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职业素养浅议

摘要:思政课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如何在解决学生的政治导向以及道德观念导向等问题的同时,服务职业院校就业导向。笔者通过铁路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和学生职业素养入手,试图寻找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契合点,以便更好地服务就业。并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创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涵和优化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铁路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职业素养
思政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其以注重思想和品德教育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虽然其重要性一再被强调。然而,在职业教育就业本位的功利化环境下,思政课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表面的重视和实际的忽视使它不断地被边缘化。其教育的内涵、意义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另一方面是其具有的知识的“理论性”、课堂的“枯燥性”、学习的“记忆(背诵)性”及学后的“无用性”等教学特点决定的。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职业院校里,造成这种现象除以上原因外,还有就是院校偏离了“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这一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忽视对非专业性职业素养教育不足、忽视了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不但影响了思政课应有的教育功能,也不利于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笔者考察对象为铁路职业院校,铁路行业是一个庞大的运输装置,是半军事化严格管理的单位,具有职业工种分工明确,作业高度集中和相互联动的特点。这决定了其就业准入制门槛较高,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也非常高,因此,铁路职业院校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但这些教育大多集中在专业课领域,而思政课在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多被忽视。为此,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做一简要探讨。
一、加强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与职业素养的联系
职业院校是从业人员的入职教育,这是许多学者的观点,而这一观点也越来越被职业院校所接纳,进而产生了“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一系列说法。为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大职业素养教育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教育部也强调“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因此,思政课的教学也应该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与实践,强化其与职业素养的紧密联系。另外,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本身就是思政课课程的内在要求。首先,两者的教育目标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两者也是相互依存的,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教学中就含有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内容。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明确职业要求与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性要求。
二、增加思政课中关于职业素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在铁路职业院校,对从业人中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从目前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来看,涵盖了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但对于铁路职业院校来说,这些远不能达到一个合格铁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因此,应在思政课中增加关于铁路职业素养的内容。包含有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素养。其是指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条件和起码要求,内容有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兴趣与职业规范等几个方面;
第二,是核心素养。其是指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情感与职业价值等内容;
第三,创新素养。其是指学生创业成功所具有的核心条件和必备素质,主要包括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业心理等内容。
三、思政课教学对职业素养提升的探讨
1.理念创新。强化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化与道德法制教育,强化其培育人和塑造人的责任,强化其培养职业人才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意识,强调职业性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与创业观,进而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构建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2.内容整合。铁路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是包含有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的多角度全方位培养与教育,因此,它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求较高,也比较繁杂,因而在渗透职业素养的同时,更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整合。首先,理论精要管用,重点讲基本的重要和核心的要素,并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理论内容,要毫不含糊不折不扣地讲清讲透;其次,繁杂的内容要删减或概述,与中学课程重叠部分或与学生职业发展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考虑删除,以便集中精力突出重点解决关键;同时要挖掘内容的深层寓意,尽力加强职业素养的渗透只要用心思考就可以发现,每门课程都有很多内容与职业素养相关;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贴近学生的需要与实际,才能把教学内容讲活讲得更为有用,增强课程教学的说服力。
3.方法创新。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习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课堂讲授的模式。这种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更为不利。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试图在翻转式课堂上下工夫,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转换教与学的角色,达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口语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
4.构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这里讲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除了专业技能训练之外的社会实践,它包括学生的暑期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以及支边与支教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平台。职业院校学生只有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训练和操作,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什么才是社会的要求和需要。许多职业素养不能完全院校赋予,只依靠日常的教育教学和模拟训练进行实践操作很难给学生真实职业的感受。因此,要在社会实践上强化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育,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优化考核方式,检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进行行评价,检验教学成效,对未来的职业素养提供指导,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考核模式。
四、结语
思政课对职业院校职业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只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同时,加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思考与创新,对学生进入行业,特别是对职业素养要求较高的行业,提升职业素养大有裨益,能为建设和会社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高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学龙,谢颖,朱宇华.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探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04-107.
[2]裘燕南.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7):10-11.
[3]罗箭华.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2):75-76.
孙淑兰
《铁路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职业素养浅议》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