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2-03-03 09:18
扫码咨询

  摘要:通过归纳总结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及模式,得出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一般路径,即:做强特色农业,健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三次产业;维护生态系统,营造绿色宜居环境;增强不可替代性;创新多种融资渠道;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以增强乡村产业整体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农业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了要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同时乡村发展要以维护美好乡村生态环境为前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地都在努力寻求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出路,以期突破“三农”问题,因而培育生态农业型特色小镇成为一种积极地尝试。2016年我国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培育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提出设想到落实推进的大跨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关于特色小镇的实践活动及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是什么及有哪些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一般路径是什么?如何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其健康、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1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联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主要目的是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个方面的有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农村面貌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综合提高,实现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一个有效的空间载体,将乡村内部的青山绿水、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要素资源集聚起来,并吸引乡村外部的资金、人力、科技等要素资源共同支撑乡村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势必成为这一空间载体。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基础是生态农业产业,乡村振兴和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共同诉求点都是发展农业产业,只有将特色生态农业作为支撑产业,广大乡村才能在生态宜居的前提下集聚要素资源、持续创造财富、带动农民就地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实现乡村经济的增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宜居宜业的乡镇、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有着现实的意义。因此,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点、发力点。乡村振兴战略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逐渐形成以镇带村、以村促镇,实现村镇协同驱动,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离不开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是农业大国,促进农业与资源、环境、人居的协调发展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农业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十分契合。生态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发展能够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保护乡村生态环境、营造美丽田园风情,为生态宜居奠定基础;生态农业特色小镇以弘扬农耕文明、彰显现代农业科技为核心,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融入了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增强了农民法治意识,能够改善乡村治理效果;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了农民收入来源,进而实现农民生活逐渐富裕。由此可见,推动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二者共同点都是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前提,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各类生产生活要素在特定空间上集聚,并依托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挖掘地域特色民俗文化传统,建造生态宜居的田园生活空间。

  2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

  2.1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

  特色小镇带有鲜明的特色,国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具有产业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小城镇而展开的,对我国建设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国外在开发小镇资源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例如,法国格拉斯小镇、美国纳帕谷小镇、荷兰利瑟小镇等,都是以当地的生态资源为依托而发展形成。国外生态农业的研究源于有机农业的兴起。生态农业产生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的和谐。国内特色小镇的兴起晚于国外,缺乏针对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特色性的研究,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特色小镇的兴起,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对此的重视。目前,学者们关于“生态农业特色小镇”这一新名词,尚未形成统一明确规范的界定,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相对全国来说,发展较早且较成熟的特色小镇主要集中于江浙地区,在这些区域范围内围绕某一产业形成以块状经济为主的专业化产业集群,逐渐发展成为能够承载一定人口居住就业的类似于小城镇形态的集聚区,即特色小镇的雏形。很多学者对特色小镇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阐述。于新东(2016)认为有的小镇确定了引进的特色项目后,忽略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注重小镇建设的生态内涵。李冬梅等(2018)基于成都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案例,认为农业特色小镇的界定要建立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生态农业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中的一种类型,识别和界定其内涵特征是探索其发展路径的逻辑起点。以往学者多从资源、功能、产业、区域范畴等视角对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进行了解释与界定,但并未达成一致观点。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生态农业特色小镇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不同,从地域空间上对小镇的区域范围界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行政单位区划为区域范围的建制镇,另一类是以自建发展空间平台为区域范围“非镇非区”的非建制镇。可归纳出生态农业特色小镇是以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为产业基础,以保护生态系统为前提,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发展多元化产业业态的空间载体。其产业涵盖了农业产业链条上中下游的诸多环节,拥有生态农产品、观光农业、健康养生等多种类型的生态产品,激发乡村生态经济优势的显现。

  2.2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城乡统筹进程、生态文明意识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需要兼容本地的发展环境和已有基础,明晰生态农业发展特色小镇方面面临的差异,这是发掘其发展路径的前提。结合所在地域空间特征和农业相关产业界定,可将我国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分为4种发展模式。平原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平原地区往往具有地势平坦辽阔、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农耕历史较为悠久、村庄布局密集、农业资源丰富等特征。因此,平原生态农业特色小镇通常根植于地方独特的文化传统积淀或富有创意的特色农业开发主题,在保护地方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耕体验、农业观光、有机餐饮等产业。山区生态林业特色小镇。山区生态林业特色小镇通常在林木覆盖率高,景观优美、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各项基础设施良好、人口比较聚集、有一定规模的林区。通过开发多种林业产业链模式,如,林-药-食用菌模式、林-果模式、林-鹿模式等,并融合森林休闲观光、生态康养、森林隐逸、林区野营探险、林木科普以及与林木产品、药材消费等相关的生态产业,形成独特的生态小镇。草原生态牧业特色小镇。草原区域普遍生态养护敏感性较高,生态牧业特色小镇在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基础上,集现代畜牧养殖示范、科普宣传、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实施全程“智能化、生态化、无害化”畜牧养殖,并融合民族特色文化、配套相关设施,最终实现以生态统领特色牧业小镇的发展方向。水域生态渔业特色小镇。水域生态渔业特色小镇通常以生态渔业养殖、渔业健康产品加工、水产品流通与贸易、渔业休闲与旅游、水产品美食餐饮、渔文化创意等为特色产业,延伸渔业产业链条,形成人与生态自然和谐、一二三产业融合、具备生产生活多功能性的渔业产业的空间载体。

  3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3.1做强特色农业、健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三次产业

  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以特色农业为核心产业,围绕特色农业而延伸发展相关产业,因此,明确特色主导产业是小镇繁荣发展的前提。应依据不同地域特征,确定发展农林牧渔不同类型的特色主导产业,该产业应具备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地域根植性明显等特征。同时应积极延长农业产业链,向前拓展农产品科研、设计、农资供应等领域,实施优质育种、育苗;产中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有机种养、精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向后拓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仓储物流、电商销售、商业贸易、品牌推广、旅游产业等领域。①采用现代科技以拓展农业原材料加工业深度,从农产品生产的每一环节提高其品质及生产效率;②通过农产品加工多元化的探讨,发展农产品相关创意衍生品,以农产品的广度来提高其附加值。如此,形成全方位的农产品生产及相关加工服务体系,提高产品经济的附加值。生态农业特色小镇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及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实现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将农业种养与生态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产业的多重融合,立足生态、产业、文化、区位等独特优势,并借助现代科技、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智慧小镇,促进了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科技农业、创意农业等多领域共同发展。

  3.2维护生态系统、营造绿色宜居环境

  生态农业特色小镇需要着重体现生态特色,因此,在小镇建设过程中应强化生态维护理念,注重对小镇本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开发循环农业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坚持绿色环保产业优先发展,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协调,以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要营造富有生态农业特色的小镇人居环境,应结合小镇本地自然山水风貌、田园风光,减少人为改造,将自然景观和小镇建设结合起来,培育集生态农业、休闲养生、绿色宜居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乡土风情浓郁的田园小镇,迎合当代人们对生态有机产品和体验绿色田园生活的消费需求。生态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原有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永续绿色发展模式。尤其是对于废弃物、污物处理的专项上,无论是塑造什么主题的特色小镇,都是必然修建改造的项目,如对乡镇厕所的建设,要合理规划,打造一批清理方便、经济适用的厕所,提高公共厕所的普及以及对老式厕所的翻新。在对污水、垃圾的处理问题上,要建立乡镇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站,还要完善排污网络,对于村里家户的污水、垃圾要尽量收集完整,并提高处理率。

  3.3增强不可替代性

  利用地域根植性,挖掘民俗传统文化、增强不可替代性、提升农业小镇综合竞争优势。根植性是资源、文化、制定等要素的本地化,其需要较为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才能形成,且形成之后将难以复制,成为地域特色的根源,这将成为小镇发展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是小镇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应借助地域根植性开发特色产品、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彰显小镇文化底蕴,通过将乡村风俗与农耕文化、创意农业、农业科技结合起来,开发农业工艺品、创新乡村文化景观、提升餐饮文化、举办特色民俗文化节等方式,让消费者在特色小镇产品消费过程中体验到小镇文化,感觉到独特的文化魅力。还可以依托田园乡村独特的传统文化基因,与农耕文化传承教育实践、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生态环境保护体验等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拓展小镇文化功能,传播小镇文化。通过赋予小镇文化色彩,进而增强小镇整体竞争优势。

  3.4创新多种投融资渠道

  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经济建设,在农村产业的融合过程离不开地区资金的支持,如何拓展融资渠道、发展农村金融、健全信贷制度,解决产业资金链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我国多数乡镇资本积累不足,在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是故拓展融资渠道成为培育小镇发展的关键。当前,特色小镇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政策资金、社会资本、银行贷款等,但是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培育普遍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仅依靠单个分散资本供给和传统投资方式,则无法满足其高质量建设的资金需求。应创新使用多种投资融资渠道:①积极申请各级政府扶持特色小镇发展的专项建设资金、将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文化产业扶持、生态保护补助等各类政府扶持资金与小镇建设项目结合起来使用;②可以通过PPP模式、申请银行贷款、发行小镇建设专项债券、委托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股权投资、众筹等方式筹集小镇发展资金。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一些金融产品,特别是对于小镇内那些有创业想法和需求的农民,因其没有能抵押贷款的物品而止步于此,则各机构可以通过一些网上电子信贷产品,降低贷款门槛,扩大无抵押的可操作比例,从而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3.5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创建应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组织引导和宣传推广,调动当地农民参与小镇建设的热情,同时还应完善小镇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小镇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保障小镇内广大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实现推动小镇农民共同富裕的目的。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是由市场机制推动而兴起的,但作为小镇建设,各级政府机构也应发挥好公共服务功能。①由于生态农业特色小镇所依托的农业容易产生同质化,因此应对小镇特色产业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突出产品差异化;②制定相应的生态政策,完善监管生态环境的政策体系、明确监管主体和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小镇生态宜居环境的构建和维护;③农业小镇公共设施建设往往滞后,应由政府起主导作用,通过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多元化的社会投资主体,完善管网道路、供水排水、农业循环设施、生态配套景观等小镇基础设施的建设;④应依托小镇作为空间载体,建立创新创业平台,为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等提供政府服务措施;⑤因培育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强调生态农业作为特色产业、倡导维护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应避免过度私有化和房地产化,并调动广大公众及第三方的监督职责,实现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华勇.特色小镇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机理与路径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4):42~48.

  [2]于新东.让特色小镇的定位与产业实现双赢[J].杭州科技,2016,(2):23~25.

  [3]李冬梅,郑林凤,林赛男,等.农业特色小镇形成机理与路径优化———基于成都模式的案例分析[J].软科学,2018,(5):79~90.

  [4]蒋卓晔.特色小镇不能没有“特色”[J].人民论坛,2019,(1):112~113.

  [5]杨梅,郝华勇.农业型特色小镇建设举措[J].开放导报,2017,(6):85~88.

  [6]刘婷.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培育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30~32.

  刘婷


《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上一篇: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
下一篇: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