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我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与优化

我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与优化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8-28 10:43

  摘要:对我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进行了探索,从建立稳定的财政农业支出增长机制、强化政府责任、提升农业财政支出水平、扩大政府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制定财政农业支出长期规划、保障区域财政农业支出稳定性、优化财政支出在区域之间分配等方面,提出了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优化对策,对区域财政农业支出优化、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

我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与优化

  要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想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要结合各地区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地域经济财政支持策略,尤其要做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的设计工作,实现区域财政农业支出的均衡性发展。应不断完善农业支出政策体系,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发展[1]。目前,我国财政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应进一步优化关于农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支出制度,实现区域支出的均衡性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实现创新发展。

  关于财政的论文范文还有财政税收类国家级刊物有哪些,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我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探索

  分析近些年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地方性投入不均衡的情况比较突出,财政农业支出的地方化倾向明显,区域财政农业支出表现出的区域差距非常明显。

  近年来,我国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支出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财政农业支出中,地方政府投入的比例最大,地方政府在农业财政支出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财力雄厚,地区经济发展好,其在农业方面的投入总量就很大。如果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在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总量会较小。因此,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必然会出现较为突出的地域化差别[2]。

  目前,我国经济区域大体上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通过比较发现,近年来区域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总量逐年有较大幅度提升。

  在财政农业支出总量方面,2013—2017年间,东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总量最大,其次是西部、中部,最小的是东北地区。2017—2020年,西部财政农业支出总量投入明显增加,超过了东部地区的投入总量;中部地区在财政农业支出方面的投入总量一直是较为稳定的,处于东部之后、东北地区之前;东北地区用于农业支出总量的比例下降非常明显。

  从人均财政农业支出数据情况来看,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有明显的优势,人均财政农业支出比例超过均值;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低于平均值,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研究发现,在个别年份,不同地区财政农业支出总量比较情况会有所不同。

  例如2015年,西部地区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为5800.79亿元,支出力度最大;而东部地区为5690.82亿元,次之;中部地区为3613.94亿元,再次之;东北地区为1536.16亿元,最小。

  2020年西部地区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力度最大;中部地区增速最快;东部地区农业支出数量虽然不小,但增速明显降低;东北地区虽然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全国的比重却长期徘徊不前,甚至还略显下降,占全国的比重由此前的超过10%,最高达到13.05%,到2020年仅占9.14%。可以说,区域间在农业财政支出力度表现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

  分析相关数据发现,区域财政农业支出差距在逐渐降低,这是一种利好形势。农业财政支出之所以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要是因为区域内财政农业支出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发现,东部地区在农业财政支出中原有的优势正在消失,在增速上逐渐处于劣势,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开始处于不利地位;中部地区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稳步有升;西部地区变化最快,其优势地位不断凸显。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的非均衡性较为突出。

  2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优化对策

  2.1建立稳定的财政农业支出增长机制

  建立稳定的财政农业支出增长机制非常必要。完善的机制下,各地区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才有保障。在农业投入方面总量不足或人均投入不足的地区,尤其要建立稳定的财政农业支出增长机制,这样才能保障对农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建立稳定的财政农业支出增长机制,需要各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对当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财政投入量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对所需要的投入进行准确评估,并能够及时把问题反馈给上级部门。上级部门要做好相关信息整理工作,对历史数据进行评价,对未来可能需要的数据进行整理,把相关数据汇报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要做好数据评估工作,统筹安排人力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保障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要通过各部门的努力,真正建立及时、高效、能够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财政农业支出增长机制。

  2.2强化政府责任,提升农业财政支出水平

  研究发现,我国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财政投入规模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与一些相比,我国农业财政支出所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不高。因此,在我国现有农业财政支出规模下,对农业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非常必要。要通过农业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公共服务项目中,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通过支持农业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强化政府责任。相关部门要积极作为,做好在农业资源配置方面的宏观调控工作,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策略,对农业财政资金支出进行合理配置,逐渐改变农业资源配置空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2.3扩大政府财政农业支出规模

  农业是稳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能改变。农业生产是不可缺少的产业,也是社会效益较为明显的产业,但是农业生产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也很重视对农业方面的财政投入。与一些发达相比,我国中央政府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投入存在一定不足。我国农业财政支出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财政投入量不是很大。基于这种情况,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要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合理的农业支出增长速度。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财政每年对农业方面总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常规收入的增长幅度,这是对农业支出的最低要求。由于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较为突然的问题,需要针对突发问题适当增加农业方面的投入。

  2.4制定财政农业支出的长期规划,保障区域财政

  农业支出的稳定性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很多农产品在财政支出投入当期不能产生经济效应。基于这种情况,各地区要结合自身农业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农业财政支出长期战略,做好农业财政支出长期规划工作。财政农业支出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随着政府任职更替和经济周期变化而随意改变财政支农规划和政策。要保障区域财政农业支出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2.5优化财政支出在区域之间的分配

  区域内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是区域财政农业支出产生较大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在财政转移支付工作中,必须重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关注财政能力较弱的省份,对落后地区适当增加财政农业方面的支出,以弥补落后地区的财政缺口。另外,要完善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地区农业人口数量、耕地数量、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等,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对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农业大省,要加大农业财政支出规模。

  2.6鼓励社会资本对农业进行投入

  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建设,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到农村投资,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农业中去,需要做好相关方面的立法工作,从法律层面上确定这种行为的合法性、可行性,并明确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政府部门要积极作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确保民间资本农业投入的合理地位,确保民间资本投入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相关部门要完善民间资本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完善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机制,完善社会资本投入的风险分担机制和相关行业竞争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生产。政府要采用财政、金融等政策对民间农业经济实体进行扶持,提高民间团体参与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采取多种策略,进一步完善农村和农业的投资环境,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农业实现创新发展,开创政府、企业和农民共赢的局面。

  3结束语

  我国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财政农业支出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区域差距主要是由区域经济的差距造成的。研究区域财政农业支出的非均衡性,积极探索优化策略,对于农村和农业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辛冲冲,陈志勇.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LMDI分解法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7(3):78-86.

  [2]陈鸣,周发明.制度环境视阈下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效应研究[J].财经论丛,2017(1):29-38.

  程养林


《我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与优化》
上一篇:漳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探析
下一篇:企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探索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