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

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12-29 09:46

  摘要:采用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可视化处理的三步法评价了中国各省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并分区域进行了讨论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态农业的投入要素中存在大量的冗余,尤其是农业资金和农业劳动力;中国各省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存在差异,东中西部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等。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绩效评价;区域差异;农业碳排放;OEA-SBM模型;中国

  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早在1970年代末,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提出了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的发展理念,直到1990年代初各国政府正式将生态问题引入到农业发展的领域[1],并系统梳理了国外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模式[2]。相 比 传 统农业的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更关注农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性 和 可 持 续 性[3]。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的生态问题受到政府部门与学者的关注。2007年底,国务院提出在湖北省、湖南省构建“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先行区,而“两型农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 此,农 业 的 生态问题受到重视。怎样推进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怎样发展生态农业,以期达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回答这些问题,有利于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

  1模型、指标及数据来源

  1.1模型与方法

  本文将结合生态农业的发展内涵,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视角,选取相应的指标,其中,引入农业碳排放量作为各省区农业生态的产出指标。此外,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中的非径向非期望产出模型(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的指标(农业碳排放量) ,之后进行绩效评价。

  1.1.1农业碳排放。本文试测算出农业碳排放量,以作为生态农业的产出指标之一。本文参考李波等建立的碳排放模型[16],选取化肥、农业机械动力、灌溉能耗、农膜和农药等几个指标,使用WestTO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提出的农业碳源排放系数①,建立了如下模型:ECO2=∑ECO2i=ECi·δi(1)式中:ECO2为农业碳排放量;ECi为某碳源的使用量;δi为相应的碳排放系数,农业碳排放量为各碳源要素碳排放的总和。

  1.1.2非径向非期望产出模型(SBM模型)。在生态农业的评 价 中,农业碳排放量为明显的“非 期 望产出”,即“副 产 品”,在评价经济效率时,传 统 的DEA模型(例如BCC和CCR模型)无法衡量和排除这些非期望产出对效率评价的干扰,在效率核算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传统DEA模型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冗余量和非期望产出对效率影响进行考虑,也即SBM模型。相比传统的DEA模型,它是一种考虑了更多影响因素后得出来的函数模型。

  1.2指标选取

  由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强调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因此,本文将根据结合C-D生产函数和前人的研究成果[25-26]建立了投入和产出的生产函数,在科学性和可比性的原则下,建立了以下SBM模型的综合指标体系。

  2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2.1中国生态农业的绩效评价

  通过DEA相 关 软 件,选 用SBM模 型 的 规 模 可变的条件下,选取非期望产出的视角,结合表1的指标体系,测算出2000—2010年各省市区的生态农业绩效值(表3)。

  2.2生态农业投入要素的冗余分析

  为了进一步的分析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有必要分析各省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投入要素的冗余值。此处,以2010年的投入冗余值为例,具体分析各投入要素的冗余情况,为了有参考价值,采用百分比的形式[26]。表4中,X1表示有效灌溉面积,X2表示化肥施用量,X3表示第一产业劳动力,X4表示机械总动力,X5表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3简要结论与对策

  本文通过碳排放的碳源系数值方法计算了中国各省区农业碳排放量,然后建立了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随后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中的非期望产 出 模 型(SBM)来评价中国各省区2000—2010年的生态农业发展绩效,最后运用空间可视化软件(ArcGIS)对效率值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寻找出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最后得出的结论为:①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各地区的效率值明显提高;②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和农业较为发达的省份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率值相对较高;③生态农业的投入要素中存在一些冗余,这些要素主要是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第一产业劳动力;④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存在东、中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存在各区域内部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李新平.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动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6) :341-345.

  [2]刘星辰,杨振山.日本稻作生态农业发展途径与模式[J].经济地理,2011,31(11) :1891-1896.

  [3]翟勇,杨 世 琦,韩 清 芳,等.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2006,34(11) :54-60

  作者刘应元1,2,3,冯中朝1,2,李鹏1,2,丁玉梅

  推荐阅读:中国农业气象杂志CSCD核心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
上一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象选择与构建策略
下一篇: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