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
摘要:人类农业经历过刀耕火种、传统小型农业和工业化农业等形态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农业的生态化阶段。各国实施农业生态转型的转折点通常在人均GDP达1万~3万美元左右。不同国家、地区和国际社会根据不同社会背景,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转型策略、转型路径和转型名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和到达实施农业生态转型的拐点。中国2015年起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方式、实施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农业的生态转型,生态农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明确生态农业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农业生态转型的合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转型的优势与挑战之后,提出了我国未来农业生态转型的方略。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转型;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农业生态学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2015年8月)中提出“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农业转型的特点是什么?国际有类似的转型经验吗?中国这种农业转型道路的优势和挑战在哪里?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应当如何选择。
1农业发展的主要形态及农业的生态转型
农业起源之前人类靠渔猎采集获得生存需要的食物。后来由于气候和环境变迁和人类繁衍的需求压力,人类在物种和环境合适的不同区域独立地开始了人工生物驯化。农业起源先后在我国黄河与长江流域、伊朗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巴基斯坦交界的印度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墨西哥南部为代表的中美洲和以秘鲁北部为代表的南美洲等地发生。人类从此走上了主动生产食物的农业道路。这些农业起源地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农业文明。然而,除了中国以外的农业文明都一度中断和消亡。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农业文明起源地的人口急剧膨胀,引起食品需求增加与农业供给能力之间矛盾加剧,需求压力进一步衍生出生态破坏、社会动乱、外敌入侵等关联的恶性事态,最终导致文明陨落。中华农业文明也曾经遭受过类似的危机,仅仅由于幅员广阔、周旋余地大等特殊条件才避免了其他文明的类似结局[1]。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以下的一些主要发展形态。
2国际社会农业生态转型的经验
国际社会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化初期,但是自觉和系统探索农业的生态转型却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
2.1各国农业生态转型过程
在寻求替代农业的过程中,开始是个别的实践探索,例如奥地利的“生物动力学农业”,日本的“自然农业”,欧洲的“生态农业”和北美的“有机农业”等。联合国粮农组织1991年在荷兰召开了世界农业环境大会,会后发表了“关于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丹波兹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成为世界各国农业有系统地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和转折点。1992年欧盟开始实施“多动能农业”,为此修订了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3]。1992年日本开始推行“环境保全型农业”并且颁布了相应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以及相应的农业法规和经济激励措施[4]。1998年韩国开始实施农业转型,实施“环境友好型农业”,也制定了《关于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和渔业,并管理和扶持有机食品法案》相应的农业法规[5]。美国在1999年开始在推行基于资源与环境的“农业最佳管理措施”,各州颁布农业最佳实践指导,具体列举了有关措施与奖励政策[6]。在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拉丁美洲的自下而上的生态农业运动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直接影响到有关国家的农业发展决策。例如巴西在生态农业运动推动下,2003年国会通过法律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和有机食品认证也在这个期间得到迅速发展[7]。2014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十分重视生态农业(Agroecology),2014年召开了生态农业的国际研讨会,2015年召开了拉美、亚太和非洲的生态农业研讨会。2016年FAO主持在中国云南召开了国际生态农业研讨会。农业的生态转型已经成为一个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
2.2各国农业生态转型的经验
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由于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不一样,农业生态转型的时机和突破点也有不同。转型时机:美国1978年的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1988年提出“低投入农业计划”。1999年人均GDP3.46万美元,提出“基于资源环境的最佳管理措施”。欧盟1987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1992年为1.78万美元,痛感于地下水污染的严峻,提出了“多功能农业”发展方向。日本1983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1992年达到3.1万美元时也提出了“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方向。韩国1994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1998年取消了以产量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方向。环境保护方面有一条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污染水平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曲线。分析各国的农业转型,可以看到工业化国家进入农业生态转型阶段的“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是人均GDP在1万~3万美元。
3中国的生态农业概念
不同国家在实施农业生态转型的时候都会赋予新型农业形式一个名称,以便交流。欧盟称之为“多功能农业”、韩国称“环境友好型农业”、日本叫“环境保全型农业”等,在中国,农业实施生态转型的农业实践方式可以称为“生态农业”。
3.1生态农业定义
在中国,关于生态农业的定义很多,尽管文字表述差异很大,但是内涵上实质大同小异。利用近年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重新定义中国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积极采用生态友好方法,全面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利益提供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功能,这些产品与服务包括提供物质产品,调节生态环境,铸造精神文化等。农业生态系统也能够提供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就是通常说的农业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或者说农业有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
3.2相关概念的关系
随着农业生态转型,国内国外有很多针对新型农业发展方式的术语,厘清这些术语与生态农业概念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协调有关力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我国传统小农生产中就已经累积了很多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然而要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生态农业发展中需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建立新的经营管理主体,需要适当扩大营运规模。为了区别传统的生态农业,“现代生态农业”的概念应运而生[12]。
4中国的农业生态转型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既有与世界农业发展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独特的方面。只有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特点才能够正确引导中国农业的生态转型。
4.1中国传统农业特点
欧洲古代文明几度被游牧民族所摧毁,并进入所谓“黑暗时代”。尽管华夏大地也一度受游牧民族入侵,但是相对先进的华夏农耕文明反而被不同背景的统治者所接纳。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田园生产方式显然不同于西方世界作物生产与放牧结合的轮作生产方式。中国传统的家庭养殖业仅仅附属于种植业,耕地持续种植作物。20世纪初,西方世界还处在农业工业化的初期,西方不少农业专家来到东方的时候,看到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的东方传统农耕实践,被东方农业的精细与可持续特点所震撼。为此他们写了一批介绍以中国传统农业经验为主的书籍,其中包括《四千年的农民》[22]和《农业圣典》等[23]。这些著作在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发展和后来各国的农业生态转型。其实,农耕文明方式不同产生的影响远不止农业本身,还反映到了社会组织、思想方式、审美特点等。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农业实践中有非常值得我们识别、发掘、承传、弘扬的地方。审视世界文明的发展,东方和西方都无须自卑,也不应自大,需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4.2中国农业发展脉络
中国农业的发展大体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脉络。(1)中国传统农业中就有很多“顺天时量地力”、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实践。这是一个不自觉的阶段。至今这类传统农业实践还留存在一些偏远区域。(2)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农业工业化一直是我国农业追求的方向,提出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器化发展方向。然而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支持农业的工业状况落后,一直制约着农业的工业化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化肥与农药工业才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直到最近十年才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农药、农膜的供应已经没有问题,还可以出口。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不合理使用和过量使用的问题。(3)中国一批学者和有识之士受到世界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影响,也由于亲身看到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倾向,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并且在80年代开始探索各地的生态农业实践。进入90年代,农业部在全国分两批开展了10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这个工作到2002年结束。(4)后来一段时间,农业生态环境有关的工作转入了单项为主的项目实施阶段,例如退耕还林、沼气工程、沃土工程、草畜平衡、因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5)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过程累积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剧,全国上下对农业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以及农产品的品质问题越来越关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目标从单纯的“高产”,改为“高产、优质、高效”,2002年补充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2015年中央一号文明确了农业的发展目标是“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中国2014年人均GDP为0.74万美元,但是东部大部分省市人均已经达到和超过了1万美元。事实表明,中国农业的“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已经来临。农业部在2014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工作。生态农业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骆世明.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J].地理研究,2007,26(3):609–615LuoSM.Todiscoverthesecretoftraditionalagricultureandservethemodernecoagriculture[J].GeographicalResearch,2007,26(3):609–615
[2]闵庆文,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J].资源科学,2009,31(6):914–918MinQW,SunYH.Theconcept,characteristicsandconservationrequirementsofagro-culturalheritage[J].ResourcesScience,2009,31(6):914–918
[3]乐波.欧盟“多功能农业”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2):31–34YueB.AnanalysisontheEU’smultifunctionalagriculture[J].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06,62(2):31–34
[4]井焕茹,井秀娟.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93–97JingHR,JingXJ.EnlightenmentsofenvironmentalsafetyagricultureinJapantoagri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hina[J].JournalofNorthwestA&F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13,13(4):93–97
《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