业。从开发情况看,目前单行玉米联合收割机刚初步定型,只有一些企业小批量生产,但由于适应能力低,推广速度并不快。而多行玉米联合收割机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三行以上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虽已生产,但由于价格和适应性问题,还未形成生产批量。单行玉米联合收割机,适应山西地区丘陵、地形复杂的小地块进行收割作业。
3发展玉米收割机械化的意义
3.1解决粮食自给,是加快玉米联合收割机械化发展的一项国策
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多是农民,由于每年人口纯增1000多万,耕地每年减少,形势十分严峻。有人甚至预言在21世纪的粮食难以自给,为了使外国某些人的预言破产,我国采取了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提高玉米单产两项措施,提高单产主要靠选用高产优良品种、紧凑型玉米种植模式、覆盖、移栽、机械收割等措施。我国粮食问题从长远看不是口粮问题,主要是饲料问题,其中更主要的是玉米问题。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变化,人均口量不断下降,需要更多的饲料粮,而饲料粮首选作物是玉米。
3.2对玉米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是推动玉米收割机械化发展的动力
玉米是高产之王。玉米最高单产达1548kg/667m2(23.2t/hm2),其潜在理论单产可达3765kg/667hm2(56.34t/hm2),增产潜力极大。我国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但单产比美国低56%,列居世界第28位,是粮食增产希望之所在。粮食的增产,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必将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3.3发展玉米收割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必然,也是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解决玉米收割的机械化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农业生产的急需,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瓶颈。
3.4发展玉米收割机械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收割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决了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的难点,对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使农村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出来,对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兰永青
《玉米收割机开发现状与长远意义探析》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