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城镇化、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增长

城镇化、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增长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9-07 10:25

  摘 要:采用2000~2017年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城镇化、乡村旅游对农村经 济增长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乡村旅游总体上显著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基于人口、经 济、空间、社会四个维度的城镇化均强化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拉动,各维度作用从大到 小依次为经济、空间、人口与社会城镇化;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中,农业机械化 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政府财政支农、农业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及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 施均显著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根据各地实际,“适合”“适应”“适 度”发展乡村旅游,另一方面要注重推进城镇化深化发展,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现代科技营销乡村旅游,发挥“乡村能人”在发展乡 村旅游的带动作用,提高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力。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旅游;农村经济增长

城镇化、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增长

  一、引 言

  城镇化是中国21世纪的主旋律,体现为由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 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重要标志。中国改 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从1978年17.3%升至2017年58.52%,年均提高约1.1个百分点。西方发达国 家城镇化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发展到50%以上阶段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田野气息浓郁的乡村将成为稀缺资源,乡村旅游成为迎合旅游市场需求、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 农村丰富的乡村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农副产品、自然景观,为乡村游提供了广阔市场,成为农 村经济增长点。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日益成为新一轮旅游业发展“主力军”,更是实现 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器”。截至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营业收 入近5 500亿元,全年全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乡村旅游成为扶贫和 富民新渠道(薛枫,201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总体布 局,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 代化。乡村旅游作为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 象的一种旅游业态,以强大的动力及区域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城市旅游开发、旅游城镇建设、旅 游综合体和乡村生态旅游等模式,起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农村美丽繁荣的作用用(赵 晔,2018),形成城乡互动、保护利用双赢发展格局。通过大数据推演预测,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热还将持续10年以上,2025年达到近30亿人次①,乡村旅游正成为乡村振兴“强引擎”。

  二、文献综述

  在宏观层面上,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赵希勇等(2017)认为,城镇一 般是整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镇化发展必然在强化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 的过程中,增加旅游者可进入性,壮大“乡村性”需求的客源市场。随着中国城镇化推进,其蕴含的 巨大内需可为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客源,吸引城市居民的乡村环境、乡土建筑、乡村文化、民风民 俗,可在返璞归真中带来更多消费需求,结合工商资本下乡投资,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 城镇化还能有效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科技、人才等要素结合,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本土特色塑 造,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形成泛旅游的综合集聚(卢杰等,2017)。综合而言,城镇化主要通过 “空间、时间和文化”三个维度作用于乡村旅游(邱玉华等,2012)。在空间维度上,城镇化进程对乡 村旅游的影响,根据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城镇距离的近中远,依次表现为接触、等级和刺激影响, 呈现出距离衰减规律性;在时间维度上,人口与经济集聚带来的形式城镇化是“乡村性”发掘与打造 的基础,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功能城镇化不断冲击“乡村性”;在文化维度 上,城镇化进程从生态、文化、景观三个方面分别影响乡村旅游生态重构、文化融合与景观变 迁。城镇化也带来环境质量下降、乡村文化受损、旅游同质竞争、土地利用错位等一系列问题(黄 震方等,2015)。如果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延续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城镇化加大对“乡村性” 农村环境和乡村资源带来的冲击和破坏,难免失去乡村旅游资源原真性。保护意识淡薄、财力不 济、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村落“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李莺莉等(2015)发现,农村规 划无序性以及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变,无序拆旧建新造成农村村落格局风貌“自主自建性破坏”,也降 低了乡村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生态价值。乡村旅游过程中存在“反生态”现象制约乡村经济可 持续发展,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周贵平(2016)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 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应提倡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乡村经济模式,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蒙睿等(2002)强调,生态环境保 护是城镇建设和乡村旅游共同追求的目标,尽可能防止出现大城镇城市病,为开发乡村旅游提供环 境保障。

  三、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设定 实证分析思路基于不同维度城镇化水平的测量标准和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城镇化进 程中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面板数据分析可控制不可观测效应,同时扩大样本量,增 加自由度并有助于缓解共线性问题,使回归结果更趋于准确。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分析 31 个省 份,个体较少,将个体效应视为固定效应较为合适,且固定效应无需设定个体效应与随机误差项 不相关这一假设,更适用于相关研究(干春晖等,2011)。据此,根据理论分析,研究构建如下三 个面板数据计量模型:

  (二)变量说明 乡村旅游(TOUR)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借鉴肖宏伟(2014)方法,采用接待入境旅游人数除以乡 村人口(人次/万人)衡量。农村经济增长(PGDP)采用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人/亿元)度量。城镇化 综合发展指数(ZURB)根据已有研究(吴传清等,2015;杨钧等,2017),从人口、经济、空间、社 会四个层面,分别选取一个代表性指标后通过熵值法(田雪莹,2018)计算。

  四、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为减少伪回归,实证分析前对变量做单位根检验。常见单位根检验方法有 LLC、IPS、ADFFisher、 PP-Fisher等。为避免单一单位根检验带来的偏误,保证结论稳健性,采用LLC、IPS方法 (前者适用于相同根单位根检验,后者适用于不同根单位根检验)对各变量做单位根检验,两者结 论不一致时,视为变量为非平稳,继续差分检验,直至平稳。检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二)序列的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前提首先要求所有变量平稳:若模型中仅有2个变量,如果做协整检验,需同阶单 整;如果模型存在多个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为有的变量平稳、有的变量不平稳,如果协整检 验,必须要求最高单整阶数对应的变量个数≥2。根据表2分析可知,单整阶数为0的变量有12个, 其余5个变量单整阶数为1。因此,协整检验要求最高单整阶数对应的变量个数在此为12,大于 2,可协整检验。在此,本文采用Kao 检验做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所有变 量系统在1%或5%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面板数据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各变量系统中各变量之间 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可估计面板数据。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城镇化、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如 下。(1)城镇化、乡村旅游总体上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基于人口、经济、空 间、社会四个维度的城镇化均强化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增长作用,各维度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3)在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中,农 业机械化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政府财政支农、农业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 施均显著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1 ] 薛枫. 2017年乡村旅游超过1. 4万亿元[EB/OL]. [2018-01-12][2019-09-01].

  [ 2 ] 赵晔. 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引擎[N]. 学习时报, 2018-02-26(04).

  [ 3 ] 李莺莉, 王灿. 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6): 29-34.

  [ 4 ] 邱玉华, 吴宜进.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J]. 社会主义研究, 2012(1): 101-104.

  作者程 莉



《城镇化、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增长》
上一篇: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人才返流与经济发展平衡
下一篇:刍议农产品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