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新生儿麻醉中股静脉穿刺置管的运用分析

新生儿麻醉中股静脉穿刺置管的运用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8-11 10:31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新生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78例,根据麻醉穿刺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予股静脉盲穿置管麻醉,两组均行静脉注射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所有患儿均完成穿刺。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插管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分别为 (130.29±12.48) min、 (46.55±7.82) min、 (168.20±21.48) min,均少于对照组 (245.30±18.47) min、 (163.20±11.48) min、 (265.39±20.0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术中静脉炎、局部渗血、液体外渗、局部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少于对照组 (5.0%vs. 3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新生儿在麻醉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处于正常水平。观察组术后48 h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5.0%vs.3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可有效地应用于新生儿手术麻醉中;超声引导对于提高穿刺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股静脉穿刺; 新生儿;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目前临床新生儿手术麻醉方法有硬膜外穿、椎管内麻醉及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等。其中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神经阻滞效果好,术后镇痛作用佳。然而新生儿皮肤薄嫩,血管细、搏动弱、脆性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静脉置管穿刺,保障全身麻醉顺利进行。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股静脉阻滞因操作简单、安全,且麻醉成功率高的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新生儿麻醉中股静脉穿刺置管的运用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7年5月因胃穿孔、肛门穿锁、先天性腹裂等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78例。纳入标准: (1) 新生儿; (2) 具有进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指征。排除标准: (1) 合并严重心、肝、肾、肺器质性功能障碍; (2) 合并严重精神疾病; (3) 凝血功能障碍; (4) 穿刺点感染。根据麻醉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日龄1~28 d,平均(19.33±1.29) d;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日龄1~22 d,平均(19.02±1.11) d。两组患儿的疾病类型、日龄、性别、体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仪器与方法

  1. 仪器:

  使用Philips iU 22和西门子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5 MHz。

  2. 方法:

  入选患儿均根据病情需要行胃修补术、肠修补术、腹裂修补术。静脉穿刺均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工作年限>3年)对患儿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1) 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行超声扫查定位股静脉,穿刺侧下肢外展20°~30°,外旋45°。在超声引导下将1 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接头皮针排气后插入肝素帽(图1),消毒皮肤后,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0°~25°进针,拔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并固定,接麻醉输液管道。 (2) 对照组予股静脉盲穿置管麻醉,以耻骨联合和髂嵴最高点连线1/2垂直部位,扪及股静脉搏动,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二横指、股静脉内侧0.2~0.5 cm处穿刺,与皮肤呈30°~45°进针;其余步骤同观察组。

  3. 麻醉给药:

  静脉诱导麻醉给予异丙酚0.5~1 mg/kg,瑞芬太尼0.2~0.4μg/kg,维库溴铵0.02~0.06 mg/kg;麻醉完成后给予人工插管控制呼吸,潮气量为8~10 ml/kg,呼气末二氧化碳维持在30~35 mm Hg (1 mm Hg=0.133 kPa);微泵持续泵入异丙酚1~2 mg·g-1·h-1,瑞芬太尼2~4μg·kg-1·h-1。距离手术结束30 min,停止注入异丙酚,瑞芬太尼减至2 ng·kg-1·h-1至手术结束前。

  三、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 主要包括疼痛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插管时间。

  2.记录两组患儿在穿刺置管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包括静脉炎、局部渗血、液体外渗、局部循环障碍等。

  3.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起效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

  4.记录两组术后48 h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情况。

  四、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插管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两组穿刺情况比较

  所有患儿均完成穿刺,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局部渗血和局部循环障碍各1例),显着少于对照组31.6%(静脉炎、局部渗血、液体外渗、局部循环障碍分别为3例、3例、4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患儿在麻醉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处于正常水平。

  四、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48 h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低血压4例、恶心呕吐6例、尿潴留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全身麻醉能为新生儿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均完成穿刺,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插管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用时短、起效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常规股静脉穿刺多采用盲穿法穿刺,可能存在误伤血管、神经的风险。

  本研究中两组新生儿在麻醉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上述参数均处于正常水平。提示置管不会造成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更好[1]。本研究结果也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体表定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更加安全。分析其原因,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便,阻滞范围可控,对全身影响较小,可确保麻醉药物渗透到神经内部,从而能达到痛觉阻滞,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新生儿麻醉中能提供良好的麻醉和穿刺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影响其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飞翔,陈朔晖,程晓英,等.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 52 (8) :949-953.

  [2] 杨凡,孙天华,姜红,等.新生儿经上肢PICC穿刺术后导管尖端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 12 (7) :691-692.


《新生儿麻醉中股静脉穿刺置管的运用分析》
上一篇:儿科急诊分诊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下一篇:钙、锌、维生素A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探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