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小学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探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3-06 10:09
扫码咨询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限制,积极建构多元的数学课堂​‍‌‍​‍‌‍‌‍​‍​‍‌‍​‍‌‍​‍​‍‌‍​‍‌​‍​‍​‍‌‍​‍​‍​‍‌‍‌‍‌‍‌‍​‍‌‍​‍​​‍​‍​‍​‍​‍​‍​‍‌‍​‍‌‍​‍‌‍‌‍‌‍​。在此过程中,“操作”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下面本文就小学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操作性学习 教学策略

  新课改教师重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常采取操作性学习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通过动手、动脑等积极探究数学知识,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等协同发展。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操作性学习认知不透彻,出现了“为操作而操作”这样的“花架子”教学现象,导致操作性学习无以为继。

小学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探究

  一、操作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操作性学习又被称作是动作性学习,即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外部实物或自身的肢体器官,而进行的一种极具动态性的学习活动。在操作性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亲身体验、探究数学的机会,实现其自主性的发挥,还可以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感知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并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为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性学习呢?

  二、小学数学操作性学习的教学对策

  1.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型操作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倡导实现直观性教学。而实现直观性教学最常使用的是感知操作手段,尤其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受其数学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往往无法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此时则需要教师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在比一比、剪一剪等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实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积极探究。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常常在概念教学、定理教学中应用该方法。以“认识厘米”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厘米的理解,引导其用自己的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或者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接近1厘米的部位。在这样的感知型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抽象的1厘米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拇指宽度,以此对厘米单位产生感性的认知。在之后的教学中,只要我一提到1厘米,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拇指宽度,以此建立直观的认知。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操作

  探究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大脑的支配下,以原先设计好的系统为依据,有步骤地对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体验,或者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等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探究型操作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常常利用作图、测量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操作。

  (1)作图。数学作为一门以研究数量关系和图形为主的学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对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是难以有深刻理解的,甚至会在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中,陷入迷茫状态,不利于其数学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针对该情况,我则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引导下,针对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纸笔,根据问题条件做出具体的图,在将抽象的问题条件转化为直观图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握其中数量的关系,获得问题解决思路,从而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例如:“根据有关调查,成人体内的水分大概占据其体重的2/3,儿童体内的水分大概占据其体重的4/5,小红身体内的水分为28kg,但其体重却是爸爸的7/15,请问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呢?小红爸爸的体重又是多少呢?”在解决该问题的时候,倘若学生一味地对条件进行分析,则会出现条件混淆,无法理解条件中的数量关系。针对该情况,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将小红的体重看作是单位“1”,画出线段,并将它平均分为5份,其中4份是水分的重量,即28kg,由此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知道:“体重”×4/5=28,从而求解出小红的体重。之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求解出爸爸的体重。在这样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数形结合中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享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一举两得。

  (2)测量。测量是指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手中所有的数学教具,如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对事物的长度、角度等进行测量的操作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抽象的长度、角度等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同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对这些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以“长度单位”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直尺,对书本、课桌、黑板等长度进行测量,以此使其在具体的数据支持下,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3.引导学生应用型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其数学应用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打破知识和课堂的限制,联系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极具体验、操作价值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既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又能在操作中掌握数学应用方法。以“时分秒”为例,我在新知教学活动开展之后,为学生布置了制定作息时间表的实践任务,在完成该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所学到的时分秒知识,对自己一天的行程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其需要与家长或同伴进行积极的讨论,以此将该时间表作为自己今后行为的依据。在这样亲身体验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时间意识。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该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地组织操作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以此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王小洁

  推荐阅读:高中数学论文发表


《小学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探究》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