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理工职称论文》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4-19 09:23
扫码咨询

  摘要:丹参SWvifl/mVriorr/jizfl是一味临床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丹参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心悸失眠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丹参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述了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宄进展,分析丹参研宄现状及研宄方向,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丹参;活血化疲;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SalviaeMiltiorrhizaeRadixRhizoma为祖国传统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后世《吴普本草》《日华子本草》等均有记载。《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材丹参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r/v/aLiim.丹参&/v/a?w7ft’orr/j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1]。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2],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1]。丹参主治胸痹心痛、脘腹胁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疮疡肿痛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由于丹参对血液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非常显著,近年来,医药学界对丹参的研宄越来越广泛,其改善微循环、抗凝血、抗血栓、降压等作用也已得到临床证实,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丹参的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的酚酸类以及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本文对丹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宄成果进行了综述,对其研宄现状与研宄方向进行了分析,为其进一步研宄与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更新了一篇化学相关的论文,如化学分析职称论文在哪个省级期刊发表,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化学成分

  丹参中含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是以丹参酮型二萜为主的二萜类脂溶性成分,另一类是以粉酸为主的水溶性成分。此外,还有含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以及多糖、黄酮、甾体、三萜等成分。

  2药理作用

  2.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2.1.1心肌保护作用

  细胞实验证明,以丹参酮IIA为主的丹参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其可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激活蛋白激酶B(Akt)并抑制Leu27IGF-II诱导的心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受体信号激活的细胞凋亡作用,表明该提取物可作为潜在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用于预防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而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57]。此外,动物实验发现,丹酚酸A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抑制Jun激酶(JNK)在心肌缺血再灌注OR)期间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初步阐释了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58]。

  2.1.2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

  我国学者[59]在20世纪80年代研宄了7种同属不同种的丹参注射液,发现均具有抗凝血作用;并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中,起抗凝作用的为丹参;从丹参中提取的丹参素、丹参酮和原儿茶醛均有抗凝血作用,以丹参酮作用最强。Maione等[6()]通过体内外实验研宄了丹参酮IIA对血小板功能及其与各种血小板活化途径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主要通过ERK-2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活化,以浓度依赖方式(0.5?50|〇mol/L)选择性抑制可逆二磷酸腺苷(ADP,3nmol/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对ADP(l〇nmol/L)和胶原蛋白(10|ig/mL)诱导的不可逆刺激的活性较低。该研究表明,丹参酮IU是潜在的改善血液微循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此外,该团队[61]还通过药理学和计算机综合研宄方式阐释了丹参另一种成分隐丹参酮也能够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并且其还具有G-蛋白(Gi)偶联的血小板ADP受体(P2Y12)拮抗作用。

  2.2抗炎

  丹参及其提取物均被证实有非常好的抗炎效果[54,73_77]。Xu等[73]研宄发现丹参可以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kB(NF-kB)信号通路来减轻兔骨关节炎的损伤。Liu等[74]从丹参中提取出9种已知的酚酸类成分,并对其抗炎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研宄,发现9种酚酸类化合物均呈现出较强抗炎活性,抗炎机制与Toll样受体4(TLR4)/NF-kB信号通路有关。该研宄表明酚酸可能是丹参用于治疗与炎症相关的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此外,0&〇等[75]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和动态轴向压缩(DAC)系统的半制备HPLC同时分离和纯化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等多种脂溶性成分,再采用不同浓度醇溶液(0、45%、90%)对95%乙醇丹参提取物进行分级洗脱,并对以上成分和提取物进行体内外抗炎活性评价,发现90%乙醇部位(TTS,总丹参酮质量分数97%)体外抗炎活性最好,动物实验结果显示TTS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诱导的耳水肿并减轻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性死亡和急性肾损伤。

  3结语

  丹参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药理活性,其中的活性成分高达上百种,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主要的药理活性为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抗炎、抗肿瘤;酚酸类水溶性成分主要的药理活性为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另外丹参多糖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尽管丹参药理活性众多,但是其部分活性物质作用机制尚未被充分研宄,可以借助分子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现代手段对丹参中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宄,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S].—部.2015.

  [2]吴征镒,李锡文.中国植物志(第6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3]中尾万三,福岛中腾.汉药丹参的成分研宄(第一报)[?T].药学杂志,1934,54(9):844-858.

  [4]涨浦洁.丹参的成份研宄(第二报)Kryptotanshinone的构造[J].药学杂志,1941,61(12):482.

  万新煥\王瑜亮2,周长征\郭浩\马山\王立柱3*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上一篇: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