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其SWOT分析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的衰减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不顾长远利益过度开采地下水、滥用化肥和农药、不受控制的排放污染物,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侵蚀、荒漠化、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一方面加剧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限制,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经济回报的资源,使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不得不面对极其严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循环农业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才能够为资源循环利用、农业安全生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武威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农业大市,当前正处于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循环农业已然成为现阶段农业经济快速、全面、和谐发展的最终途径。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调查并总结武威市循环农业模式,以武威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为切入点,分析当前生态循环农业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并针对现阶段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循环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武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现阶段全球主要是四种经济模式,包括:生态、绿色、循环,以及知识经济模式,这些模式能够显示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实施这四种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进步和成长,尤其是绿色和循环两大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国情得以相符合,也是我国开展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模式。此外,循环经济模式也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可持续的关键,能够给予社会经济各方面更加重大的影响。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由于不断削减的农业资源,使得我国农业进步前景的限制因素,国民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导致各种农业资源过度使用,各种农业化肥被滥施,还导致地下水过度使用,还造成了各种污染物,并且还出现国内的森林植被大量破坏,导致了农业出现了荒漠化、盐碱化,各种物种大量减少,各类的自然灾害不断发生,这一切问题不仅仅成为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甚至导致我国农业的各项资源的造成的经济报偿提升,不利于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也导致我国农业的资源环境更加困难。所以,现代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取代了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法、现代农业的生活方法逐渐代替了原本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繁荣的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取代落后的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整洁的现代农村社区环境取代落后的传统农村社区环境是大势所趋。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要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更好地发展,也是我国社会整体开展循环经济不可忽视的手段,更好地推进我国实现循环农业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得以更加持续健康的进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农业资源更加节约化,农业的生产越发洁净化,以及农业产业生态化,农业产品的绿色化的必然道路和现实选择。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外研究进展20世纪初,有机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循环农业研究的发展。1924年,德国学者鲁道夫·斯坦纳(Rudolfsteiner)开设了“农业发展的社会科学基础”的研究项目。研究的核在于将人类视为整个宇宙得以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就应该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平衡;企业主要是为人类以及世间生物提供必需的反刍;要充分利用生物的动力来进行制剂;要加大对宇宙周期方面研究的重视。也就是说必须保持好宇宙中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者的充分协调。德国普鲁士学者通过研究指出,要善于把理论融入实践中,发展生物动力学,于是就提出了早期的有机农业。英国的霍华德爵士在1935年出版《农业盛典》,在书中详细探究了关于土壤的健康状况同动植物健康之间的联系(杜相革,2006)。1946年英国成立“土壤协会”,参照了霍华德理论,提出要土壤回归有机状态,保持肥力,维持好土壤内部各物质平衡。英国M·华盛顿在1981年的研究中提出了生态农业应该是可维持的,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力的,并且是与环境友好相处的小型农业(王娅,2015),这个理念涉及到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段时期内,世界上不少国家成立各种农业协会以及进行研究的机构。例如,1972年成立了国际最大农业民间组织,也就是IFOAM(Niggli,1996)。另外,法国也成立国家级的农业联合会,以及在现阶段全球最大农业研究所FiBL(韩玉,2013;李后建,2012)。有机农业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这个现阶段为止,历经了70多年,该农业方式越来越发展为全球性活动(陈红兵,2007)。
1.2.2国内研究进展早在2002年《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中就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发展。此外陈德敏(2012)在研究中最早提出“循环农业”,但只是简单的介绍这个概念,没有做出比较明确的界定。直到2004年,我国的专家学者才对循环农业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学原理来指导现代农业发展,来进行各种农业经济形态的指导工作,并且平衡起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完善这两者之间的动态机制,并且采用核算体系和协调评估作为指导,将各种农业资源要素作为统筹协调整体结构的农业模式(秦文利,2016)。
第二章武威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案例分析
2.1我国循环农业主要模式
2.1.1生态农业改进型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循环农业具体实践都是以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为主体的,按照地域区分,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属于“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而南方最具代表性的属于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肥”生态农业模式(图2-1)。1990年代初期的流通农业模式在我国就开始发展起来,使得农业生产系统的效率明显提升,提出需要对生产体系的运行制度展开革新,实现更大的生产效益,提出“推进农业,带来丰富县,积淀建设”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1.2农产品质量提升型发展模式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人类生存质量、健康程度等存在紧密而又直接的联系(吴静明,2007)。循环农业能够依托于其经营基础,达成的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管理社会化,生产等方面的投入,真正实现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能和生态标准。
2.2我国循环农业发展趋势
2.2.1规模化趋势在我国制定并推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相关要求中进一步明确指出需要支持与鼓励规模化、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发展多元化规模经营,而循环农业作为我国将来农业发展关键战略,向着规模化发展的是必然道路。
2.2.2农场化趋势到2012年,我国共拥有87.7万个各种类型的家庭农产,有高达1.76亿亩的经营面积,其在我国所承包的耕地面积中所占比重为13.4%。依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确立农业生产过程中家庭基础地位,促进家庭化、集体化以及合作化共同协调农业经营的发展方式,可以说将来循环农业农产花经营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第三章武威市循环农业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3.1.1区位优势自古以来,武威就是连接新疆、青海的要道,地处欧亚大陆的咽喉位置,东部是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和白银市,南部是青海省的省会西宁市,北部是宁夏自治区的省会银川和内蒙古阿拉善盟。距武威300公里可辐射到兰州、白银、定西、金昌、张掖、宁夏中卫等,总人口约1654万。距武威500公里可辐射到银川、酒泉、宁夏吴忠、内蒙古乌海等,总人口约3300万。距武威800公里可辐射到天水、嘉峪关、陇南、宝鸡、延安等,总人口约7800万。距武威1000公里可辐射到西安、汉中、德阳、包头、绵阳、格尔木、敦煌等,总人口约9391万(图3-1)。
3.1.2交通优势武威周边路网发达,附近有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国道,构建了快速、立体化交通网络,交通非常便捷。与张掖、嘉峪关、敦煌、兰州、西宁、银川、包头、西安等城市交通便捷。武威是西出东进的咽喉要道,境内兰新铁路、干武铁路以及321国道皆有分布,无论是铁路亦或是公路方面的运输都极为便利。特别是国道线的高速化扩建,可以使我市采摘的水果、蔬菜以及各类畜禽产品在48小时之间送达全国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营养。
3.2劣势分析
3.2.1专业技术人才劣势现代循环农业具有极其鲜明的特征,它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又是技术密集型高新产业,这就意味着这一产业既需要大量劳动人员,又需要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对于高新现代循环农业企业来说,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影响企业运转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目前武威市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中,严重缺乏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尽管自2012年以来,武威市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以来,从国内各大985、211院校引进了不少农业专业人才,但总量依然不能满足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现阶段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武威市现代农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3.2.2经济投入劣势武威市属于西部经济发达程度不高的农业型城市,其在现代循环农业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对于现代循环农业而言,其具备明显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若是没有充足的投入,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农产品的高收益,而农民的收入高自然就能够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加大关注,所以限制武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就是在于资金的投入。
参考文献
[1]李周.农业发展类型变化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1,(2):29-30.
[2]陈德敏,王文献.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经济师,2002,(11):8-9.
[3]周震峰,王军,周燕,等.关于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48-351.
[4]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11):83.
[5]崔和瑞.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
《武威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其SWOT分析》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