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22 09:55
扫码咨询

  内容提要:本文实证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30个省份1996—2015年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其次,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来验证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即水利、交通与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当期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其滞后项则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农村基础设施;粮食生产

  一、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5亿吨跃升到6.18亿吨以上,主粮自给率突破95%,为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粮食供求体系多重矛盾交织,产量十二连增后仍未摆脱“三量齐增”、“三本齐升”的困境。种粮成本上升和价格倒挂的“双重挤压”造成“国粮入库、洋粮入市”的局面。粮食总需求不断扩大和品种结构性失衡等现象也十分突出。长期来看,愈发频繁的国际粮食贸易导致国内外粮食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保障国内粮价稳定面临难题,增加粮食进口也将压力倍增。此形势下若要突破多方约束,必须使粮食增产来自“更聪明的生产”即生产效率的提升(Krugman,1994)。因此,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集约型增长模式是保障粮食安全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已有文献关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领域影响的研究颇丰。有关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探讨。

  一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Barton和Cooper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农业经济效率理论的综合衡量指标,随后被美国农业部采用并发表研究成果(Baron,1986)。Solow扩展一般生产函数概念并新增技术进步指标,从数量上构建产出增长率、各投入要素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之间的函数模型—即著名的“索罗模型”(左宝祥,2008)。Dennis等(1977)遵循并完善这一理论,认为TFP的增长率等于产出增长率减去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余值。全要素生产率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后被引入我国,并受到学者们持续关注。其测度方法主要有3类:增长会计法、随机前沿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应瑞瑶,2012)。国内学者使用不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计算(陈卫平等,2006;庞英等,2008;黄金波等,2010;周明华,2010)。

  二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学者们多数认可TFP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水平限制了TFP的增长(陈秋菲等,2017;黄安胜等,2014;朱丽莉;2015;闵锐,2015;江松颖等,2016);也有学者认为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双驱动”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高帅等,2012;肖洪波,2012;马林静,2014)。

  三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补贴政策(高铭等,2017;焦晋鹏等,2015)、公共财政支出(黄金波等,2010;魏丹等,2010)、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张利国等,2016;肖芸等,2013)、气候条件(宋春晓等,2014;尹朝静等,2016)、环境污染(闵锐等,2012)、非农就业(黄祖辉等,2014)等。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朱满德等,2015);劳均经营规模(李谷成,xxx);土地质量(马林静等,2014);有效灌溉面积比率(乔世君,2004;黄金波等,2010);粮农个体特征(姚增福等,2012;王阳等,2014)等。

  三、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本文使用Fare等(1994)提出的DEA-Malmquist方法测算各省份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该方法目前已被广泛使用,其优点一是无需相关的价格信息,二是适用于多个或地区的跨期样本分析(沈能等,2007)。该模型首先建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然后利用Shephard距离函数构建生产最佳前沿面,并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与效率变化指数:

  (一)核心解释变量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Irri)。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内涵较广,且其作用发挥易受气候因素制约。为了较为准确地衡量农田水利设施的总体状况,本文借鉴李谷成等(2015)的计算方式采用有效灌溉面积作为代理变量。

  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Road)。2003年,交通部确立“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和水泥路”的建设目标,使我国农村公路迈入高速发展轨道。此外,包括国道、省道、高速路等在内的等级公路也是连接城乡的桥梁,粮食的生产、流通、运输以及种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都离不开通达便利的等级公路网络。因此,本文沿用Demurger的思想,采用公路总里程与各省份国土面积的比值作为交通设施的代理变量。3.农业电力基础设施(Elec)。完善的电力设施保证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为作物生产提供充足的动力来源,提高各类现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际生活中农村电网较为分散、供电点多,难以准确量化,故本文采用农村用电总量作为电力设施的代理变量。

  (二)控制变量

  1.受灾水平(DR)。为反映不可控自然气候条件对TFP的影响,本文用农作物受灾面积乘以粮食播种面积与农作物播种面积之比来准确衡量粮食作物受灾水平。数值越大,说明当地粮食作物受灾越严重,越不利于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

  2.农业机械化(Mach)。本文用各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来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第一产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农业机械在替代逐渐稀缺的农业劳动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模型结果及分析

  在进行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之前,本文应当先对可能出现的遗漏变量问题、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以及测量误差问题展开讨论。

  遗漏变量问题。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因素、政策因素等,无法被全部涵盖。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即使能被观察到,也很难获得数据。这导致模型会忽略这些变量。我们的方法是将此类遗漏变量放入残差项ε中(刘生龙等,2010)或者引入地区虚拟变量f(李谷成等,2015)来解决遗漏变量的问题。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6年至2015年大陆30个省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对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论表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当期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其滞后项则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却并不显著。

  本文的结论亦得出受灾水平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化肥投入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农业机械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政策建议:第一,对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显著相关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应始终保持较高的建设强度。农田水利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的农村基础设施。要确保持续稳定地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修缮和管护进行投入,构建大中小微结合、骨干和田间衔接、长期发挥效益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期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发挥更大的正向作用。第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发挥具有滞后效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对粮食生产领域发挥明显效果。因此,政府对农村交通网络建设要进行超前规划与统筹推进,实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高效、协调、快速发展。第三,针对农业电力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成本高昂的环节,政府应为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水电增效扩容提供更多政策与资金扶持,不断完善服务于生产的智能高效的田间电力网络,实现粮食生产领域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Krugman,Paul.MythofEastAsia’sMiracle.ForeighAffairs,1994,73(6):62~68

  2.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Report1994:InfrastructureforDevelopment,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3.BaronRM,KennyDA.Themoderator-mediatorvariabledistinctioninsocialpsychological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statisticalconsidera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lPsychology,1986(51):1171~1182

  4.DennisJA,KnoxLoveCA,SchmidtP.Formulationandestimationofstochasticfrontierproductionfunctionmodels.JournalofEconometrics,1977,6(1):21~37

  5.Teruel,R.G.andKuroda,Y.PublicInfrastructureandProductivityGrowthinPhilippineAgriculture,1994-2000.JournalofAsianEconomics,16(3):555-576,2005

  6.M.A.Rakotoarisoa.TheImpactofAgriculturalPolicyDistortionsontheProductivityGap:EvidencefromRiceProduction.FoodPolicy,2011(36):147~157

  卓乐曾福生


《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上一篇:辽宁省数字化农业发展实践
下一篇:农村金融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