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论文发表绿色住区设计要点
摘要:绿色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向,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城镇人居环境。住区环境主要包括绿化环境、水体环境、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及道路交通环境等方面,居住生活品质很大程度是由小区环境决定。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注重使用本土树种、当地材料、应用绿色技术来提高住区环境自净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减缓热岛效应,提高生态效益,形成舒适宜人、绿色生态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园林工程,论文发表,设计要点
一、绿化景观是体现住区环境品质的关键
植物绿化为绿色建筑场地提供良好的环境,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等,并通过植物的姿态、色彩、季相等降低建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小区环境品质的提升。绿色住区植物绿化设计时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绿化率:绿色住区的绿地率应≥35%,绿地绿化率应≥80%;在景观环境设计时应尽量扩大绿化面积和提高绿化率,利用植物的产氧及保健功能作用,促进居民生活健康;利用小区植物群落实现降噪吸尘、雨水收集,调节住区环境的温湿度等生态功能。
2.树种选择:植物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和体现地带性植被景观为原则,优先选择当地的树种,体现当地植物群落特色,乡土树种往往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从而保持较高的移栽成活率。在树种方面也应尽量选择低维护、耐性强的植物,以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
3.植物种类要求:绿色住区要求在三北地区木本植物种类≥40种、华中、华东地区木本植物种类≥50种、华南、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种类≥60种;注重乔木、灌木及草坪的比例合理,乔木要以遮荫阔叶树种为主,通过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配置,提高生态效益。
4.植物配置:植物造景应模拟当地自然群落,形成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乔木—草木、灌木—草本的配置形式,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形成自然的住区植物群落景观;同时也应充分展现植物的枝、干、叶、果、花等观赏特性,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环境。
5.立体绿化:利用地面停车场、屋顶、架空层和阳台等部位进行立体绿化,扩大绿化面积。立体绿化能降低建筑顶层及外墙温度,进而降低建筑耗能;改善空气质素,植物可以隔滤悬浮粒子,提供清新的空气;调节雨水流量,进行雨水收集与利用。
6.生态型植物景观:绿色住区应注重湿地景观、雨水花园等生态型植物景观的营造,结合本地的现状、气侯、资源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实现资源的节约与材料的循环利用。如建立雨水花园,通过植物来收集、净化雨水,调节雨水流量。生态型的绿化景观的意义不仅在于营造出较好的环境,而是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切身体会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通过接触生态型景观,提高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7.绿地结合活动、交通空间:为了保证生态小区居民有充足的户外休憩空间,小区应设置集中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休息、交流、活动的场所,满足住区生态和户外活动的需求;保持建筑群体道路交通组织与绿地有良好的空间与视觉关系,使得绿地在通风、阳光、防护隔离、景观等众多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
8.绿地养护:住区绿地应进行长期的养护和保养,保持长期的景观效果。应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除虫害药剂,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二、采用生态式的水处理与利用方式,营造清新的水体环境
绿色住区的水系统是由景观水体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组成,绿色住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约资源原则,尤其要注重节水技术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小区水环境,提供安全、卫生、有效的供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
1.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将屋面、路面、绿地、广场等汇水面的雨水径流进行收集,经截流污染物、净化处理后回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洗车用水、锅炉用水、消防用水、地下水补给等。其中屋面雨水的收集,能减少雨水径流量并净化雨水水质。地面雨水应结合小区的地形、地貌确定收集方式,形成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宜用暗渠收集雨水。雨水处理采用渗水槽系统,渗水槽内装填砾石或其它滤料,雨水经处理后,进入小区的中水系统。
2.污水处理系统:小区的排水应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一般住区的污水应引入市政污水系统,特大住区宜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设施;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达标排放率必达到100%。
3.中水利用系统:建立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使用量达到小区用水量的30%。小区绿化、景观、洗车、道路喷洒、公共卫生等用水直使用中水或雨水。
4.景观水景:住区水体景观设计应符合地方气候和水源情况,合理确定水体面积、水池深度和水景造型,突出生态功能、经济实用性及艺术观赏性。健全水景工程,如池水、流水、跌水、喷水、涌水等设施,景观用水应循环设计,并根据需要设置循环水净化设施。应提高浇灌技术,或采用收集的雨水或中水进行浇灌,如采用中水用做景观用水,需要脱氯,水质应清澈、无毒、无臭味、去除营养物,以避免藻类繁殖。水体岸堤宜用植物护坡固岸,这不仅能维护土壤的生态功能,扩大绿化面积,补给地下水水源,而且还可降低暴雨径流和洪峰,调解住区小气候环境。
5.绿化灌溉方式: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三、实现住区自然通风,提高舒适度
风环境系统直接决定着人们的舒适程度,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自然通风可以带走空气过多的热量,降低温度,提高人的舒适性,并可以有选择性地引入新鲜空气,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人的生活健康。
1.影响因素:室外风环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与城市大区域地形相关;其二是小区域环境地形,如城市建筑群布局、建筑高度和外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小区风环境。
2.营造良好的通风系统:绿色住区应通过科学的建筑规划与设计,营造良好的通风系统。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群体的布局与朝向,在夏季合理利用主导风向来组织自然通风,在冬季避开不利的风向,渐少建筑的能耗。绿色住区应考虑风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一方面要保证人的舒适性要求,要求风量不能过强;同时要维持空气清新,通风量不能太小。
四、营造舒适的住区光环境
1.光环境是居住环境的重要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绿色住区光环境应保持自然的光照;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
2.生态节能路灯、照明光具的选择: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灯具应该选用太阳能等绿色节能的灯具,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3.材料的选择需考虑是否会造成光污染: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4.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光环境:在气候炎热的夏季,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树木及构筑物,以形成清凉的环境;在冬季,要保持活动场所有良好的太阳光照。
5.户外光环境能够营造出晚间光环境的塑造:使户外环境更具有吸引力,方便居民的夜间活动。
五、优化住区声环境,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1.噪声允许值:绿色生态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宜≤40dB。
2.人工降噪措施: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人工降噪措施(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减少外部噪声对住区声环境的影响。
3.活动场地安排: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建筑空间位置安排,避免小区内噪声产生区紧邻居民生活区。
4.背景音乐:住区环境设计中宜考虑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
六、合理组织住区道路交通环境
1.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住区内交通系统要实现人车自然隔离, 优化区域交通网络,保障步行者、骑车人安全,形成幽静、舒适的人行空间;避免机动车干扰,要注意减少使用机动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2.选择生态型铺装材料:绿色住区的路面和停车位应选择具有透气、透水性能的铺装材料,如植草砖、透水砖、砾石等铺装面层,发挥大自然良好的吸水、渗透、保水的能力,维持土壤的通透性。
3.交通的方便性考虑: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方便性主要体现在住区环境的内外交通、公共设施配套与服务方式等方面。而从住区内外交通系统来看,要满足住区居民出行的需要,住区与最近公交站的直线距离小于500米,同时还必须为住区内部交通提供方便。
4.无障碍设施:住区道路系统及公共场地无障碍设施完善,套内无障碍设施与户外连通。
5.设置非机动车、机动车车库(停车场);停车场地面铺设可渗透的保水砖或植草砖,以减少汽车扬尘污染,调节停车场的地表温度,通过绿化为车辆遮荫。
6.隐形消防车道设计:消防车道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即在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平日作为绿地,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
7.行车道绿化:在住区外道路与住区之间,建立由密集的灌木和高大乔木及花卉草地构成的绿色屏障,既有遮挡视线又有隔音降尘的作用。在住区内主、次干道旁,应设计高低不等的乔灌木等行道绿化,起美化、隔音、吸尘的作用,使住区内的动静分区更加清晰。
七、结语
绿色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考虑空间的划分,各种造景元素的组合,更重要的是体现对人的关怀,对自然的尊重,把人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用自然的方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住区景观环境的建设,通过利用本土树种、当地材料,来营造舒适、生态的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感受,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而美好的外部休闲场所。
《园林工程论文发表绿色住区设计要点》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论文发表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