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企业文化教育 重要性 策略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现状,指出了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企业文化教育的内涵,提倡在高职院校中运用“三三三”教育策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和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但是,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未重视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教学之中,致使学生进入企业就业后存在诸多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文件明确地指出了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素养,要二者兼备。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应该提到重要的教学日程。如何选定企业文化教育内容、采取何种方法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如何将企业文化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起来,是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却存在以下种种不良现象:有些毕业生嫌企业一线工作累,工作时消极应对,甚至迟到早退;有些毕业生刚进企业嫌工资低,频繁跳槽;有些毕业生工作时我行我素,缺乏与同事沟通合作的能力等。凡此种种,都说明这些学生职业道德较差,缺乏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遵纪守法意识。就本质而言,都反映了在校期间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不足。从当前情况看,有些职业院校对企业文化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也对在校期间的学生开展了企业文化教育活动。综合起来,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一是在学生入学后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向》 嵌入企业文化教育的内容;二是开设相关的企业文化选修课;三是请企业有关方面领导和技术骨干到学校通过讲座形式介绍企业文化;四是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或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企业文化。
以上几种企业文化教育形式,对学生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文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几种形式有些耽于理论知识的介绍,有些只是对企业文化表象的解读,有些只能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形成局部感悟,都存在各种不同的局限性。职业素养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有机地把企业文化教育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始终把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从而使他们在毕业时对企业文化就能有全面地了解,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职业院校还需要从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高度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把企业文化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的热潮。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企业文化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精神,二是价值观念,三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把企业员工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要素的总和。
一般研究认为,企业文化具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即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作用非常大。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根据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职业院校对学生培养的目的出发,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企业成员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要素灌输给学生,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就业及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做好充分准备。所以,选择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主要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绩效的指向思想,指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目标、生产条件、生产技术水平所制定的经营与管理企业的一种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这种指向思想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提倡的经营管理的指向思想和员工在生产、生活各方面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企业精神体现出企业内在的一种品质和追求。对学生进行企业精神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在校期间能自觉加强关于职业素养方面的修养。
3.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指企业对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定位和员工对自身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所起作用、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准则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教育,能够增进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4.行为准则。行为准则是企业规定的员工必须遵循和服从的约束条件,主要指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与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准则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行为约束能力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意识。
5.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指社会成员所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对假恶丑的辨析能力,以利于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敬畏生命、关爱他人、崇尚真善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合格公民和职业人。
6.企业荣誉感。企业荣誉感是指员工对企业名誉的爱护和为企业创造荣誉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企业荣誉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强化学生在校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以后为企业改革发展建功立业的责任意识。
通过以上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增进职业素养。另外,引导和教育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强化专业化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以最前沿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学生,为学生毕业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策略
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向度、多种方式进行。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建立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出发,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职业教育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趋势,可以采取“三三三”教育策略,即通过三条途径、运用三种方法、形成三种模式。
1.通过三条途径。第一,成立“专业教学指向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向委员会”是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从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出发,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的教学指向机构。专业教学指向委员会成员全面参与专业建设,负责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选、设计人才培养标准、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组织指向学生实习等。其目的是通过专家的指向,使学生能够正确及时地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感知企业文化,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以更好地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除开展常规教学外,专业教学指向委员会每年还可以联谊会、教产合作研讨会、共育人才恳谈会、就业洽谈会等形式组织校企之间的研究和交流活动。
第二,开设企业文化教育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企业文化应该成为学生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很有必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作为课程的企业文化教育要从企业文化中筛选出主要的内容,组织成为一定的知识体系,编写出企业文化教育教材,可以开设文化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知识教育,对企业文化有比较系统的把握。囿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也可以将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中开展教育,以使职业院校将企业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积极组织策划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如在学院营造一种企业文化氛围,举办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建立企业协会,以企业文化准则和企业精神来规范其活动内容。
通过以上校内的企业文化教育形式,可以使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得到充分融合,还能帮助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对企业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知。
2.运用三种方法。第一,创设企业环境,开展模拟实践。职业院校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模拟企业环境,以老师为管理者,学生为员工,创设企业环境,并自行提炼企业文化,不断总结,建立起系统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乃至精神文化,并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真实的认知,产生自省与自我成长的动力。这些方式有:开展有关的模拟大赛,例如,网络营销大赛、物流技能能大赛、导游大赛等,将具体的工作过程置入活动中来。学校还可以创建模拟公司,例如,速运公司、物流公司、旅游公司、翻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让学生在教师指向下参与公司组建、模拟制定出各自公司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进行贯彻落实,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一个企业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二,请进企管人员,宣讲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可以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系列讲座,或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通过成功的企业家与青年学子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探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企业家的精神魅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更好发展自我。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每周轮流为学生上课,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直接感受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第三,开展工学交替,送进企业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及参观考察等方式将学生送进企业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育人才的一种途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工学交替指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了一个阶段的知识理论和学校的技能实训后,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使学生获得企业工作岗位的认知和初步操作技术,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是学生完成在校的全部学习任务后到企业开展毕业实习的教学活动。在顶岗实习中,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位的学生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要恪守企业的工作规范,遵循企业规章制度,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充分感受和践行企业文化。这样能促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服务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3.形成三种模式。第一,引进企业开设车间或工作室。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职业学院可以引进企业与院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建设生产车间或工作室,职业院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生产车间或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活动,真实地感受和体验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
第二,实行学徒制。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实行学徒制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具有特殊的功效。通过学徒制,学生可以从企业技术骨干的身上直接感受到企业人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师傅也可以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克服行为缺陷、提高企业文化认知水平,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推行,还能有效整合利用地方的优势资源,总之,是一举多得。
第三,成立教育集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向、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融为一体,这样,学生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未来员工。从入学到毕业全程随时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处处都要受企业文化的制约,这对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树立职业意识、明确培养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学生感知、体验、践行企业文化的最佳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怡.高职教育呼唤企业文化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2]王琦.论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
[3]应晓清.试论就业导向视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7).
[4]朱本赤.健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基本设想[J].出国与就业,2010(4).
《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