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23 08:49

  摘要: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冷链物流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质量。冷链物流关系到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度,破解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对策

  冷链物流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促进乡村振兴、保障居民饮食安全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相关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监管等还不够完善,致使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及问题,难以切实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诉求。同时,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冠疫情防疫等背景下,社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和要求也在逐步上升[1]。因此,明确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特点及主要环节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温度控制为主要手段,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始终处于所需温湿度范围内,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损耗的物流活动。由于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存在明显的区别,在技术、管理及资金等上的要求较高,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拥有较为鲜明的特征和特性[2]。

  第一,特定性。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性,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对保鲜程度、品质、时效有较高要求的产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象可划分为果蔬、水产品、肉制品、乳制品等类别,不同的对象对温度的要求不同,采用的冷链技术也不同。

  第二,非标准化。我国农产品生产大多是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其标准化程度低,外形、色泽、口感等不稳定,规格、工艺、品质等不一致。农产品非标准化特点影响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效益。

  第三,技术性。农产品冷链物流为确保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需要拥有较为先进的冷链技术,例如加工技术、保鲜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及信息技术等。如果在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缺少任何一类技术,都会难以满足冷链物流对温度控制、品质、时效的要求。

  第四,设施设备要求高。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想确保农产品从始至终都处在一定的温度下,就必须拥有充足的冷链设施和设备,这主要包括预冷设施、冷藏车、冷柜、冷库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第五,集散性。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很强的小规模、分散性。农产品冷链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中间,连接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发挥着重要的集散作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环节

  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主要包括冷链加工、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及配送、冷链销售等环节[3]。

  第一,冷链加工。农产品冷链加工可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初加工是指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如净化、预冷、分级、剥皮、批量包装等。深加工是相对于初加工而言,指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流通效率等而进行的深度加工。深加工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保鲜时间,便于流通,例如将水果加工成水果罐头。

  第二,冷链仓储。冷链仓储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通过冷链仓储设施和设备确保农产品在存储中始终处于所需温度要求的环境中,摆脱季节和气候等影响,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时间,调节市场供应。同时提升增值能力,满足多元化需求。

  第三,冷链运输和配送。在运输和配送过程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可以保障农产品品质、减少农产品损耗、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满足居民饮食需求的关键环节。第四,冷链销售。该阶段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与顾客距离最近的环节。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驱动下,农产品销售逐渐从农贸市场、超市销售发展为渠道销售,冷链物流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功能、价值及作用得到显著提升。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

  (一)冷链物流基础建设较为滞后

  基础设施在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举足轻重,其中通信、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构成了现代农业物流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相关基础设施规模不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和诉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首先,我国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率较高。其次,目前农产品产地冷库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最后,农产品冷藏运输率较低,缺乏全程冷链物流的专业化组织,“断链”问题较为突出。

  (二)冷链体系和标准化滞后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晚,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冷链流通的质量和效率与西方存在明显的差距。根据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9农产品产地冷链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分别为35%、57%、69%,冷链运输率低致使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从生产端到销售终端的腐烂率非常高。而发达平均冷藏运输率达90%以上。在冷链标准上,虽然我国出台一系列冷链物流标准,但部分标准可执行性低,有的标准间不统一,部分领域标准缺失,对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和监管有限[4]。

  (三)人才缺口与信息化程度低

  冷链物流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各大院校相继设立了物流专业,但缺乏冷链物流细分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导致现有的冷链物流从业者大多是从传统物流“迁移”而来,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和训练,难以明确冷链物流的特点及流程,致使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益和效率受到影响。而农产品冷链管理、技术及操作人员的短缺,导致冷链物流在开发、维护及使用过程中的发展诉求无法得到切实的满足。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冷链基础设施关系到冷链物流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发展质量与成效。首先,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呈现城乡二元结构,应优化城乡冷链物流网络,提升网络的通达深度和效率,确保农产品得到便捷、及时地流通。其次,要大力开发冷库、冷藏车等基本设施设备,积极引导相关机构、企业研发出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的保鲜、冷藏设备和技术,提高冷链设备技术的供给效率。最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冷链物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财务税收减免政策,鼓励有关企业加速道路设施、冷链设备及冷库设施的建设,使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提高社会资本注入冷链物流基础建设的比例和质量。

  (二)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及冷链标准

  首先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我国政府部门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和引导、监管作用。因此,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政府部门应从宏观发展的视角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契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新发展理念的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管理机制。在微观层面,冷链物流相关主体应不断优化配置人员、物资、资金等,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实现农产品全程冷链,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其次,完善冷链物流标准,提高农产品冷链运输、储存等流通效率。冷链物流节点的衔接问题、行业标准的独立性与分散性是影响冷链物流体系建构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较高程度的行业标准及物流标准,能够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质量。对此,应出台与国际相接轨的实施标准,将冷链节点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涵盖其中,并构建出能够监控冷链实施环节的监督机制,提升冷链物流的发展质量。

  (三)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建设

  首先是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冷链人才与技术是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冷链物流需要懂冷链设备和技术、物流、供应链、物品特性、管理、信息技术等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等途径,加大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冷链物流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在借鉴、引进国外冷链仓储技术、运输技术、管理技术等的过程中,要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对冷链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丰富我国冷链技术的应用层次。

  其次是信息化建设。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整合当前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提高信息采集质量,为冷链物流设置或开辟出全新的“数据流通平台”,及时发布或传输相关的数据信息,提高信息交流与数据服务的整体效率。此外,还要从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上下游环节上,做好资源和信息共享工作,从而帮助我国农产品加工、运输、存储及销售企业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数字化、智能化是冷链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四)积极创新冷链物流的发展模式

  首先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该模式需要市场拥有技术含量高、符合冷链标准的设施设备,并通过批发市场与生产者、生产基地的联系,将农产品切实有效地流通到农产品加工厂、零售商、消费者手中。

  其次是以超市为主体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能够结合超市在农产品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流通过程中的价值,将冷链物流延伸到生产基地、生产者等上游环节,并由第三方物流或自己进行采购,通过全程冷链的方式将产品配送到不同的门店和消费者手中。

  第三,依托电商、社交等平台的产地直销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充分把握移动互联时代高频次、小批量、即时性消费需求特点,大大减少农产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新鲜度和时效等要求的同时,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四、结语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我国农产品高效流通的重要形式,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等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冷链物流主体联动,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与冷链标准,加强农产品冷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信息化建设,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等,制定科学合理有应对策略,共同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谷成.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7-13+168-169.

  [2]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04):49-53+80.

  [3]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1):31-41+163.

  [4]张喜才.农产品冷链物流经济特性、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9,(12):100-105.

  胡贤满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上一篇:农村金融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