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数字化农业发展实践
摘要:介绍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作用,总结依托数字化打造辽现代化农业体系的经验和成效,从管理、政策和人才等方面,提出增强数字农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为推动辽宁省的数字化农业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技术;农业;乡村振兴;大数据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发展,全球正进行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数字化转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蓝图。2021年1号文件也提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依托数字化打造辽宁省现代化大农业,将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分散性、封闭性和滞后性的问题,助推覆盖全产业链的现代化大农业,对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
1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现代化大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生产手段、以高水平农机装备为生产工具,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密集度和综合生产能力。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在推进现代化大农业过程中,能够打破信息瓶颈和促进信息流动和分享。数字化可以加快智慧农田、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的建设步伐,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数字化的技术框架大体包括信息感知、智能决策和决策实施三大方面。信息感知包括通过农业物联网等获得的各种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如作物、土壤等环境信息,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乃至社会的信息。智能决策如同大脑,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提供管理或控制方案,例如专家系统。决策实施则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控制,例如经营策略、种植方案、环境调控和农机(无人机、播种机等)操控。
2推动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2.1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举措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当前,发展现代农业面临数字和绿色两大转型。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创新最活跃的两大领域,这两大技术的交叉融合,将会引发传统农业的颠覆性创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推进数字化建设,可以加快辽宁省现代农业建设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全省的现代农业竞争力。
2.2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做到产量高、质量优、生态绿、效益好、竞争力强。通过组织数字化农业建设,从供给侧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需求侧让消费者享受质量更好、更安全的优质农产品,为农业部门在数字化时代提升决策和管理能力提供支撑。
2.3乡村振兴的现实途径
小农经济仍是辽宁省的基本农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伴随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突出,要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数字化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大数据资源汇聚和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不仅可以突破未来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瓶颈,还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经营效率、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辽宁数字化农业建设的成效
“十四五”开局伊始,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对农村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农业”应用推广、农业网络品牌效应进行全面部署安排。
3.1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关系非常密切。应着力提升发展支撑能力,在农村光纤宽带、移动联网、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方面,打造安全适用、集约高效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同时,加快推进智慧物流、智慧水利等设施建设,全面缩小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差距,为乡村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支撑。
3.2整合全省农业大数据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全省农业大数据体系。一是构建以土地确权、高标准农田、两区划定、设施农用地备案等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二是构建基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S)及物农业联网技术,在大田生产、设施园艺、畜牧养殖、渔船渔港等领域采集的空间地面感知实时大数据;三是汇集农业行业部门在政务服务、统计填报、市场预警、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
3.3创建数字化农业应用场景
在建设全省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数字化农业应用场景,开展3S、智能感知、模型模拟、智能控制等技术及软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十四五”期间,积极打造种植业和畜牧业应用场景。利用3S、农业物联网、网络视频等手段,实时采集种植、养殖应用场景的实时信息,实现种植业水肥一体化、畜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和精准饲喂。升级改造渔船卫星通信、定位导航、防碰撞等船用终端和数字化捕捞装备,实现渔船渔港全面联网和智能监控。
3.4实现农业管理服务数字化
促进数据与业务融合,提高农业宏观管理决策数字化水平。一是建立农业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等技术,开发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监督管理、政务管理、统计填报等功能模块,为农业部门规划设计、市场预警、政策评估、监管执法、资源管理、舆情分析、乡村治理等决策提供支持服务。二是健全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小粒花生和白羽肉鸡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先行启动单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工程,建立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贸易等环节的大数据体系,逐步拓展到其他农产品。三是建设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推动乡村规划上图入库、在线查询和实时跟踪管理。
3.5升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整合共享政务、事务、商务信息系统资源,大力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发农民爱用、常用、易用、好用的手机APP,让手机尽快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升级完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业气象“私人定制”等领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
4辽宁数字化农业建设的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协调机制,统筹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工作,推动落实和省数字农业农村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全省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要工作安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要事项,统筹推进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各级、各领域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将数字化理念融入农业农村工作全过程,加快工作流程数字化改造,构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管理体系。
4.2加大政策支持
加大对智慧农业项目工作的投入力度,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融入农业农村重点工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省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大对数字农业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重点支持试点示范、应用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合作和贴息贷款等方式,拓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与智慧农业的融资渠道。
4.3强化人才支撑
协同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作用,开展数字农业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研究、建设方案指导等工作。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开展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人才下乡活动,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化理念和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姜钰,周丰婕.“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全产业链创新模式及策略探析[J].物流科技,2020,43(6):63-65.
[2]王鸥.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战略思考[J].市场,2020(4):194+196.
[3]姜志峰,鲁青.探究农业推广中的数字化设计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24):25+27.
[4]欧仕荣.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1):63-64.
杨涛
《辽宁省数字化农业发展实践》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