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临床专业儿科学教学方法的新进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正不断的改革。儿科学区别其他临床医学,有其特殊性,所面临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文章介绍了目前高职高专临床儿科学教学方法的新进展,运用案例立体教学法、标准化病人及仿真模型的使用、网络课程建设等途径,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方法;思政教育
0引言儿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范畴中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治过程,目前不断向三级学科逐渐深入发展,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儿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基层儿科医师的缺乏,普通临床医师儿科医学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儿童患病后诊治困难,部分医院儿科医师超负荷工作,使得儿童就医环境变差,儿科医师转岗就业频繁发生。因此如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大量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儿科医师,以及培养临床医师儿科疾病诊治能力是目前临床医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职高专临床专业儿科学教学概况
目前高职临床医学理论课程,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中职阶段,课堂教育仍然追求完成任务,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从而呈现“满堂灌”的状态。儿科学相对于其他临床学科,更具有特殊性,其研究的对象为胎儿期至青春期儿童,这期间儿童的生理、心理方面都有巨大变化,且不管是从基础医学方面还是从临床医学方面都和其他学科有显著差异。而儿科学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类似,理论教学多采取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与板书为辅的传统教学法,从传统的教学方法着手,仍然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忽略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临床知识的应用以及儿科病学前沿知识的拓展还存在欠缺。
2传统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以往调查及学习效果显示,学生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仅仅参与课堂听课环节,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环节缺失,大部分同学缺乏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课下自学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在于讲授书本上的知识点,以教师主动系统教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同学们发散思维,也没用重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以往的测试及各类考试中,明显体现出同学们对于知识的临床运用存在较大的困难,对于课堂中未讲到的疾病缺乏认识[1]。其次儿科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其诊疗的病人年龄小、身体机能尚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患儿配合能力不足、家长情绪焦虑等原因,导致患病后医生诊断过程中问诊及查体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且儿童疾病病情变化快、疾病特征不典型,疾病诊疗方式更细化,使得传统理论知识讲授不能充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3案例立体教学法的实施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部分学校通过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案例教学法与立体教学法相结合[2],把临床典型案例充分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前发放视频、图片等文件,提示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课堂上通过案例、视频、图片等疾病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布置任务,随机抽查各小组成员点评发言,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发放资料、布置任务、时间分配、随机抽取、引导发言等形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把控;最后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启发性的归纳总结,对临床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予以强调,肯定学生课堂参与过程中所获取的临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临床思路[3-4]。部分课程通过进行课堂角色扮演,创设临床工作情景,通过学生参与整个疾病诊治过程,加强知识的临床运用能力。
4标准化病人的运用
有些学校采用标准化病人及仿真模型的使用,创造情境,模拟临床实际情况,练习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操作技巧[1]。但在儿科教学实践中比成人疾病的传授受到更多的限制。
儿科标准化病人培训和模拟现实差别很大,不能进行言语症状的准确表述,且儿科疾病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受外界的干扰因素更多。一方面看护人的主观意愿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所占的地位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不一,使得在运用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过程中,问诊和查体等诊断方式和实际存在很大误差,可能导致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缺乏辩证的能力。
5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
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优化课程教学的新方式。线上公开课的分享,实时共享学习资源,使更多学生参与,缩短了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差异性。教学微课程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重难点知识点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接受。但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较难,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仅可作为其他教学方法的辅助教学手段,仍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面授时生动、活跃的课堂效果,教师无法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学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而教师也更难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及团队应针对以上种种困难,一一进行解决。教师可采取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积极申报,层层申报,例如,院级合格课程—院级精品在线课程—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级精品在线课程。
二是,多参与相关培训,不断学习,丰富在线课程。
三是,针对微课及信息化技术,应不断进行学习。
6PBL及CBL教学方法的联合运用
临床技能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儿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临床医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医学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以及本科临床见习、实习教育,仍然建议使用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通过前期收集资料、了解病例,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对于儿科临床疾病学习的兴趣,同时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具体实施措施:课前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及临床典型案例,临床见习让学生主动询问病史、查体、完善病历书写及提出治疗方案,教师仅从旁协助、逐步引导,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逐步做出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7思政教育在儿科课堂中的融入
临床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对儿科兴趣缺乏,一方面不仅对儿童疾病的诊疗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儿科医师在就业方面优势不明显,工作内容更烦琐,工作强度较大,且收入回报相对而言更少[6]。
在高校“大思政”的格局背景下,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师必要的研究课题。在儿科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儿科现状及发展机遇,纠正其对儿科的偏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治病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重视人文关怀,培养高尚的医学道德精神和职业精神;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是目前儿科学课题中主要开展的“思政教育”目标。
8导师制教学模式
导师制教学模式[8]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或周末节假日跟导师学习,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通过对导师在临床疾病诊疗过程的观摩,进一步了解疾病诊断过程、医患沟通技巧和具体治疗方法,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因此对导师的选择要求较高,要明确导师的任职资格,比如职称方面、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价值观、责任感,等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筛选。导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带教方案,对诊疗环节中不同的过程进行强化,例如,在小儿肺炎订诊疗过程中,学生询问肺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肺炎的分类等,加强理论知识,针对不同的肺炎,如何治疗,使用什么药物,应用什么治疗技术,等等,使理论知识与临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然而导师制的缺点有很多,导师人数的配比和学生人数比例相差太大,儿科临床工作较繁重,临床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细心全面的指导学生,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如何规避缺陷的同时又能制定完整的合理的制度,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9结语
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均有利弊,在临床儿科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教授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与融会贯通;同时教师应与时俱进,拓展思维,不断优化自身教学能力,不断积累,整合多方面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医学儿科输入大量人才,为祖国花朵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秀芬.浅析儿科医学教育模式[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7(6):27.
[2]张永梅,钱丽冰,李艳玲.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3):57-58.
[3]陈艾东,陈磊,邵子月,等.儿科专业PBL教学法的系统剖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6):2525-2527.
[4]孙慧.儿科学教学中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6):16-19.
赖方方卢翠洁罗蕊雨
《浅谈高职高专临床专业儿科学教学方法的新进展》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