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双循环”下如何提高出口质量
摘 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外贸行业也经历了快速增长。过去数十年,中国借助廉价劳动力及其他低成本要素优势,成功吸引大量外资,并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了巨大的贸易规模。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贸行业的问题日益显现,低成本优势消失,出口技术含量低,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中国政府适时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下,中国需要从国内循环中找到提高出口质量的方法,从而提高贸易地位,降低外贸风险敞口。
关键词:双循环;对外贸易;出口质量
一、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
(一)新常态下的对外贸易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打开国门,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大量外资涌入中国,使得中国在二十年间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短短几十年间集中吸引大量外来直接投资,并有效推动当地的就业、税收和整体经济发展[1]。以广东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借助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国家提供的政策扶持,以及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广东沿海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都领先全国,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向珠三角聚集[2]。2001年,中国历经多轮谈判最终成功加入WTO,拉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崭新篇章,对外贸易额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贸易伙伴的数量也逐年增多。最惠国待遇是WTO的非歧视原则的重要内容,作为WTO成员国,中国无条件享受了其他WTO国家给予的最惠国待遇[3]。例如,在2001年之前,美国虽然已经给予了中国最惠国待遇,但是需要每年审查一次,这就给中美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自中国加入WTO后,美国自动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消除了不确定性。当然,中国也必须按照入关谈判的承诺,逐渐降低整体关税率,促进进出口货物的流通便利。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在地区贸易协定方面做出努力,以促进区域贸易的自由化及贸易规模的增加。吸引外资方面,中国在加入WTO后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并全面优化外资经营政策。随着利用外资数额的不断增长,大量外资企业及代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并促进了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工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及贸易结构中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长期以来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其他低成本要素的弊端日益突出[4]。首先,贸易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以低附加值加工型为主,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有效投入,主要依赖于利用人口红利挣 “血汗钱”,并消耗了大量本土资源,带来了环境污染。第二,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在逐步消失,撼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第三,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贸易结构不合理,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国外需求的不利波动,对国内产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立足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都有必要优化[5]。
新常态下,中国着力于深化改革开放,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整体经济结构。首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产业结构逐步升级,部分落后或产能过量的产业在政策的引导下分批转移或淘汰。同时,技术投入逐年增长,产业升级速度不断加快。除沿海地区外,全国各省市都根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和优势条件,合理配置资源,从而促进产业更加合理分布。第二,内需不断增长,国内消费潜能被逐渐释放,更多产业由依赖出口转型为内外兼顾。第三,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包括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贸易伙伴国的不断增加。新常态下的贸易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从出口角度看,首先,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相比于传统技术强国仍然有较大差距。第二,国内部分产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导致竞争优势的下降。第三,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世界各国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这些不利因素均对我国当前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后疫情时代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复杂形势
2020年初至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6]。首先,疫情的蔓延迫使各国在医疗领域短时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各国政府、医疗机构以及居民的医疗负担,从而抑制了其他方面的投资与消费能力。第二,疫情导致许多国家采取了封闭政策及其他商业管制措施,从而使得许多人面临失业,部分国家的失业率不断攀升,贫困率不断增加。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不仅仅在于短期的停摆,长期来看许多产业都会因此遭遇资金链问题,大量企业面临破产,许多经济体的发展面临倒退的局面。第三,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大量国家对于跨境人员流动甚至是跨境货物流动采取了限制措施,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际商务活动的进行。总之,从目前来看,疫情不可避免地对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原因则主要来自于国际需求和商业活动的锐减。尽管中国成为了最先摆脱疫情困扰的国家之一,且二季度经济表现较为乐观,但是从长期来看,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可忽视[7]。中国需要不断全面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并迅速采取实质性的政策引导措施。出口质量是衡量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提高出口质量有助于中国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把握贸易的主动权,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双循环”下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对外贸易
(一)解读双循环
在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疫情影响仍将持续,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即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7]。近阶段,外部局势的不确定性给中国带来了诸多风险,对外投资与贸易均面临较大挑战。首先,从出口角度,由于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导致出口贸易受阻,部分外向型产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第二,部分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大量存在依赖于外国技术的情况,导致产业发展受制于人,技术瓶颈拖慢了产业革新和结构改革的进度。同时,相关产业的对外投资与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第三,国际政治形势日趋复杂,大国竞争态势愈发激烈,从而导致许多敏感行业的对外商业往来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明确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主次顺序,即国内产业和市场循环为主要发展动能,而对外投资与贸易则属于需要应对挑战而不断调整的辅助发展动能。尽管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将外部循环作为辅助循环,但并不意味着外部循环不如既往重要,而是在强调自力更生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外部循环,降低对外风险敞口,使得对外投资与贸易的规模和结构都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有效提升出口质量,有利于在稳外贸的基础上,改善产业布局并提升贸易结构,从而提高中国的贸易地位及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对外风险敞口。同时,提升出口质量还可以通过“内外呼应”,以产业革新为基础,推动“双循环”下的高质量发展。
(二)出口质量的衡量
出口质量的衡量可以从理论分析和量化测度两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关注出口结构,包括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出口市场的质量。量化测度则需要借助一些能够显著反映出口质量的指标,出口质量的量化测度主要用于有关出口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出口质量涉及到出口产品的质量、结构和出口市场的结构。产品质量和出口的整体结构直接反映了出口国的产业优势,且质量较高的产品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价格。出口市场的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出口的风险程度,目标国较为集中则风险也会相对集中。拥有大量贸易伙伴,且有能力和优势生产并出口多层次产品的国家面临的出口风险敞口较小。从量化测度的角度看,出口质量需要关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首先,经济规模和富裕程度与出口国的产品质量显著正相关,经济规模较大且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出口质量一般更高[8]。其次,企业效率的普遍提升也能够有助于提升该产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再来,技术要素投入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质量要高于其他产业,其他要素的投入对于出口质量的提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9]。
参考文献:
[1]李宜江.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02):1-3.
[2]杨全发,舒元.广东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1999(04):8-11.
[3]杨凤鸣,薛荣久.加入WTO与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确立与完善[J].国际贸易,2013(11):15-18.
[4]王静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研究[J].现代商业,2019(03):171-172.
作者严 森
推荐阅读:外贸论文文献检索方法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双循环”下如何提高出口质量》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