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文国家级论文快速浅析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的气道炎症,支气管哮喘容易反复发作不容易康复,发作的时候会导致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并且发病的时间多在晚上和清晨。
【摘要】 目的观察三伏穴位敷贴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三伏穴位敷贴,对照组服用酮替芬。观察患儿1年内感冒次数、哮喘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一般情况,并进行病情分级。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三伏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 小儿哮喘;穴位敷贴;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中医中药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我院开展三伏穴位敷贴,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其防治哮喘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简单易行,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儿科2007年7月至2008 年7月门诊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6.56±2.38)岁,其中3~7岁26例,8~12岁14例;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平均(3.48±1.2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9年;病情分级I级0例,Ⅱ级5例,Ⅲ级15例,Ⅳ级20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6.74±2.78)岁,2~7岁22例,8~12岁18例;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平均(3.38±1.5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0年;病情分级I级0例,Ⅱ级3例,Ⅲ级19例,Ⅳ级18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发病年龄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诊断标准
1.2.1中医哮喘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儿科哮喘标准[1]。发作前常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夜间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心肺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伴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1.2.2西医哮喘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2]。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发作时双肺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喘鸣音,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或咳嗽的疾病。
1.2.3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
参照《哮喘病学》[3]拟定病情分级标准,见表1。表1缓解期哮喘患儿病情分级标准
1.3纳入标准
凡符合中西医哮喘诊断标准,处于缓解期的3~12岁哮喘患儿,在此之前哮喘缓解期未进行其他任何治疗者。
1.4排除标准
不符合小儿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者,小儿缓解期伴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肿瘤等其他支气管、肺部疾患、重度肺气肿者,小儿哮喘缓解期并发严重的心、肝、肾、脑、血液系统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热、哮喘急性发作者,不能坚持治疗者,不能配合观察者,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黄芩打成粉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制成3 cm×3 cm大小圆饼,分别贴在患儿的大椎、定喘(双侧)、肺俞(双侧)、天突、膻中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每次贴4~6 h后摘除。1周2次,6次为1个疗程。此后1年内不再给予其他治疗。
2.2对照组
口服酮替芬片剂1.0 mg/ 粒,每次0.5 粒,2 次/ d。3月为1个疗程。
2.3观察方法
自2007年7月三伏贴敷前至2008年7月三伏贴敷前为观察期,观察期为1年,观察期内至少随访2次。观察临床症状:自2007年7月纳入观察对象起,追问治疗前1年内哮喘患病及诊治情况,治疗开始后定期电话或发作期门诊治疗时随访,观察患儿1年内感冒次数、哮喘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咳嗽、喘息、睡眠、活动能力等一般情况。
2.4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和同组治疗前后的配对资料比较用t检验。
3 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分级观察结果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情况比较(例)
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哮喘的病因复杂,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六淫、饮食、异味、劳倦、情志等。因此,防治哮喘应着重从两方面进行。(1)化体内伏痰,去除哮喘发作的病理基础。(2)扶机体正气,增强抗外邪侵袭的能力,减少哮喘发生的诱因。中医历来重视预防医学,强调未病先防,在《内经》中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强调摄生防治、欲病防作,早期治疗。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医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治于无事之前”。中医冬病夏治法正是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是预防医学的一项具体措施。冬病夏治源于中医阴阳学说,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认为在一年的气候变化中“冬至”和“夏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而防治日期选在三伏天进行,一则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在穴位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相关脏腑而发挥作用;二则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日,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止哮喘发作的目的。
敷贴疗法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应用中草药配制成丸、散、膏等不同剂型,直接敷贴于相应的穴位或患处(阿是穴),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目的的方法。药物穴位敷贴,有独特的“治未病”作用,且无疼痛、无创伤,极小毒副作用,故易为广大患者,尤其是儿童所接受。
由于小儿有肺脏娇嫩、脾虚易伤、肾虚易损的生理特点,因而易造成痰饮留伏,成为哮喘诱发的内在隐患,如遇正气不足、抗病力差、外邪触动宿饮,乃发为哮喘。本病在急性发作期以“急则治其标”为治则,而在缓解期,控制复发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我们采用伏天中药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经多年随访,在减少发病次数、减轻发作程度上较对照组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外敷药物多应用温热养阳祛痰之剂治疗哮喘。其中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芥子中的主要成分硫氰酸希丙酷具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经过皮肤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渗透入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和内分泌液中,发挥一定的药理作用[4]。细辛味辛,性辛温芳香,走窜入肺,外散风寒,内化寒饮,善疏上下之风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还具有抗组胺及抗变态反应作用[5]。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肝、脾、心经。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有较强的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使气行而水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延胡索能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缓解支气管痉挛而达到平喘止咳的效果。甘遂苦寒,逐饮利大肠以宣通肺气。黄芩苦寒,归肺、大肠经,可清热燥湿,清泻肺热,在方药中起到监制其他温热药物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黄芩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及解热作用。鲜姜汁可使诸药之性透过皮肤渗入脉络发挥药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生姜含挥发油等,能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兴奋交感神经,使药物能更好地渗透、吸收而发挥疗效。清代吴师机认为中药贴敷疗法可使“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借生药、猛药、香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简明扼要地解释了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本法利用外敷治疗,属内病外治一大特色,通过药物作用于体表穴位,而起到调节脏腑、促进阴阳平衡的治疗作用。所用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祛除肺中寒饮伏邪,以温经通络、调阴阳、和气血、行气散结、解痉平喘达到调整脏腑功能作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广泛用于临床。具有许多口服药难以达到的优势,如药物透皮吸收快,不受消化道生理状况及进食状况影响,药物经透皮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药物经透皮吸收后,能避免其在胃肠道的破坏,故能减少血药浓度峰谷的变化等。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尽管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讨,但时至今日尚无令医患满意的疗法,患者多因病情迁延不愈而不积极治疗。实践表明,敷贴疗法能有效缓解病人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增强患儿的抵抗力,且该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安全无毒副作用,能被广大患儿接受,推广应用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小编推荐优秀医学论文 医学职称论文刊发动态心电图显示缺血性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对变异性心绞痛(VAP)诱发缺血性J波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VAP在DCG检测中发生ST段抬高者,并进行缺血性J波的分析。结果 12例ST段抬高者中同时合并缺血性J波者5例,占47%。伴有缺血性J波者100%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不伴有缺血性J波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71%。结论 ST段抬高合并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性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 缺血性J波;变异性心绞痛; 动态心电图
《医学中文国家级论文快速浅析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