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各地的普及和网络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继续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在职教师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问卷以河南省某县为例,对城镇中小学教师网络继续教育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期望对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网络继续教育高效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策略
0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方式也逐渐向网络学习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搭建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同时各地根据各自特点,开设了各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对于城镇中小学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学习现状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如何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开展好网络继续教育,还需要深入调查和研究,进一步落实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快速成长,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1问卷调查的设计
问卷的主体部分是对城镇中小学教师需求网络继续教育学习现状和效果的调查,从学习者需求、网络课程资源和学习支持三方面展开统计。对河南省某县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网络继续教育学习现状进行抽样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法测量,共有20个量表题项,且为正向命题,得分在20~10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被调查者的继续教育学习效果越明显,对网络继续教育越满意。
2网络继续教育学习的现状分析
对收集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软件和EXCEL201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均值和标准差来检验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学习效果,通过均值反映城镇中小学教师对目前网络继续教育的满意程度,分数越低,则表明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越多,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越差;通过标准差来反映数据之间的离散度,数值越大,则表明数据之间差异越大,对网络继续教育的满意度和各自学习效果差异性越大[1]。
2.1学习者需求
通过调研,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网络课程,进而提升其学习效果。
2.1.1对课程内容的需求
根据表1显示,中小学教师对于贴近一线教学工作的课程需求十分强烈,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策略,更新教育理念。然而,只有58.46%的教师认同课程应包含教育教研能力的培养策略。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倾向,重视和偏爱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轻视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并表现出对枯燥理论知识的不喜欢,希望课程内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1.2对授课形式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中小学教师更偏爱案例分析和观摩教学的授课形式,对于传统的专题讲座和理论培训认可度较低。在访谈中发现,多数教师认为网络继续教育所培训的理念难以实践,授课形式单一。他们希望将线下面授与线上授课进行有效结合,多观摩名师的真实教学案例,来学习和吸收有益成分。
2.2网络课程资源
教师对网络继续教育课程资源的评价是城镇中小学教师网络继续教育进一步高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2]。因此,调查设置了网络课程的有效性、课程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对网络课程平台的满意度三个方面的问题。
2.2.1网络课程的有效性网络课程的有效性间接反映了教师网络继续教育的学习效果。
由表2可知,只有37.18%的教师非常同意或同意所有网络课程的开设科学合理,占比较少。对教师的访谈中也了解到,网络课程的授课形式较单一,没有满足其学习需求。85.25%的教师同意网络课程的内容能够保持和增强我的学习兴趣,表明课程内容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并且能够使学习者维持较高的注意力。最后,仅有51.41%的教师非常同意或同意网络课程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性且教学效果显著,其均值低于3.5分,标准差为1.636,说明教师对网络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和教学效果满意度差异较大,网络课程内容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契合度不够,仍需提高,需要进行改进。
2.2.2课程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通过表3能够看出,91.02%(非常同意与同意之和)的教师认同课程的重难点突出,适合自学;92.95%的教师表示认同所学课程给予的学习策略、方法指导以及时间安排或课程计划。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前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的总体框架结构,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3]。除此之外,其均值都超过4.2分,标准差数值较小且相近。所以,整体上教师对课程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比较认同。
2.2.3对网络课程平台的满意度
网络平台是网络学习的载体,网络学习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开展的。所以,网络平台导航的直观度、学习界面的清晰度、网络课程评价的客观度等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通过表4能够看出,94.23%的教师对网络平台的指导及其导航的直观度表示认同,93.59%的教师认同网络平台提供了清晰的学习界面和良好的交互服务系统。同时,对网络课程的多元评价方式及其客观公正性表示认可,说明教师具有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感和满意感。
3网络继续教育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发现城镇中小学网络继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工作、生活的矛盾突出;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理念难以实践;授课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生生交互不密切,各方支持度不够,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教师网络继续教育投入的经费不够,导致教师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对策。
3.1面授与远程教学有机结合,课程时间安排合理化
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零散培训相结合,从而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矛盾突出的问题。面授与远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意味着远程教学的任务可以分散化,一部分任务由面授来完成。面授建议在假期进行,特别是暑假。对于远程教学,教师在工作时间外自主学习,从而减少中小学教师平时的压力。同时,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也要意识到教师学习、工作、生活矛盾的突出,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减负,鼓励其参加网络继续教育。
3.2丰富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实际操作性
课程内容是网络继续教育的核心。网络课程组织者和授课教师要真正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要与一线教师教学工作更加契合,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年龄、学历背景的中小学教师的学习。
3.3授课形式多样化,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提高网络继续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不仅需要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还需要合适的授课形式。建议网络继续教育的授课形式以案例分析和观摩教学为主,研讨交流和讲授为辅,增加课堂实录、一线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的实例及其反思和评课,并加强对网络交互技术的教学应用,将网络直播课程与录播课有机结合。
3.4加强生生交互,提高各方支持度
交互性强是网络继续教育的主要优势之一。然而目前生生交互情况不密切,学习者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孤独感,导致学习者的积极性降低[3]。因此,加强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提高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积极性刻不容缓。所以,网络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多组织学习者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学习和完成课程。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答疑区、班级群、微信、QQ等交互软件,在课下或遇到学习困难时互相探讨和帮助,共同进步。中小学教师网络继续教育的高效持续发展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三方共同的支持和帮助。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加大教师网络继续教育的支持政策;在学校方面,应加大对网络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尽快解决网速慢和硬件设施老化的问题,让学习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云娥.中小学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学习现状的分析及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2]杨丽媛.中小学教师网络继续教育调查研究:以梅州市初中教师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6):55-58.
[3]梁斌,梁静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来自学习者的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10(3):110-115.
王少华,李武装,崔婷婷
《中小学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