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低碳;数据包络分析
1问题的提出
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世界气象组织于2007年发布了联合报告,数据显示,旅游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6%,若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旅游业碳排放在未来的30年内可能会增长1.5倍,因而旅游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碳产业1)。面对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的双重压力,旅游业亦需践行低碳责任,推进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向低碳旅游转变,保持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碳减排工作的平衡。这就要求对低碳约束条件下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而有必要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对旅游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背后的动因及其演化模式作出剖析,进而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解读。
关于旅游的论文期刊还有旅游研究杂志征收论文字体要求,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2研究设计
本文拟以环境数据包络分析法为基础,构建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碳排放进行分解,藉此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研究。具体模型构建如下。
3分省旅游产业碳排放量估算
已有旅游碳排放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自上而下”法与“自下而上”法,对应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其优劣参照文献[14]。因中国省级旅游相关数据不567足、资料缺失,本文选择以“自下而上”法对旅游产业各部门能耗引致碳排放为评估对象,借鉴李江帆等提出的“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概念,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两个行业等行业中剥离出旅游业能源消费数据[15]。对应估算方法如下
4指标选定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30个省份旅游业为研究对象(因西藏、香港、澳门及台湾的部分数据缺失,故不作考虑),对2005-2011年1)中国省级旅游业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变化的源泉进行分解与度量,以此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定位与解读。在投入指标方面,本文主要以与旅游相关的能源消耗、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辅助设施、交通设施条件、接待服务质量以及旅游业固定资产投入为投入指标,以旅游总收入为旅游产业合意性产出指标,以旅游业碳排放为旅游产业非合意性产出指标,表示旅游产业发展所引致的环境压力,以上各项指标折算方法见表1。各项指标折算所需原始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2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4-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4-2012年)、《中国旅游年鉴》与部分省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及旅游便览(2007-2011年)。
5结果分析
5.1旅游经济增长源泉分解结果分析
(1)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全国层面上,2005-2011年,2008年之前全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小于1,年均下滑1.2%,而2008年以后,全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大于1,年均增长6.7%,如表2所示。除上海、福建、海南、江西、贵州、云南以及青海等7省市外,其他省市旅游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态势,说明多数省市旅游业技术效率与技术结构整体上处于优化上升状态,而从动态视角上看,与全国层面相似,多数省市旅游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整个样本时期内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以2008年为分界点。
(2)资源要素投入。从资源要素投入视角上看,2005-2011年间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相对稳定,旅游能源消费、交通设施条件及旅游业辅助设施等方面投入保持增长态势,而旅游从业人员数量逐步缩减。全国层面上,2005年/2006年、2006年/2007年、2007年/2008年、2008年/2009年、2009年/2010年、2010年/2011各跨年份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产出绝对值分别为68.824亿元、-1028.48亿元、-270.559亿元、-532.699亿元、-2803.660亿元、-1483.68亿元,旅游业中部分资源要素投入缩减对旅游产业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虽然旅游产业一直注重投资开发力度,但旅游投资开发方向却有偏误,往往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问题,2008年以后,为了以投资促增长,大量资本进入旅游产业,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显。这在各类投入指标增减趋势上有所体现,旅游能源消费、交通设施条件及旅游辅助设施等投入上升却并未带来旅游从业人员数量的提升,说明旅游投资质量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23(6):13-20.
[2]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旅游科学,2007,21(6):1-5.
[3]郭金海,韩雪,罗浩,等.省域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31-135.
查建平1,2,王挺之1,冯宇1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