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幼年黄色肉芽肿4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系统性幼年黄色肉芽肿(JXG)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4例JXG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儿均依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确诊,3例2017年以后就诊的患儿检测了其病理组织和血浆中的BRAFV600E突变,结果均为阴性。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岁6月、1岁5月、1岁4月、1岁6月。患儿因皮疹、多饮多尿、骨骼包块就诊。4例患儿累及皮肤、中枢神经系统、骨、肺、甲状腺。4例患儿接受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一线方案化疗,定期评估均达到部分缓解。1例失访,余3例已停药,分别随访了26、22、12个月。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结论系统性JXG常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临床表现多样,以LCH方案为基础的化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幼年黄色肉芽肿;系统性;LCH治疗方案
幼年黄色肉芽肿(JuvenileXanthogranuloma,JXG)是一种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最常见的非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1],通常认为是良性疾病。在绝大多数患儿中,JXG仅限于皮肤,常发生于婴幼儿的面部、颈部及躯干部,为直径0.5~1.0cm红色或黄色结节,1个或数个,可在数月至数年内自然消退,多数无需治疗。存在≥1个皮肤以外器官受累者称为系统性JXG,约占JXG的4%。最常见的皮外受累部位是眼睛,其次是皮下软组织/肌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肺、肝、脾等[2-5]。系统性JXG发展过程难以预测,较少自行消退,预后较差,病死率接近4%[6]。由于认识不足,临床上常出现误诊或过度治疗。现回顾性总结4例系统性JXG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揭示该病的特点。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我科诊治的4例系统性JXG患儿资料,包括入院时的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骨骼、垂体、肺等部位)、腹部及盆腔超声、骨髓活检及细胞学检查,病理组织活检取材部位为皮肤、股骨各2例;对2017年后收治的3例患儿,采集病灶组织样本和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法及数字PCR法分析BRAFV600E突变。诊断依据包括受累部位、病理检查、CD68和/或CD163和/或FactorXIII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且CD1a、CD207(Langerin)阴性;3例患儿还参考WHO诊断标准[7-8],即病理组织和外周血血浆BRAFV600E突变阴性。所有患儿均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2治疗及评估方法
参照WHO推荐的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治疗方案。1例使用LCH-III一线方案治疗,余3例使用LCH-2009一线方案治疗[9-10]。患儿于化疗的第6、12、25、52周,停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评估疾病状态[11]。评估标准:疾病无活动(所有症状、体征完全消退),疾病好转(症状、体征好转,无新发病灶),疾病稳定(原有症状、体征持续存在,无新发病灶),疾病进展(原有症状、体征进展和/或出现新发病灶)[10-11]。
二、结果
1一般资料
男2例,女2例,年龄1岁4个月~2岁6个月,均除外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和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详见表1。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例1因“皮疹8个月,多饮多尿3个月”入我院。外院垂体磁共振示垂体增大,神经垂体高信号未见显示,垂体柄增粗;头颅平扫示垂体窝内结节状略高密度影,松果体区一结节状稍高密度影,诊断中枢性尿崩症,予去氨加压素治疗。入我院后,皮肤病灶病理结果示局部真皮片状组织细胞浸润,散在嗜酸细胞;免疫组化示CD68阳性,Ki67(+,25%),余阴性。电镜下真皮层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无Birbeck颗粒。
三、讨论
JXG与LCH、Erdheim-ChesterDisease(ECD)是常见的组织细胞病[9]。前二者好发于婴幼儿,ECD患者平均年龄为55~60岁,儿童极少发病。ECD与LCH被认为是炎性髓系肿瘤、克隆性疾病,但对系统性JXG的细胞来源、发病机制仍有争议[8-9]。LCH常见受累部位依次为骨、皮肤、肺、肝、脾、垂体等[12];JXG则依次为皮肤、眼睛,皮下软组织/肌肉、CNS、肺、肝、脾等[2-5];95%ECD患者有骨骼受累,>50%患者有心血管受累[7]。LCH皮损常表现为湿疹、脂溢性皮炎、丘疹、溃疡、结节或紫癜及皮损后期的色素脱失斑;JXG常见皮损是红色或黄色结节。LCH眼部病变常引起突眼症,而JXG则易导致视力下降、青光眼。在病理切片中,LCH为圆形单个核细胞,核常有折叠或切迹,呈咖啡豆样,称为核沟;Langerin、CD1a阳性;电镜下Birbeck颗粒为诊断金指标。JXG为卵圆形小细胞,卵圆形核,无核沟,成熟期可见泡沫细胞、异物巨细胞和Touton巨细胞;FactorXIIIa、CD14、CD68、CD163阳性,但Langerin、CD1a阴性,无Birbeck颗粒[7,13]。ECD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与JXG相同。LCH和ECD均以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基因突变为特征,>50%患者BRAFV600E突变阳性[14];部分患儿同时存在JXG、LCH或ECD组织学病灶[15]。本组4例患儿除未发现ECD疾病表现及混合病灶外,其余特点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总之,系统性JXG异质性较强,应依据症状、病灶部位选择外用类固醇激素、手术或放化疗。大部分预后良好,可自发消退、带瘤存活,少数病例发生恶化、死亡。今后需要开展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建立精准分型与预后判断指标、合理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文青,余霞,李明,等.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基因突变研究进展.麻风皮肤病杂志,2020,36:117-121.
2.李春晓,顾艳,凌波,等.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04例临床分析.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331-334.
廉红云李志刚崔蕾魏昂杨颖程华何乐健张莉赵晓曦王天有张蕊
《系统性幼年黄色肉芽肿4例临床分析》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