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推进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次前移的思考

推进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次前移的思考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10-17 09:28

  摘要: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显示,2016年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列全国第20位,较2015年前移了2位,首次进入全国第二方阵。本文重点对评价指标体系中5个一级指标分析我省的位次现状,根据与排位相邻省份比较,阐述影响江西省综合科技创新的主要难点;结合当前发展基础和形势,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次前移的目标定位。为寻找突破口,继续推动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次前移,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推进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次前移的思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位次;对策;江西

  0 引言

  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显示,2016年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列全国第20位,较2015年前移了2位,首次进入全国第二方阵;较2012年第25位提升了5位,是全国两个连续五年位次前移的省(市)之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科技总体水平,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总体而言,2016年GDP总量在全国排第16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匹配,需要进一步努力,寻找突破口,继续推动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次前移。

  1 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现状分析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的评价指标体系由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38个三级指标组成。

  1.1 科技创新环境指标分析

  科技创新环境是某区 域为加快科技进步所提供的物质、资源及条件支持,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和科技意识三个方面。

  由图1可见, 该项指标较上年跃升7位,至全国第18位,跃幅居全国第一。主要原因有科技意识大幅跃升14位 ,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比较系数提升7位至全国第15位,万人吸纳技术成交额上升4位。 科技人力资源稳步提高4位,其中,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居全国第10位,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提升2位。科研物质条件保持在全国第9位,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比重上升4位。但万人R&D人员数位列全国第23位,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列第 24位,10万人累计孵化企业数列第23位,万人吸纳技术成交额列第26位,这些指标在全国的排位仍较为靠后。

  1.2 科技活动投入指标分析

  科技活动投入规模与水平是反映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包括科技活动人力投入和科技活动财力投入。

  由图2可见,该指标稳步增长,较上年提升2位至全国第22 位。 科技活动人力投入上升1 位。其中,企业R&D研究人员占比提升2位至全国第13位。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提升1位。 其中,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升3位至第11位。但R&D支出与GDP比值仅为1.04%,列第21位,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45%,仅为全国一半水平; 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上年下降8 位至第26位,万人R&D研究人员数列全国第24位。

  1.3 科技活动产出指标分析

  科技活动产出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反应区域科技实力。包括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和技术成果市场化两个方面。

  由图3可见,该指标成效显著,较上年提升3位至全国第20 位,增幅全国第一。主要体现在科技活动产出水平跃升4位,至第23位。其中,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大幅跃升8位,至全国第9位。技术成果市场化与上年持平,列第19位。其中,万人生产总值技术国际收入上升2位至16位。 但万人科技论文数较上年下滑2位,至第29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9项/万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0%,列第29位。

  1.4 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成高技术产品, 并实现高经济效益的全过程, 是衡量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两个方面。

  由图4可见,该指标指数较上年提升4.36个百分点, 排位与上年持平,列全国第19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方面,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升5位至第23位,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全国第10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稳步提升2位至第22位。其中,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劳动生产率均提升2位。但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较上年下降1位至第17位。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下降 3位,列第17位。

  1.5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考察的是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作用的增强。 包括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环境改善、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促进三个方面。

  由图5可见,该指标居全国第 19位,较上年提升3位,态势良好。主要表现: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持在第15位。其中,资本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均居全国第7位;环境改善与上年持平,列第15位。其中,环境质量指数提升3位,居全国前三;环境污染治理指数上升1位至第20位。社会生活信息化提升5位至第25位。其中,万人国际互联网上网人数提升4位;电子商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大幅跃升8位 至 全国第10位。 但劳动生产率仍处较低水平, 列全国第 22位; 万人国际互联网上网人数为3941.96人/万人,列全国第27位,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

  1.6 综 合 科 技 创 新水平分析

  将以上五个指标进行系统聚类, 由图6可见,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列全国第20位,较2015年提升2位。突出表现在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与产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指标的显著提升。

  近年来,科技创新在江西处于新的历史起点,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大会便是科技创新大会,对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出台一系列创新政策,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大对设区市科技创新考核力度,为提升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总体来看,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仍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第二类地区末位, 中部六省中排第5 位,仅高于河南省。如何确保我省在第二梯队的位置,并保持上升趋势,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2 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次前移的目标分析

  2.1 目标定位

  根据与排位相邻省份比较分析,我们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达到全国第17位。理由如下:

  (1)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上升势头良好。2016年,江西综合指数较上年大幅度提高5.13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第一,远高于全国1.08的平均水平,全国排位首次处于20位,并首次进入全国第二类地区,说明通过多年努力和积累,我省科技厚积薄发,实力明显增强。

  (2)与前面吉林、甘肃、山西三省差距很小。一年时间,综合指数提高5.13个百分点,直接突破50%的瓶颈线,达到50.05%,超越了河南和宁夏两省,与18位的甘肃(50.63%)、19位的吉林(50.29%)相距不到一个百分点,与17位的山西(51.8%)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差距正逐步缩小。

  (3)经济实力能够支撑科技创新发展。201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364.4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3143亿元,同口径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达到83.1亿,同比增长11.1%,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8%,有效地支撑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2.2 主要难点

  2.2.1 科技经费投入仍不足

  江西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列全国21位,不及甘肃和山西。其中,企业 R&D经费支出、 技术获取和改造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0.45%和0.25%,均列全国第26位,低于山西和甘肃两省。

  2.2.2 科技人力资源缺少,R&D活动人员尤为稀缺

  江西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1057人,在全国列24位;万人R&D活动人员10.43人年/万人,列全国第23位,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0%,不到吉林的60%,与山西相差 1.57人年/万人。其中,万人R&D研究人员4.94人年/万人,列全国第24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成,低于其他三省水平,仅为吉林的54%。

  2.2.3 科技成果人均产量偏低

  直接反映科技产出的两项指标,长期以来位次靠后,万人科技论文数(1.87篇/万人)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9项/万人)均列全国第29位。万人科技论文数不到甘肃、吉林的一半,与山西也有差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山西的52%,吉林的64%,甘肃的74%。

  2.2.4 科技中介机构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强

  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少,造成创新中介从业人员数少,每10万人中仅有1.45人从事科技中介服务,列全国第21位,是吉林的70%,山西的80%;10万人累计孵化企业数1.99个,列全国第23位,仅为吉林的六成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弱,万人吸纳技术成交额列全国第26位,不到甘肃的一半,同时也低于山西。

  3 推动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次前移的思考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江西与山西、甘肃、吉林在部分指标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有些指标优于他们,且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要超越上述三省,只要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17位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3.1 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

  一是深入开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增加科技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居全国前列。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将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纳入对国有企业的目标考核中。鼓励企业对外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力争全省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占规上企业数比重达到25%以上。建立研发导向的项目扶持机制,将一定的R&D经费投入强度标准设定为企业申报重大科技项目、技术改造以及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体、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的必备条件。对市、县(区)科技管理人员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定期开展科技统计培训,派统计专家进驻企业一对一指导科技统计报表的规范填写与报送,做到不漏报错报。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对研发活动引导力度。本级财政增设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专项经费,扩大资金总量,按照《江西省加大全社会攻坚行动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对研发投入总量大、强度大、增长快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研发后补助经费支持。加大对科技专项经费的财政预算,向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倾斜。建立健全各级财政科技投入逐年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十三五”末省、市(县、区)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分别达到2.5%和2%。

  三是加大科技金融结合力度。发挥好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作用,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用,抓好科技贷款贴息项目计划,探索开展科技创新劵补助政策试点。联合省科技担保公司等担保机构组建科技担保联盟,推广合作融资担保、订单融资担保、“担保换期权”等新型担保模式。借助深圳高交会,搭建网上科技与金融对接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向省内外投资机构精准推荐我省优秀科技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开展适应产学研政用协同创新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

  3.2 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

  我省于2016年启动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四个方面的目标,即围绕我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新建5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平均 10个/年),新增50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和团队(平均10个/年),实施100项重大科技专项(每年10项重大研发专项、10家协同创新体),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最初的启动阶段和今年以来的深化推进、提质增效,通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进一步提升了我省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信心和决心,建议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以2017年为基数,从2018年开始,到2022 年,年度新建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年度新增20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和团队,年度新建20家协同创新体;2022年底,全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通过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我省平台和载体建设水平快速提高,R&D研究人员数量显著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将大幅提升。

  3.3 着力引进、培养和使用好科技人才

  一是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实施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面向省外和国(境)外,确保年引进“高精尖缺”人才200名和国家级创新人才、团队20 个。建立完善人才信息库,对引进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定期召开专家座谈会,协调解决专家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学术、学科带头人是我省从事自然科学、技术开发的中青年人才,对他们进行资助是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级财政必须加大支持力度,由原来每年扶持35人增加为50人,支持强度由50万元/人,增加为80-100万元/人。为促进更多中青年人才成长,应降低科研项目申报门槛,将申请人资格由原来的博士生或副高及以上职称,放宽至硕士生或中级职称均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参与科学研究。

  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事业单位自主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奖励给科技人员部分,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公益一类科研机构实行二类管理,公益二类科研机构实行企业管理方式,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期刊推荐:《当代经济管理》为原《地质技术经济管理》杂志,创刊于1979年。本刊主要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和信息,促进我国经济管理科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及改革发展服,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服务。


《推进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次前移的思考》
上一篇:城镇房产与地籍数据整合流程及示例研究
下一篇:网络联结、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绩效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