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

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2-02-08 11:23

  【摘要】马铃薯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粮食产物,其产量及质量对于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进行马铃薯栽培的过程中,应与实际区域情况进行紧密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的相关特性,应用适应的栽培技术,从防控、管理、优化等方向着手,以推动马铃薯高产为目标,实现马铃薯栽培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对马铃薯栽培前的准备、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准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耐旱耐脊的种植优势,为我国粮食产量提供了较大的数量支持。就我国当前的马铃薯栽培技术及产量而言与发达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通过优化栽培技术来实现马铃薯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以下就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

  1马铃薯栽培前的准备

  1.1合理选择马铃薯的种植区域。

  要想让马铃薯能在不改变种植方法以及不浪费肥料以及成本的情况下达到高产的目的,那么选择一块适合的地域进行栽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栽培者们在选择种植区得时候,要选择一些土质比较疏松、土壤能够深翻并且排水方面比较好的地进行种植,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选取一些小麦或者玉米收获后留下来的茬作为马铃薯种植所需的前茬。

  1.2马铃薯栽培种子的筛选及其处理。

  在对马铃薯的种子进行筛选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其品质的脱毒进行检测,因为这是会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种植出来的产量以及其本质的优良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种子一旦感染病毒后,它的生长情况就会急剧的退化,很大情况下会导致其生长出来的一部分的结构变差,甚至还有可能会让其失去发芽的能力。另外在选种子的时候还要对其进行切种,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它能更快更好的生长。最后在这些事情都准备好了之后,就是可以对马铃薯种子进行催芽了,由于它在生长时对温度以及湿度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为了能保证它的正常生长,栽培者们可以利用播种前一些比较方便的方便对其进行人工的催芽,有效地节约一定的时间。

  2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分析

  2.1播种。

  马铃薯播种应充分遵循以下播种原则:

  (1)如土壤深度达到10cm,则应在气温达到7~8°C的情况下进行播种;

  (2)春播出苗时,应当根据实际区域的终霜日而定,将适播期向前推移20~30d,由此避免霜冻的影响;

  (3)应将适合块茎形成与膨大的季节作为数块形成期,并将平均气温控制在23°C以下的范围之内,同时将日照时数控制在14h的范围之内。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栽培品种的级别、用途及特性等因素,对栽培密度进行合理规划。通常情况下,栽种行距应控制在65~70cm之间;株距应控制在25~30cm之间,以肥地较稀、瘦地较密为宜。

  2.2田间管理。

  (1)水分。常情况下不必实施浇水操作。但在出苗期至现蕾期阶段,由于生长需求与营养需求的增加,在浇水操作方面也具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一阶段,便需对马铃薯的水分进行合理调控,以土壤充分湿润为宜。除此之外,在初花至茎叶生长停止阶段,由于块茎增大速度的加快,土壤的持水量便需增加至60%~80%的范围之内,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水量。进行灌水操作时,应以小水勤灌为宜,避免以大水漫灌,防止土壤负担过大。另外,导致后期阶段时,应将浇水量逐步减少,以防止马铃薯出现贪青晚熟现象,造成产量的降低。最后,收获前10d,应停止进行浇水操作。

  (2)施肥。施肥操作是马铃薯种植过程的重要环节,为满足马铃薯喜好有机肥的特性,便应在播种前,将底肥一次性施足。由于马铃薯属于一种忌氯作物,因此,在进行肥料搭配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避免加入氯化钾,而应以有机肥为主进行搭配。首先,可采用沟施、沟穴作为底肥,对10cm以下的土层进行进行施肥。其次,幼苗期是马铃薯扎根与发棵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追肥操作对于后期生长情况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马铃薯处于幼苗期时,便采用适量速效氮肥(225~300kg/hm2)于行间进行追肥操作,同时为防止氮肥出现挥发流失现象,还应及时进行中耕与培土操作。另外,为避免薯秧出现早衰现象,还应于马铃薯的发棵期至花蕾期阶段,取适量草木灰(1.5t/hm2)进行施肥。最后,为对茎叶的生长期进行延长,如茎叶存在过早黄落现象,便应取氮肥于结薯盛期实施追肥,或可采用经配制的肥料(水、草木灰、过磷酸钙)进行过滤后实施叶面喷施。上述阶段是否进行追肥应以植株的实际生长情况为基准,避免盲目施肥现象的出现。施肥操作实施完毕后,还应进行培土,马铃薯开花后,植株呈封垄现象,便应停止追肥。

  (3)中耕培土。从马铃薯播种至出苗期间,通常需要30d左右的周期,这一周期过后,马铃薯呈出苗状态,便应及时进行铲地操作。在地块播种覆土相对较厚的情况下,如薯块幼芽尚未出土,则可铲除部分顶土,由此实现对地表板结的破除作用,从而优化土壤的通风、透光条件。通过上述操作的实施,可有效促进低温的提高,加快幼苗生长速度,同时保持出苗状态的整齐度,还兼具了去除杂草的作用。在地块覆土相对较浅的情况下,应采用犁蹚对垄沟进行松土,同时,为降低水分蒸发量,还应在具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铲后深松。马铃薯的整体生育期阶段,中耕培土次数应以3次为宜。其中,第1次应为幼苗出齐阶段,在此阶段应进行深铲深蹚,并以多留坐土,少培土为原则,由此为日后的铲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第2次应为第1次结束后的7~10d,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出现培土压苗现象;第3次应为开花前阶段,主要目的在于为块茎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应以多培土为原则。进行封垄前,应当进行分层培土,由此对马铃薯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控,促使上下部分的协调性得以呈均衡状态。另外,为促使结薯层次的增加,进行植株封垄前,还应进行一次高培土操作,由此实现结薯性状、产量的提升。在3次中耕培土操作的影响下,可有效起到清除杂草的作用,同时对于土壤也具有一定的疏松作用,除此之外,还可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发育速度的加快,以及防止块茎暴露于地面,造成马铃薯品质的下降。

  3马铃薯栽培的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对于马铃薯质量及产量的提升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马铃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时,黑胫病、早疫病、晚疫病均属于常见的病症,需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在发现中心病株的情况下,应在及时去除病株的基础上,取杜邦克露1000倍液对中心病株3m范围内进行喷施,以形成预防作用。如遇到金针虫、蚜虫等虫害,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止。对于金针虫,可根据种子重量的3%为基准,采用适量辛硫磷乳油(40%)进行稀释并拌种后进行防治;对于蚜虫,可采用吡虫啉1000倍液进行防治。要从根本上对马铃薯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应及时对已有病害进行治疗或去除,并对潜在的隐患进行防控。结束语马铃薯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具有着丰产、早熟的特性,且对于栽培季节性基本无过高要求,种植条件相对较低,可进行广泛种植。而要实现马铃薯的高产性,需合理应用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于静等.应用主动作物冠层传感器对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

  [2]李小昱等.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马铃薯痂疮病无损检测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

  [3]曹莉等.轮作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3

  [4]王颖慧等.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农学通报,2013

  李婷


《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
上一篇:甜玉米种植技术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下一篇:休闲农业的产业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