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构建

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构建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10-12 09:30

  摘要:“互联网 + 回收”模式正在成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点。通过对再生资源回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应用“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基础,在此基础上搭建我国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运作流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

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再生资源 ;“互联网 + 回收”;模式构建;运作流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废弃物与日俱增。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固体废弃物治理展望》指出:全球每年约有 70 ~ 100 亿 t 的固体废弃物产生,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当前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不足 40%。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势不可挡。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生产消费过程中经过物质转化,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但是可经过回收、加工处理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再生资源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分拣和运输,以及下游的加工处理再利用。本文主要对再生资源上游回收进行研究。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国家倡导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在产业规模和社会贡献度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商务部[1]发布的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 2017》指出,截止到 2016 年年底,全国约有 10 万多家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 500 多万人的从业人员,十大品种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 2.56 亿 t,同比增长 3.7%,回收总值为 5 902.8 亿元,如图 1 所示。

  近些年,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是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主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再生资源回收水平和回收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其次,以“两网”(再生资源回收网与城市垃圾清运网)协同为代表的回收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通过“两网”协同来处理废弃物,不仅能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很好地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再次,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不断加快创新步伐,改进回收方式,积极构建新型的回收模式;最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向多品种拓展,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成为日后研究的热点。

  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回收市场混乱无序,产业管理薄弱;标准化、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政府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扶持和资金投入不足;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能力低、处理水平低,常常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针对存在的问题,推动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回收” 的模式及路径,积极支持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至今,学术界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Saka 等[2] 基于循环经济 3R 原则(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物品回收, recycle),对中、美、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废弃物回收管理政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一些国外学者将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分为路边循环收集模式、抵押模式、商业回收机构和付费回收模式[3]; Shmelev 等[4]提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的生态经济模型,利用相关的数据库技术对有关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从而提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新观点;王爱珍[5]和冯琪芸[6]基于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EPR)构建基于模糊层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模型,认为引入第三方机构是电子产品企业回收的最佳选择;陈冰冰[7]通过对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包括生产企业、回收行业、处理企业的第三层次的回收体系的分析,得出由专业第三方回收的模式能够给回收企业带来更好的绩效。

  关于互联网技术在再生资源回收中的应用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于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流程,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构建相应的回收模型。例如:周永生等[8]基于 O2O 视角搭建了一种由资源出售者、网络回收运营商、资源回收者相互配合的线上信息集中、线下支付交易的回收平台;李春发等[9]基于 C2B 推广模式,通过将消费者和生产者有机联系起来,构建一种消费者驱动的电子废弃物网络回收模式;邓旭[10]提出建立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通过开发手机 APP 实现线上投废,线下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回收服务网点以及区域性的回收网点集中处理线上收集到的废弃物。刘从虎等[11]构建了一个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ASP)网络化的回收服务平台,由用户层、功能层和支撑层组成的多方共赢回收模式。

  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数对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回收体系构建的研究依旧是从传统的回收视角出发,在新兴技术使用日益频繁的今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将当下较热的互联网因素引入,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提倡智能化和信息化回收模式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对于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 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3 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互联网 +”实际是一种思维模式、技术工具、交流平台[12]。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就是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解决传统再生资源回收方式带来的问题,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的效率。

  3.1 构建“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必要性

  3.1.1 再生资源特性角度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在消耗资源进行生产生活时会产生海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具有外部性的特征,因此对固体废弃物合理及时的处理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产生这些废弃物的企业而言,处理这些废弃物成为了发展中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难题。一些企业采用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来处理废弃物,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闭路循环,但是更多的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地回收利用。此外,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主要是一些小作坊、小企业,这些小作坊在进行再生资源回收中存在较多问题,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性问题 ( 见图 2)。固体废弃物与再生资源之间的界限就在于其能否被再次回收利用,充当其他产品的原材料。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合理地回收、分类、处理和再加工利用可以带来很强的正外部性 ( 见图 3)。随着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量的不断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带来的正外部性越来越大。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固体废弃物处置不当带来的二次污染,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另一方面,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可以减轻资源、能源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传统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变得不合时宜,若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造成二次污染的,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出于这种考虑,资源拥有方不得不对废弃物科学地进行处理,而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是处理成本最小而且产生经济价值最大的方式。然而,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主要是一些小作坊、小企业,如格林美、桑德等上规模的大企业比较少,这些小作坊在进行再生资源回收时常常存在如下问题:流程不规范,回收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组织化结构混乱,无序竞争严重;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监管比较困难;回收观念存在偏差, “利大抢收、利小不收”。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引进“互联网 + 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对于克服固体废弃物产生的负外部性以及扩大再生资源的正外部性效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1.2 资源供求角度

  再生资源的拥有方和需求方常常不是同一家企业,他们常常分散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在传统的回收模式下,再生资源供求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资源的供求双方不能有效匹配,造成回收率、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难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引入“互联网 + 回收”模式对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重构。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自建或者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构建互联网回收平台,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通过打通线下回收渠道和线上回收网络,使得再生资源的回收交易终端深入到城市、社区、企业,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通过虚拟货币或者积分等形式,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线上交易回收,实现再生资源的云回收。专业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对收集到的废弃物进行分拣、运输、处理和利用,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闭路循环,从而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原料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如图 4 所示。

  3.1.3 政府监管角度

  再生资源从物品性质上看属于公共物品,同时再生资源回收中存在着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此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同样存在的监督管理水平较差和行业竞争严重等问题,这要求政府必须参与到再生资源行业管理中。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积极推进“互联网 + 回收”模式能够强化监督管理,净化行业发展环境。“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推进使得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发生重大改变,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再生资源回收平台集中了再生资源行业及再生资源交易的相关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充分交流共享,政府部门可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政府部门和行业的监管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对各种再生资源的回收全过程进行监控,同时通过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整体动态的把握,全面了解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状况。针对再生资源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政策来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全面提升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监督管理水平,使得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2 “互联网 + 回收”模式构建基础

  3.2.1 政策基础

  近年来,国家为了规范和促进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条例,主要集中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构建、再生资源回收试点示范基地的建设等方面。2015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5 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中提出,要构建新型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探索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及发展路径,支持新型智能化回收方式的发展。同年 7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 ”行动的指导意见》,在 “互联网 + ”绿色生态部分提出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活动,对现存的逆向物流网点布局进行优化,注重各类产业园区废弃物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市场实现转型升级,在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中更多地采用 O2O 和 B2C 模式,逐步形成行业性、区域性、全国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系统。 2016 年 5 月,商务部联合住建部等 6 个部门颁发了《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广“互联网 + 回收”的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搭建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物流服务平台等,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组织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降低回收交易成本,优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在政府后续发布的关于再生资源产业的相关政策中都提到要在再生资源回收中引入“互联网 +”。由此可见,在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领域构建“互联网 + 回收”模式,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符合当前我国大力推动“互联网 +”的战略目标,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3.2.2 技术基础

  在“互联网 +”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RFID)等新兴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组织变革。在“互联网 +”的时代下,大数据平台的出现,使得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对需回收处理的再生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与资源方进行交易;移动互联技术的出现,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当前我国的智能手机用户与日俱增,可以通过开发手机 APP 来实现再生资源的线上的回收。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企业主要有如格林美公司,其通过手机 APP“回收哥”来实现对再生资源的线上回收。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紧密相连,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废弃物管理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规划管理数据支撑时效性差等问题,针对废弃物的产生、分类、回收、运输、处理和利用等过程开展自动识别、实时监控和风险控制等活动,基于实时动态数据开展废弃物的代谢模拟、管理模式与政策机制的创新。最后,现代物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使得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更加有效率。

  3.2.3 社会环境基础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互联网 +”的发展浪潮,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索“互联网 + 回收”模式,既可以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响应,同时还能够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转型升级。随着信息共享程度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到再生资源产业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具有庞大的网民数量和便捷的上网条件,使得公众参与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参与到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互动性。此外,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而“互联网 + 回收”的新模式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和推广,这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采用“互联网 + 回收”模式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构建

  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构建思路是:建立以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础,以再生资源的高效回收为目标,以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归宿,以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回收利用模式,将再生资源回收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以线上交易、线下物流的有偿模式来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再生资源的“互联网 + 回收”模式,通过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以此创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生态链。将再生资源线下的逆向回收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专门回收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相关信息,实现与资源拥有方的线上交流、交易和线下物流运输,使得再生资源线上线下交易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机地链接在一起,最终实现再生资源的线上发布信息、线上交易和线下物流的交易流程。

  《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构建》来源:《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12期,作者:郗永勤; 张大涛。


《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构建》
上一篇:不同领导风格、知识积累与组织双元性创新:能力柔性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知识产权: 能否转化成浇在智慧火花上的利益之油?———基于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