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文史艺术职称论文》社科期刊投稿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社科期刊投稿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tt7129时间:2016-08-17 17:27
扫码咨询

  很多学校都会给大学生开设一些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本文是一篇社科期刊投稿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社科期刊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H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动机、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调查,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状况,并对大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进行实践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服务,社会实践

  大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既可以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提前适应社会,又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增强对于课堂知识的深入理解、消化与吸收。因而,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训练学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90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情况如何呢?他们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如何?其参与社会实践的动因是什么?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有何变化?为此,课题组以H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本次调查。希望能通过对90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际状况的调查,充分把握90后大学生社会实践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大学生及高校学生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及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以H大学在校大学生为抽样框,共抽取学生100名,发放问卷1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100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42人,占总样本的42%,女生58人,占总样本的58%。从年级分布情况来看:大一10人,大二56人,大三18人,大四16人,分别占总样本的10%、56%、18%、16%。

  (二)数据处理

  所有收回的调查问卷,经由调查员详细核实后进行编码。为减少录入过程错误概率,课题组采用了EpiData软件进行编程,并将所有调查问卷一一录入,再输出为spss文件格式文件后,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8道题目,其中,单选题16道、多选题1道、开放式问题1道。主要内容涵括:90后在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参与形式、参与态度、投入时间、实践收获、自我评价及反馈等方面。

  (一)实践现状与动机

  为了掌握大学生当前实践的现状,课题组设计了“您暑期是否进行社会实践?”和“您身边的同学有多少进行暑期实践?”两道题进行调查。在对第一道题的回答中,有82%的人表示参与过社会实践,仅有18%的人表示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而在对第二道题的回答中,13%的大学生回答身边的人几乎都有参加社会实践,55%的人回答身边大多数的人有参加社会实践,仅有9%的大学生身边没有什么人参与社会实践。可见,该校在校大学生中,有参加社会实践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而没参加社会实践的在校学生人数较少。上述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现状表明,社会实践在90后大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份量,90后大学生都愿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提高个人的社会认知度,增强个人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同时,仍有少部分90后大学生对于暑期社会实践的作用及效果持消极态度。大学生究竟是如何看待大学实践的呢?课题组专门设计了“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的原因是?”问题对大学生参与动机进行了调查。从被调查者的回答结果看,有46人称是因为来自学校的要求,占总人数的46%;有26人是出于勤工俭学原因,占26%;有18%是出于其他如个人选择的咨询邮箱:chinajyxdh@163.com调查及研究报告原因;而仅有10人称是出于父母的要求,占总人数的10%。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当前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原因较多。其中,首要原因是来自高校方面的要求。当前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单位,有非常高的大学生就业率要求,因而,多数高校都开始非常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及要求;第二大主要原因是出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压力而选择勤工助学。这与该校生源情况紧密相关,该校为二本工科为主的学校,其生源绝大多数是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子女,因而该校在校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同学有着一定的生活压力;第三大主要原因是其他如自身选择的因素等;第四个原因则为父母的态度。父母态度的影响排位于最后。可见,当前在校大学生自主意识已经非常强烈,开始变得较少听从父母要求而有了自己的主动选择。

  (二)实践形式与内容

  为了详细地了解大学生暑期实践的形式与内容,课题组设计了“您的暑期实践形式是?”和“您的从事的暑期实践工作与您所学专业是否有紧密联系?”两个问题进行调查。在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有31位同学表示其暑期的工作是做文员,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1%,有29位同学表示其暑期工作是去工厂打工,占被调查者总数29%,选择其他各类工作的有29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9%,还有11人选择了回到家里深入农村劳作,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1%。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经远不止局限于社会调查、暑期政策宣讲等这类传统方式了,这与90后在校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理解有关,他们不再局限于那些传统的、简单的实践形式与内容了,更多的人开始选择多样化的暑期实践内容和形式,还会有倾向性地选择去工作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开展社会实践。那么,他们的这些选择与他们所学专业有没有关系呢?在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有45人约占被调查总数45%的大学生认为其从事的暑期实践与所学专业有紧密联系,而有55人约占被调查者总数55%的大学生则认为其所从事的暑期社会实践与所学专业并无紧密联系。可见,当前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从事暑期社会实践并非出于提升专业能力而参与实践,他们中的大多数大学生所希望的是能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而非仅局限于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在未来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与提升的空间,需要更加注重暑期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样化。除了原有的专业实习实践之外,还应尽可能地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方位实践需求,从而增强暑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

  (三)实践成效与评价

  为了了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效及自我评价,课题组设计了“您对自己的暑期实践活动表现是否满意?”和“暑期实践活动收获有哪些?”两个问题进行考察。在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47%的大学生感到满意,49%感觉到一般,没什么感觉,仅有4%的大学生觉得不满意。因此,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自我认知还是比较好的。而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累计有90.2%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有很大收获的,其中,38.7%的大学生认为获得“人生领悟”,而有25.4%和26%的同学则认为暑期实践获得了“工资”和“专业知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是反映大学生社会活动成效的重要环节之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否切实为大学生带来了有效帮助,衡量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科学的评价标准,而一项优秀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又来自于受众反馈的结果,二者相辅相成。然而,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后续测评结果却不容乐观。有22.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学校存在专门的社会实践考评,有33.3%的学生表示,他们虽然了解但却从未获得学校考评后的相关反馈信息。可见,各大高校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后测时,大都忽视了反馈后测效果的评价、总结及提高。有近半数学生指出,在暑期社会实践后没有获得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可见,这已成为高校社会实践管理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1]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会参与暑期实践,但多数是应学校要求,虽然部分学生是因父母的期望而参与实践,但统计结果也表明,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已经趋于主导;多数大学生在实践中并非完成出于专业实践的目的,他们更多地还是希望能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其实践中的工作选择比较多样化。大学生们参与了实践后,其满意度普遍较高,很多大学生表示来年还会继续;多数大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社会实践,应写实践报告,对实习过程进行及时总结,而高校在这一方面仍有待加强,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暑期社会实践评估与考核机制。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考评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应及时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应对实践成效进行及时评估。因此,高校应建立并完善暑期社会实践的评估机制,并科学、合理地社会实践的成效及时展开评估。例如,可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原则,建立社会实践教学评估机制,构建以学校的重视程度、社会实践组织水平、学生认识水平、社会实践直接效果等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社会实践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之上[2]。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制定社会实践报告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其次,应明确评估和考察的评判标准,如可以将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分为优、良、中、及格、差等5条标准;最后,应及时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评优工作,对评选出的优秀调研报告,可利用课堂教学深入探讨,促使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社会问题统一汇集到课堂教学平台之中,引导学生的积极探讨。经由以上措施,高校将能有效协助大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社会实践观念与态度。

  (二)丰富内容形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应进一步加以重视,并应努力推动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走出传统,开拓创新,要积极改变以往小规模、内容单一的暑期社会实践模式。[3]作为管理部门,高校可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学术科研活动相结合,既提升社会实践的质量,也推动了学术科研的应用性。如:可将大学校区建设与大学周边的科技园区创业、公共社区发展等社会资源结合起来,构建“三区联动”模式。大学校区承担知识创新、人才培育的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贡献和智力支持;科技园区承担科技孵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的职能,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大学师生创新创业的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公共社区则承担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交流、休闲的生态社会环境。[4]因此,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诸如高校科技节、大学生挑战杯等高层次、高难度的各类创新挑战,并根据文理工等大学学科特点,要求在校大学生选择合适的领域开展项目化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三)转变思想观念

  当前,仍有很多高校师生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存在曲解。譬如,有些高校师生将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想当然地理解为大学生的暑期夏令营活动,认为其作用是为了缓解大学生日常学习压力而利用假期开展交流互动;而有些高校师生则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辅导员、团委干部或学工人员的工作,不应成为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对此,高校主管部门应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第一,要加大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宣传途径如微信、博客等,开展广泛宣传,以转变公众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误解。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动员。要有意识地做好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分类指导,如可通过分层次、分年级、分专业的方式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指导。还可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选题,设定特定的实践环节,制定并完善研究目标,并尽可能选派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或有丰富实践经历的大学生为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提供业务指导,帮助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树立止确的社会实践观,提升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质量。
  社科论文投稿期刊推荐《中国大学生就业》(半月刊)创刊于1999年,是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全国唯一的一份为大学生就业和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服务的专业性刊物。目前杂志发行已覆盖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深受广大学生和就业指导老师的欢迎。


《社科期刊投稿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上一篇:社科期刊投稿传统戏曲元素对平面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档案管理论文社保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