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2-02-12 15:58
扫码咨询

  摘要: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社会主艾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来出现蓬勃发展之势。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作用入手,剖析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引导扶持和投入多元化、加强科技教育和提高素质、因地制宜和科学发展等对策,以期指导我国体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

  当前休闲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作用巨大.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三农”建设的步伐,惠及城乡,彰显出强劲的势态。因此,笔者以为很有必要研究休闲农业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的发展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依托科技,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休闲农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1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作用

  1.1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21世纪。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我国休闲农业经历了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要形式的早期兴起阶段、以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为主要形式的初期发展阶段.已步入功能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的规范经营阶段【11。.纵观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东部沿海省、市、区是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内地云南、四川、河南、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由于旅游业或特色农业发达。也间接带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闭。休闲农业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有观光休闲农园(指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进人园内摘果、收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如广州番禺区龙化农业大观园、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如江西农业公园、教育与科技农园(以农业生产为主,向游客展现农业科学技术),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民俗观光村(利用农村特有的文化和风俗作为休闲农业活动的内容)等。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批引入注目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休闲类型。如湖南省内的张家界、炎陵桃源洞、永外l阳明山等。一般来说。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较为强烈,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交通比较便利,发展休闲农业的市场潜力大。而像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仅本地居民多,收入水平高,潜在客源市场大。而且具有吸引全国乃至国际观光客进入的优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如广东现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局也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98年,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推动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在1999年,又推出了“生态旅游年”。2006年推出。乡村游”。2007年,提出“和谐城乡游”。宣传“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旨在达到“城乡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动,优势互助。共同繁荣”,进一步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达3亿多人次,旅游收入400多亿元,休闲农业的发展已使全国2000万人脱贫,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1.2我国休用农业发展的现实作用

  1.2.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以现代种植养殖和观光型的农业生产取代了简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既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使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打破了产业的界限,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隅,优化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

  1.2.2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服务,从而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为农村家庭妇女和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以及中老年龄农民等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据预测,1年接待量10万人次游客的休闲农业景点。可直接或间接安置300个农民工就业阁,并且休闲农业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属于农民就地就业或。离土不离乡”,符合当代农民的心理需求。同时,发展休闲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拓宽了农民创收的渠道,增大了增收潜力。

  1.2.3加大硬件建设.促进村容整洁。

  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使之有财力投入到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实施“三改”(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三通”(通路、通水、通电讯)、。三化”(绿化、美化、生态化)工程,改变了农村“脏、乱、差”,将原先的“穷山恶水”变成现在的“山清水秀”,优美的环境又吸引更多游客,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

  2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缺规划。

  少特色不少地方对休闲农业认识不到位,政府缺乏对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引导。扶持力度不大,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致使同一区域内休闲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除了有特殊风景或人文风貌的,其余都是大同小异;园区大多缺乏整体规划。规模比较小,主要以个人、民间资本投资为主,整体建设水平比较低,布局不够合理,设施配套不齐.服务功能缺乏创新,主要是以观光型、娱乐型、度假型3种为主,知识型、务农型、购物型、疗养型很少;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只是钓鱼、住宿、打牌、卡拉OK、乒乓球等项目,“上午挥钓竿,下午玩麻将”,跟普通农庄相同,呈现出低、小、散的特点,市场定位不明确,简单仿效,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缺少名园、名品、名菜、名项目等,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2.2缺管理.

  少人才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休闲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导游管理都需要专业人员,而这些对以往专注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生产者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业主来说,实在是勉为其难。由于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明显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园区内部的导引、休息、安全、卫生、消防、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开发与管理也很不完善。从业人员与休闲农业服务应达到的专业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服务水平较低,缺少开发、经营、管理和公关礼仪的专业人才。

  3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3.1提高认识.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新趋势、新需求而在功能上进行的延伸。为保障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休闲农业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认识到休闲农业对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性141。同时。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到发展休闲农业所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发展休闲农业在丰富城乡居民休闲、游憩生活的同时。将潜在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业向绿色、生态、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政府部门应提高认识.大力扶持。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正是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持阿。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应该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并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如意大利对已经开展农业旅游的单位给予享受政府的有关农业低息优惠信贷和税收减免政策。因此.我国亦应由政府颁布一定的法令和规定,以鼓励、管理、规范休闲农业,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抓示范、树样板等形式,扩大示范辐射效应,使休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3.2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打造特色品牌休闲农业的开发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因地制宜、统一布局、生态循环”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考虑到市场需求状况.充分体现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农业资源,切忌“求大、求洋”,贵在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优势。如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正是由于其独特的魅力而深受游人的青睐:重庆的垫江则是利用其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特色。强化规划意识,要与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衔接。科学规划休闲农业企业的空间布局。考虑交通区位和休闲农业资源条件。设计区域内休闲农业企业密度,准确选址,掌握规模(按国际通例,农业旅游区市场半径大于9.5km的区域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合理布局。建设上要重视项目的设计,要整合资源,主题鲜明,功能区分明确,规划景观搭配和基础设施建设,精心选择经营项目,研究市场需求。策划经营模式。经营中必须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业为基础、种养产业为核心、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发展农业产业、扶持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同时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休闲农业产品、知识和服务。在经营内容上开阔思路,以“农”字为特色,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注重农业生产能力的开发和保护,弘扬农耕文化,提高农业品位,注重“土、特、奇、鲜、知识、参与”,如天津塘沽北塘镇推出的“做一天渔民”活动.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形象、吸引游客.实现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1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湘潭大学学报,2006(4):144~148.

  【2】王婉飞,王敏娴,周丹.观光农业发展态势【『】.经济地理,2006(5):854-856.

  【3】成升魁,徐增让,李琛,等.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U】.旅游学刊。2005(5):26-30.

  【4】梁明珠.观光农园旅游开发问题探讨U1.旅游管理,2004(1):26—33.

  【5】曾玉荣,刘荣章.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功能卟台湾农业探索,1999(1):14—16.

  【6】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I.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伍冠锁


《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上一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甜玉米种植技术及注意的问题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