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经验分析

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经验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2-14 12:22

  摘要:金融排斥是制约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直接阻碍着安徽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程。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金融排斥的相关研究,然后选取安徽省16个市2012-2016年农村地区金融数据对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整体上较为严重并体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性。针对安徽省金融排斥现象提出对策建议:首先应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其次应帮助农村居民拓展增收来源渠道,最后应发展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设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以缓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象。

  关键词: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金融机构;金融供给

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经验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农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为显著。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求多种途径扩大农村地区要素投入。资金要素的投入和金融供给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支持可以保证传统模式下农村经济顺利发展,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就目前来看,农村金融供需仍然严重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条件和价格限制、消费者脆弱性等原因,“三农”群体在接近涉农金融机构、获取必要的涉农金融服务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途径和方式,难以获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分享的状态。正规农村金融供给甚至出现逐渐减少趋势,“三农”的金融服务诉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金融排斥(FinancialExclusion)”。“金融排斥”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复合现象。金融排斥是造成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整体来说,安徽省金融排斥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了安徽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抑制了安徽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安徽省扶贫工作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以安徽省农村为例对金融排斥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加快安徽省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的解决,推动惠普金融能够真正地“惠普”、“惠农”,促进安徽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同时对安徽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金融排斥国内外研究综述

  “金融排斥”一开始是应用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用于研究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和区域位置之间的关系。“金融排斥”这一概念最先是1995年英国学者Leyshon和Thrift提出的(Leyshon和Thrift,1995)[1],他提出金融体系存在无法获得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金融需求主体的金融诉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现象。KempsonandWhyley(1999)[2]深化了金融排斥的概念并创新地提出六维金融排斥的评价标准。ChantLink(2004)[3]将金融排斥定义延伸至区域范畴。ThorstenBeckandAsliDemirguc-Kunt(2007)[4]指出金融排斥包括供需两个方面的因素以及自我排斥方面的因素。AndreasMadestam(2014)[5]认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措施推动惠普金融以应对金融排斥问题。

  三、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程度衡量

  (一)金融排斥指数设定本文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计算思路设计金融排斥指数的测度方法,用以衡量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程度。本文将金融排斥评价划分为了n个维度Dn,针对各维度赋予权重w来体现该维度在量化金融排斥指数的重要性。

  (二)权重的确定运用多个指标对同一目标问题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时,一般认为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对目标问题的影响程度就越大。与当前主流做法相同,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个金融排斥评价指标的权重。

  四、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在上述安徽省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和验证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指数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分析,以求揭示相关影响因素与金融排斥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定金融排斥指数(IFE)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e)、安徽省农村地区人均住房价值(house)和安徽省农村地区劳动人口中文盲比重(education)作为解释变量。

  五、政策建议

  根据前面实证经验分析结果,结合安徽省农村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为解决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难题提供参考。首先,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通过增加有效的农村金融供给,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难题。构建涵盖政策性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多层次全面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设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发挥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的引导农村储蓄资金回农村,增加“三农”有效金融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军涉农业务,为农村发展保驾护航,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相应的财政补贴机制和税收优惠政策。应该提高超常规货币政策如SLF、MLF等在农村地区的执行力度与精度,实现农村地区金融供求的精准对接。此外,必须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设计符合农村地区居民实际需求的特色新型金融产品,确保金融供给有效性的提高。其次,必须拓展农村居民增收来源渠道,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突破“收入低-金融排斥”的怪圈。由前面实证分析可知,农民收入低是金融排斥产生的重要因素。同时,金融排斥问题也会阻碍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因此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农业机械设备的采购提供补偿和贷款,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落实财政支农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走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宅基地质押制度,促进规模化经营。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农村中小型企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此外,应该注重对返校农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劳动力市场竞争力,促进其务工收入的增长。再次,完善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设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农村金融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宣传金融信用文化,提高居民金融诚信意识,进而降低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成本和风险。创设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条件,为建立农村地区多层次全面的资本市场奠定基础。通过宣传、培训和咨询等多种途径在农村地区普及金融、贷款程序和条件等方面的知识,为涉农金融和贷款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农村居民应该主动提升文化水平和金融意识,增强金融信用观念。此外,农民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金融给生活和生产劳动带来的便利,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接受农村金融,参与到农村金融市场建设中来,减少由于自我排斥而带来的金融排斥。

  参考文献:

  [1]金雪军,田霖.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模糊曲线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740-746.

  [2]王志军.金融排斥:英国的经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7(2):64-68+82+89.

  [3]王修华.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排斥与破解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7):42-48,111.

  [4]祝英丽,刘贯华,李小建.中部地区金融排斥的衡量及原因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2):70-74.

  [5]胡振,刘艳,范静.基于灰色聚类的吉林省农村金融排斥地域差异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6217-6221.

  [6]周炽昊.陕西农村金融排斥程度衡量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经验分析》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物流”视角的物流配送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下一篇:“一带一路”下武汉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优化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