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策略

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策略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7-28 10:48
扫码咨询

  [摘要]为了明确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能够依托于继续教育模式进行长足发展,因此在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的策略。通过解析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发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存在教育支持力度后劲不足、培训流程过时且单一的问题,因此提出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精确定位培育对象,明晰职业培育原则;完善培育机制,构建良好的培育政策环境;提高教育支持力度,优化培训流程。肯定了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将该培育工程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农业继续教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作为教育模式的一种,在近现代的教育事业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其主要针对人群均为成年人,又被称为成人教育。而提到农业继续教育,其受众自然是以务农人员为主,尤其是青壮年的农民。文章结合当前我国青壮年农民的具体情况,着重分析在推广农业继续教育的背景之下,新型的、职业性强的农民要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培养。对于个体进行教育、再教育,其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依据教育学规律,达到长久的、具有持续性的教育历程。这样的历程落实到农业继续教育上,就并不能用简单的“流程”“制度”来设定硬性标准。而是要分析教育与个人、教育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确定基本问题,才能完整地归纳好思路,才能够进一步确定应该设立怎样的农业继续教育课程问题、怎样设置课程的问题,以及更为引人深思的受众接受程度问题[1]。

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策略

  一、解析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与以往农耕社会下所产生的农民的概念在许多思路上都有着诸多不同。结合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清晰地意识到,务农不再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命运”,而变成一种在部分青年人接受了一定的系统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主动选择,并且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进行完整的职业规划。让这种传统的文明模式,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依托于各种现代化农耕技术,摒弃了传统小农观念下所存在的诸多局限性问题。综合来看,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推广以及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普及,与教育普及程度有直接关系,也与社会发展、个体观念更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我国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各项进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来讲,包括但不局限于部分隐形受众人群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继续教育的观念在偏远地区仍未推广开来,这也直接导致多数务农人员普遍不具备体系完善的经营管理意识。这些普遍暴露出的问题,明显制约着新型农民培育工程的有效推进[2]。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出现的问题

  结合当下培养职业农民的美好前景,以及推广农业继续教育过程当中出现的来自受众群体自身起点的诸多问题。我们不难推断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当中,针对新型农民的继续教育,本身在一些教学的方式方法乃至教材编撰上仍存在诸多弱点[3]。

  (一)教育支持力度后劲不足

  结合此前成人继续教育推广过程中已经逐渐显露出的一些端倪,必须进一步分析教育在其特有的支持力度上的问题。依照当前的农业继续教育普及情况来看,已经明显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这个“后劲”背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知识攫取和传播的问题,更涉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当中出现的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当前,开展线下培训班虽然在教学上更为直观,容易收到更好的效果,但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远不如广播电视培训、直播平台培训等这样的线上模式具备更明显的优势。线上直播课能够支持受众群体,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储备。而关于农业知识这样类型的课程,则是需要政府进行牵头和带领,发挥其主导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有序发展。农业继续教育,说到底是需要农业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配合,但在实际的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两个部门的协调度非常弱,这也直接导致农业继续教育推进的困难,后劲严重不足[4]。

  (二)培训流程过时且单一

  相关培训在教学模式上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新思路。不过在农业知识技能实际培训上,依然存在培训流程过时且单一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前文提到的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再教育支持力度后劲不足等发生在多个主体上的问题,都具有极强的伴生性,可谓是息息相关。如果单独论述农耕技术、养殖技术,几乎所有的务农人员都能够如数家珍,更遑论我国还有几千年的农耕经验作为依托。因此,在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继续教育推进过程当中,必然要加入更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改变处在现代农业背景下,务农者的个体思想与现有培训技术和现代化大背景脱节的情况[5]。

  三、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

  (一)精确定位培育对象,明晰职业培育原则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育具有专业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民,以此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新型农业经营发展提供助力。这点与国外的“农场主”模式在某些侧重点上不谋而合。但明显的不同在于,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大工程。有关新型农民的培育对象,主要将其定位到青壮年群体,具体来看包括农村本土的务农青年、进城务工但因某些原因选择回乡的农民、农村创业者、家庭农场主和养殖户,以及一些专业的知识技能型人才。青年作为主要劳动力,在农村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愿意继续留在农村进行务农的青年,可谓是凤毛麟角。因此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光,首要放到这些农村务农青年身上,方能弥补乡村农业后继无人的问题。而至于城市返乡人员,多数也都是青壮年因城市生存成本问题,选择回到农村继续生活的。这当中有一部分人颇具一些知识技能,回乡继续创业的做法与新型农民培养的方向不谋而合。至于已经在农村务农多年的家庭农场主和养殖大户,他们作为发展农业的主力军,必须要有更先进的知识来丰富相关经验,毕竟“终生学习”的理念适用于社会当中的绝大多数个体。在培育原则上,则要注意政府的主导地位,遵循培育对象自主自愿学习的原则。坚持循序渐进推进培育进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方法,将教学融入田间地头。精准定位受众群,有效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6]。

  (二)完善培育机制,构建良好的培育政策环境

  在确定了培育主体和培育原则之后,进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以便构建良好的培育政策环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发展,因为受众的个体学习接受度问题以及继续教育办学标准的问题,实际在培育机制上仍存在一些漏洞。将完善培育机制的问题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形势来看,依旧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依据需求进行顶层设计,敲定课程设置和培育工程发展的具体规划。对职业农民的资格认定进行推广,真正将农民身份作为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已经通过培训和考核的职业农民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并对职业群体进行资源的倾斜。构建政策环境上,加快消除城乡二元对立的情况,加快户籍改革进程,合理放松土地在被承包后农民对土地进行二次流转的限制。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一定的务农积极性,相对宽松的政策可以得到更好的受众反馈,有助于培育工程的进一步推行[7]。

  (三)提高教育支持力度,优化培训流程

  综合前文的分析来看,农业继续教育在具体培训的流程上,仍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这就离不开教育资源的硬件更新。因此,各地的高等农职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就成为推进农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资源,凭借这些资源,进一步集合成农业教育培训基地。同时线上线下结合,采取灵活的授课形式,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提倡农业相关技术的重要性,激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深入细化培训流程,使农业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事业一样,走上规范化、产业化的轨道。相应地,制定农民职业标准规范,针对职业农民的培训课程,实施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充分做到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发展,能大大提升对继续教育产业的支持力度[8]。

  四、结语

  推广农业继续教育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所具备的影响力以及良好前景令人不可忽视。为了能够将农业这一支柱性产业进行更好的规划和发展,在对于职业农民的培养上,就更加需要教育发展思路以及培养策略上的支持。本文参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基本规划,提出了一些并不完善的策略,仅供参考[9]。

  参考文献:

  [1]林红,李仕凯,柳欣源.人力资本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与突破[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31(3):101-107.

  [2]康红芹,王国光,庞学光.生命历程理论观照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机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31(5):75-84.

  [3]苏红娟.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1):83-84,88.

  [4]曾琦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1):280-282.

  [5]刘畅,王思怡,马国巍,等.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以黑龙江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4):568-577.

  徐颖,宋子雄


《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策略》
上一篇:开封地区穴盘育苗技术要点
下一篇:基于特色农业背景下的茶叶经济发展路径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