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更新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更新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5-14 09:18
扫码咨询

  摘要:《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是联系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生态工程实践的重要纽带,该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阶段高年级的核心课程,既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生态实践落地的重要环节,又是从低年级感性思维走向高年级综合思维的重要过渡。信息时代为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提升了生态实践规划的精确性、可视性和动态性。该课程为了应对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求,探索了多维导学的教学方式、知行融合的教学结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更新过程中应具备的理性思维的训练方法、针对实践课程中“研究选题—生态调研—结论策略—成果编制”四个阶段的教学特征,尝试建构信息化的教学交流平台,期望为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更新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更新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更新

  1背景介绍

  信息时代对传统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随着信息流传播进程的迅速推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都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单向的课堂传授和纯粹的课本知识已经无法适应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需求,因此需要探索差异化和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本文针对信息化时代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科知识内涵不断扩充的演化特征,结合自身多年教学一线的体会和思考,试图通过更新原有课程教学体系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这对于实现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是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是构建城乡规划理论与生态实践的重要纽带,也是促使规划设计实践趋于理性规划、生态节能、低碳低污方向过渡的重要核心课程。其教学时间安排在高年级阶段,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中,强调城市生态剖析和实践技能培训的互动,以专业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建立全面的城市观、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并渗透在规划设计实践中。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历经多年的推敲和发展,发挥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

  3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更新策略

  进入信息时代,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限于面对面的讲授,强调教师和学生各自扮演的角色构成教学主体空间的重要要素。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恰好为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为了进一步强化“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的生态实践环节建设,加深学生对城市生态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对该课程现有理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明确课程定位,统筹现有的教学内容结构,增强各个教学阶段的目标环节环环相扣的紧凑性,同时需要更新教学训练方法,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共同建构课程体系更新的总体框架(图1),以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

  3.1教学方式添补:“知识传授”走向“多维导学”

  课程教学方式重构需要依托课内外学习过程将教学主体内容辐射和联系起来,构筑以培养思维为导向、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教学方式更新。因此课堂教学重构必须打破教师本位的传统观念,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本位的课堂教学理念——依托学习过程为媒介,构筑以技术为支撑、学习为主轴、思维培养为目标导向的课堂授课方法。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多维、多相的复杂性特征,需要启发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辩证的思维。在授课之前首先建立知识交流平台,其次将学期内的课程整体统一规划,除去每周两次的教学时间,利用课下时间规划随时可以学习的教学计划,学习内容作为固定教学计划的补充和衔接,这些学习内容可以依据学生在交流平台反馈的问题及时优化和补充。同时要求学生不只是充当生态实践的观察者或研究者,鼓励学生自己成为被观察的主体对象和政府决策者,不只是电脑前的画图匠,体验实践场景中使用者的真实生活、使用经历以及实际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实现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的对接。最后要求每名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和发表自己的认知[4]。在教学方式更新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能由原有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走向开放的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接收知识、线上课程自主学习、社会课堂体验共同构建的教学方式(图2)。

  3.2教学结构整合:“先知后行”走向“知行融合”

  “认知——实践”类课程在教学空间上需要各教学版块之间能形成具有交叉性的构成关系,为了改善先知后行教学结构各知识版块空间阻隔的弊端,对理论讲授、案例解析和实践汇报三大教学版块利用即时单元进行有效串联和渗透,突出教学结构中的“同步”和“融合”,以教学空间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为核心内容,整合原有教学结构体系。在理论讲授的初期,课堂讲授结合课下的即时教学单元内容同步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逐步建构自己的初步认知,课下教学单元内容作为教学空间中的“触媒点”引导学生选择生态规划实践的各自命题。随着教学进程的逐步推进,即时单元的教学内容辅助生态实践的规划设计思路,穿插贯通于理论和案例学习的每个阶段,突出了核心教学阶段的主体地位。知行融合的教学结构打破了原有教学版块严重条状分割的形态,构建纵向以生态实践为教学主轴线、横向以各知识板块为空间节点联系的组织思路,所有的教学版块群形成相辅相成、彼此呼应和点轴网状结构(图3)。

  结语

  在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单一的知识传授为核心、教师为主体的封闭教学体系,已经在逐步让位于以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信息时代的教学体系探索是在应对学科庞大的知识体系更新、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多样化以及教学方式多元化等诸多条件变化下的一种积极的教学回应。《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是一门缓解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应用性学科,与纯理论课程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教学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感触和深度思考,以解决教学现状问题为目标导向探讨了城乡生态与环境课程的教学体系更新完善,希望可以为城乡规划学科中相似类型的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照和建议,也期望能够深度融合信息时代下的互动教学交流平台,完善传统课堂讲授的局限性,有效地利用师生的碎片化时间更好地激发和配合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由前期感性形态设计转化为综合思维分析的能力,为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雷诚,毛媛媛.强化工具理性的城乡规划思维训练体系探索与实践[J].规划师,2017(8):138-143.

  [2]孙施文,关于城乡规划教育的断想[J].城市建筑,2017(30):14-16.

  [3]石楠,唐子来.规划教育——从学位教育到职业发展[J].城市规划,2015(1):89-94.

  [4]杨俊宴.城市规划师能力结构的雷达圈层模型研究——基于一级学科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2(12):91-96.

  [5]杨俊宴,史宜.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探索[J].城市规划,2014(12):53-58.

  曹阳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更新》
上一篇:玉米价格波动与小麦、稻谷、大豆价格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居环境改善策略研究—以西岭村乡村规划竞赛为例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