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表职称论文浅析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
摘要:目前,国际上的政策讨论、研究文献以及重要的经济会议都开始强调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金融监管问题,世界各国对金融监管的理念也开始由微观审慎监管向在整体框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演进,研究的重点是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及工具、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有效性的分析等。本文将提供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综述,并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中来确定未来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系统性风险,逆周期政策
一、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末由英格兰银行编写的库克委员会(Cooke Committee,现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的前身)一份未公开的工作文件中提及了“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与宏观经济方向有关的调控与监管。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公开文件正式使用宏观审慎监管一词,强调把宏观审慎监管作为支持和维护整个金融系统安全稳定的一项政策。Blunden在一次演讲中突出了应该用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控制单个银行微观审慎的行为。但当时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才刚刚起步,系统性风险主要还集中在银行,人们倾向于认为对银行业的微观审慎监管就能维护金融稳定,所以,宏观审慎政策并不为人们关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逐步认识到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金融稳定评估规划,帮助成员国分析其金融体系中的脆弱性和所需的改革,但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并未取得进展。在2007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发端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009年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上,宏观审慎监管被多次提及,G20伦敦金融峰会发布了《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报告中,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列为25项建议中首要4条建议,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因此,宏观审慎监管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
虽然实践中各国都在强调宏观审慎监管,但其具体定义并未有一致意见。BIS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的有益补充,其监管对象为整个金融系统,而Evans则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一系列方法;Bofio与White相继完善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和框架,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是一种审慎监管模式,通过对风险相关性分析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二、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性风险
1.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
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目标,主要强调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Borio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的风险具有外生性,其目标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所以其实现方式是自上而下,关注系统风险。Perotti和Suarez认为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是防止个体银行行为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负外部效应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Hanson等提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主要是强制银行对其资产损失进行内部化,试图保护存款保险基金和缓解道德风险,他们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目标是控制金融体系资产恶化的社会成本。Bofio和Drehmann认为宏观审慎政策目标是限制金融系统的大面积危难,从而避免由系统性风险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也有从金融面和金融服务局来认识宏观审慎的政策目标的。如Landau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目标是避免泡沫产生。而英格兰银行提出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应该是提供稳定的金融中介服务,例如支付服务、信贷中介和保险等,避免在信贷供给和流动性方面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2.系统性风险的内涵
宏观视野中系统性风险与William提出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类似,但其定义未能统一。
20世纪90年代末,宏观经济中对系统性风险有两种定义:第一种定义把系统性风险理解为能扰乱一国金融市场功能的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其体现对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宏观冲击。这里的“系统风险”中的“系统”,主要是指对银行、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系,而不仅仅是对某一个或某类机构产生影响的因素。进一步,这种风险可以认为是从时间维度判断金融机构(事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第二种定义把系统性风险理解为大规模的金融系统崩溃的可能性。这种定义强调不当金融交易的连环反应,重点在于风险的溢出效应。Kaufman也认为一个事件在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即为系统风险。进一步,这种风险可以认为是从时间截面判断单个金融机构(事件)对整体金融系统的传递作用。
近几年研究中整合了上述两种系统性风险,把系统性风险理解为横截面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角度的风险。在实践中,这种认识也被多国(地区)金融当局所认同。如,欧洲中央银行将其定义为“金融不稳定大范围发生,危机到全球体系的运行,以至于经济增长和福利将遭受巨大损失”。G20财长和央行行长报告将系统性风险定义为“由全部或部分受损的金融体系造成的,有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的金融服务流程受损或破坏的风险”。前日本中央银行行长白川方明更是直接认为,评估金融体系整体风险的方法应从上述两个维度中进行,系统性风险的两个维度也就成为宏观审慎监管的新视角。
三、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
Hannoun将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进行了分类,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工具之间是并列关系,并且将其与两者之间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宏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主要的工具是逆周期的资本支出,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主要是保持物价稳定,管理总需求,防止金融动荡,所利用的工具是利率与税收等。Landau根据规则行事与相机行事两种机制区分了宏观审慎监管在两种机制的不同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在规则行事的机制下,所运用的工具是动态资本比率与缓冲(资本或流动性)负债价值比;在相机行事的机制下所运用的工具是拨备计提以及边际资本充足率的相机调整。
1.时间维度的监管工具
金融系统的时间维度风险主要表现为顺周期效应,相应地,监管最重要的思路就是逆周期监管,即在经济繁荣时期提高资本的充足率要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降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以抵消经济的波动。
(1)前瞻性的拨备制度。对于如何缓解贷款损失准备的顺周期性,目前的主流观点就是采用跨周期的拨备计提方法,提高拨备计提的前瞻性。但是,对于具体如何计提前瞻性的贷款损失准备,目前却还未形成一致意见。Fernandez de Lis讨论了前瞻性拨备是如何限制存款准备金的顺周期效应,他解释了西班牙监管当局实行的动态拨备制度,就是在专项准备之上加收反周期的一般准备作为缓冲。Jimenez和Saurina提出前瞻性贷款损失拨备方法应考虑到顺周期性的银行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FSA建议在信贷扩张期的顶峰增加相当于风险加权资产2%-3%的缓冲储备,作为监管资本的一部分或独立于监管资本。Saurina认为建立动态拨备系统,可以减少信贷紧缩,增加个体银行和整个银行系统的灵活性。Jimenez和Saurina研究发现,在经济繁荣时期,无论是对借款人抵押品价值的评估还是对本身的信用评级,都是实行宽松的信贷标准政策。Fillat和Montoriol-Garriga通过对美国商业银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美国商业银行也采用西班牙使用的动态拨备系统,那么大约多于一半的美国商业银行不需要政府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的支持。
(2)杠杆率工具。杠杆率工具兼备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目标。当其被动态运用时,就属于宏观审慎范畴的监管工具。实施动态调整的杠杆率工具主要包括最高贷款价值比率和贷款收入比率。Bofio认为,当信贷增加过度时,收紧这些措施,当经济下滑时,则相应放松,对于有担保的金融交易,设定随时间变化的折扣率,从而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影响银行对非银行机构(如影子银行)贷款的边际成本,抑制非银行机构杠杆率的非审慎提高。在实践中,Armstrong等认为加拿大采用的杠杆率指标有效地削弱了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是加拿大银行在此国际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较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如何使杠杆率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在该指标的界定上还存在一些争议,主要包括资产计算、资产口径、杠杆率的限额设定和如何处理不同会计准则等问题尚未达成一致。G20集团已经要求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机构对此进行研究。
(3)逆周期资本要求。监管当局可以根据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决定是否需要额外增加资本,作为对逆周期资本规则的补充,促使银行在经济上行阶段增加资本,建立资本缓冲,供其在经济下滑和贷款损失增加时使用。目前的基本共识是由监管当局对逆周期资本规定简单、明确、容易理解和执行的规则。但是,对于逆周期资本监管规则应当如何设计,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一是在巴塞尔新协议内评法风险权重方程输入端进行调整,采用跨周期评估方法平滑PD、EAD和LGD等风险参数。平滑资本计算公式的输入和输出参数,如强化跨周期评级方法(TFC)的采用,引入违约概率的压力参数等,以更大幅度地缓冲其亲周期敏感度。二是在新协议内评法输出端进行调整,用根据宏观经济状况确定逆周期乘数对所得出的监管资本进行要求。对于逆周期乘数的确定,Brunnermeier建议使用两个资本乘数:第一个乘数与信贷平均增长和杠杆有关,第二个乘数与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有关。Goodhart和Persaud则强调应该将逆周期资本乘数与银行资产价值的增长联系起来,以缓解公允值和VaR模型的亲周期性,抑制信贷过度增长。Tucker认为经济过热一般起源于特定部门,逆周期超额资本还可以分解资本层面的设定,比如可以针对某一特定部门的风险暴露设定,相当于改变该类资本的风险权重,增加对过热部门放贷的边际成本。
参考文献:
[1] Borio, C. Implementing the Macroprudential Approach to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J].Banque de France 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2009,13(9).
[2] Blunden,G. Supervision and Central Banking[J].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1987,(8).
[3] Borio,C.Towards a Macroprudenti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R].BIS Working Paper, No.128,2003.
[4] White,W.R. Procyclicality in the Financial System:Do We Need a Need Macro-Prudential Stabilisation Framework.[R]. Bis Working Paper,No.193,2006.
[5]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Cycles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R].71st Annual Report,2001.123-141.
[6] Evans,O.Macro-Prudential Indicators of Financial System Stability[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pecial StudyNo.192,2000.
《刊发表职称论文浅析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