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网络民意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网络民意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3-26 09:43

  摘要: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诉求利益、维护权益的重要手段,民众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平台,科学而客观地表达诉求,使民意成为推动政策落地的重要渠道,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要科学合理地吸纳民意诉求​‍‌‍​‍‌‍‌‍​‍​‍‌‍​‍‌‍​‍​‍‌‍​‍‌​‍​‍​‍‌‍​‍​‍​‍‌‍‌‍‌‍‌‍​‍‌‍​‍​​‍​‍​‍​‍​‍​‍​‍‌‍​‍‌‍​‍‌‍‌‍‌‍​。实践中,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借鉴国内外网络民意管理的有益经验,畅通吸纳网络民意的渠道,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提高网民的自身素质,发挥网络民意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民意;公共政策;网络环境;集体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网络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权益。政府把互联网看作汇集民意和探询意见的重要平台,把网络民意作为政府政策的重要参考。当前的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对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科学合理地吸取网络民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激发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和参与意识,实现公民和政府的有效沟通,推进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共性,对于提高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民意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一、网络民意的发展趋势

  民意,就是指老百姓、群众的意见和看法,也就是民心,最基本的就是对于统治阶级的看法和态度。网络民意,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上网民的心声和表达[1]。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互联网,网络成了人们沟通联系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成了一个新的虚拟却又真实的世界。说它虚拟,因为它的肉眼不可见性,信息数据的交换都在网络上进行。说它真实,因为它是由人操控的,某些时候它反映了人真实的表达。伴随着网络近二十年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民意从内容到形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二、网络民意与政府政策的关系

  近年来,网络民意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总体来看是良性的。一方面,我国各级党政部门、人大、政协机关十分重视倾听网上民意,重视政务公开尤其是“互联网+政务公开”工作。各地各部门在推动宣传工作时,把政务公开作为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用绩效考核的指挥棒来推动官方政策、信息的网上发布,以此来打造阳光政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获取群众的信任感。另一方面,网民也在积极关注公共政策,网络民意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民意基础。当有重大活动时,比如近几年的全国两会,网民最关心、讨论最热烈的就是反腐败斗争、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脱贫攻坚等话题,这些话题在人民网、人民网微博客户端等平台有着巨大的流量。当然,网络民意又是一把双刃剑,网民能力素质具有差异性,甚至还有个别别有用心的网民利用网络民意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特征散布虚假民意,影响网络民意的代表性和客观性,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予以甄别。

  (一)网络民意对政府政策制定的正面影响

  一是提高了公共政策制定意见征询的广泛性。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一般是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起草后通过人大等立法机构审议通过,这种方式有其专业性、权威性,但也或多或少存在不足,比如受限于学历水平和经验能力,一些部门提交的议案存在扩大自己利益的倾向,这是政策制定参与渠道狭窄的弊端。近年来,我国网民呈几何数级增长,网络民意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声音。将网络群众的呼声作为政策制定的考量,对于扩大政策制定参与面有着重要意义。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又讲“博采众长”,网络上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人都有,大家各抒己见,充分发表看法,也许某些网民就是相关问题方面的专家,他们立足自身的认识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政策制定时于是充分吸纳了这些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二是加快了社会问题处置政策的出台速度。在之前传统媒体、官方媒介的关口作用下,人们传递到政府的意见和声音是经过选取和过滤了的消息。同理,政府出于社会稳定和大局的考虑,通过官媒释放的信息也是通过了宣传人员的严格审核把关,具有一定的官方性​‍‌‍​‍‌‍‌‍​‍​‍‌‍​‍‌‍​‍​‍‌‍​‍‌​‍​‍​‍‌‍​‍​‍​‍‌‍‌‍‌‍‌‍​‍‌‍​‍​​‍​‍​‍​‍​‍​‍​‍‌‍​‍‌‍​‍‌‍‌‍‌‍​。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提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哲学,对有些社会问题,人们较少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这种背景下,民间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就很难直接传递到政府、立法部门。根据过往的情况,某些社会问题只有扩大了影响范围,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的舆论影响,才会受到政府的干预,问题才会得到有效解决。由此看来,对某些社会问题,网络民意的讨论起着放大镜的作用,通过网络的扩散效应将社会问题扩散到更多的虚拟空间,通过网络又影响到现实中的人们并引起政府关注。政府介入后,如果网络民意能影响到政策调整、修改或者出台的程度,那么就会有新的公共政策出现,如果没有达到该程度,也能促成政府的积极应对和处置,推动问题的解决,保障社会的公序良俗。

  (二)网络民意对政府政策制定的负面影响

  一是虚假网络民意的传播影响恶劣。习近平同志说过:“群众到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政府应该积极倾听网民的声音,提高公共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便捷性,使得一些网民在网络发表言论时,责任感大大降低,个别网民从自身利益出发,常发表一些片面的、狭隘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2]。网民之间在文化程度、职业工作、社会阅历、社会阶层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某些网民在看待某件事物时,很容易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如果政府网信管理部门、民意搜集单位不能很好地过滤掉这些不正确的网络声音,就会受到虚假网络民意传播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施行。

  二是某些别有目的和用心之人操纵舆论。现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网络上人人皆可发声,就好比每个人都手握一支麦克风,都可以通过麦克风喊话。有些所谓的网络大V、公知精英,或者出于获取流量提高热度,或者为了恶意炒作吸引眼球,或者为了歪曲事实哗众取宠,发布散播某些骇人听闻、污蔑中伤党和政府形象的信息,故意散播某些社会事件谣言来操控网络舆论。这种情况对于安全干净和谐的网络环境影响甚大,某些动不动10万+的软文,一经网络散播开来,其影响力、辐射面比许多官方网站、官微媒体都大,其破坏力不容小觑[3]。

  三是非理性的表达裹挟网络大众,干扰公共政策。人作为社会性的生物,在群体中更容易产生从众和非理性心理。所谓从众心理,就是作为群体一份子的个人对某个事件缺少或者没有太多自己独立的见解,或者本身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由于群体中大部分都持有另外一种观点,或者二者是相悖的观点,作为个人可能不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转而跟随大流。

  三、网络民意对政府政策影响的机理

  (一)网络民意影响公共政策的讨论范畴

  网络民意影响公共政策的范畴,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应该分为前、中、后三个方面,从空间的维度看应该分为全部、一部分、小部分三个方面。从时间的前后逻辑来看,在公共政策实施前,网络上就某个话题谈论得热火朝天,大量的网络流量和大量的讨论信息引起了政府网络部门的关注,在经过筛查和整理后上报上级部门。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网民通过每年的“两会”时机,积极参加我国各大网站开设的“两会直通车”等论坛的讨论,由此拓宽了民意的反映渠道,是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和平台。

  现年83岁的叶廷芳是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从2007年起就一直呼吁取消独生子女政策,采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在当时是开了政治协商提案的先河,在政协会场叶廷芳谋求其他人的支持,很多政协委员称:“你的提议不可行,与现行国策相违背了”。他甚至考虑打印4000多份提案发放到每位委员手上,这样便可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但他的提案还是迟迟未获通过。直到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终于开始正式实施,近10年的呼吁才终于变成现实。记者采访叶廷芳老先生,问他是靠什么意念支持他坚持了这么久,他直言:“我不会放弃,因为我看到网络上有72%的网友支持我”。正是网络上群众的支持,才有了叶老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推动了“国策”的修订,可见网络民意在推动政策修改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网络民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选择

  网络民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比如“钓鱼执法”,所谓钓鱼执法就是指执法人员为了达到自己的执法目的或者为了追求行政绩效,采取诱惑的手段诱导执法对象犯错,从而产生违法行为的执法行为。最为典型的就是2009年发生在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司机张先生因为怜悯某位胃疼的路人,好心让他搭车,准备送他去医院就诊。谁知这位胃疼的人是一名乔装的执法人员,他马上拔了司机张先生的车钥匙,随即车边围上来七八名人员,他们自称是交通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声称张先生涉嫌违规运营,将其车辆扣押、双手反铐并带回执法局。最后,张先生不得已在缴纳了一万元罚款之后才恢复自由。此事件一曝光出来,整个网络炸了锅,一时间议论纷纷。因为之前也有类似的事件,此事件被网络报道出来后,一时间上海市行政执法部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马上责成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主要领导出面表态,对网民的意见进行及时回应。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表示,要对案例进行必要的反思和分析,从中得出一些认识,这些认识将是我们的财富,从领导表态中可以看出党政部门对于网络民意的重视。果然,几个月后,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上海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明文禁止“钓鱼执法”,并将切断“钓鱼执法”的源头。

  四、进一步改进网络民意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一)借鉴国内外管理网络民意的有益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一般比较重视网络民意的管控工作。如韩国就通过出台《促进使用信息通讯网络及信息保护关联法》等法规来推行网络实名制,网民在登录互联网时必须遵守实名制规定,使用实名登录,但是在网站、微博等大众化平台活动时则采取匿名化方式,仅使用网络ID,这样既保护个人隐私,同时也加强了对网民的信息管理​‍‌‍​‍‌‍‌‍​‍​‍‌‍​‍‌‍​‍​‍‌‍​‍‌​‍​‍​‍‌‍​‍​‍​‍‌‍‌‍‌‍‌‍​‍‌‍​‍​​‍​‍​‍​‍​‍​‍​‍‌‍​‍‌‍​‍‌‍‌‍‌‍​。再加上韩国政府推行了“网络黑名单”,被纳入韩国政府黑名单的网站、论坛等网络信息集散地,将不被允许登录,这样就杜绝、过滤了一部分网络潜在风险。

  新加坡在网络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做得较好的地方。比如出台了《网联网实务法则》,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违法犯罪的行为;规定所有网络运营平台必须要有官方背景才能获得审批权。相应的网络管理机构有权随时关闭有可能危害新加坡国家安全、社会公德和宗教意识的网站、论坛。同时鼓励支持使用过滤软件,筛除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网络内容等。

  英国是把网络管理与市场监督结合得较好的国家。英国成立了互联网监察基金会,对互联网采取监督而非强制管理的方式。有基金会负责对网络内容进行分级,对违法和不违法的信息进行分类,鼓励网民举报网络上的非法信息。基金会的成员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才,使其具备了更大的民意基础。

  (二)畅通吸纳网络民意的渠道

  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网络民意。习近平同志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网络安全、网络舆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打虎拍蝇”,老虎苍蝇一起抓。中央纪委微信公众号开通党风政风监督举报链接,为网民监督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渠道和平台。据统计,在该渠道上线一年的时间里,发布重要案件信息600余条,点名道姓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1500余起,日均举报量达800余件,成为反映网络呼声、推进网络反腐的主渠道、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刘波亚,陈新汉.公共决策视域下的网络民意表达[J].贵州社会科学,2015(9):21-25.

  [2] 卢尚月.网络表达中的道德乱象及治理研究[J].传媒,2017(5):71-73.

  [3] 郑雯,桂勇.网络舆情不等于网络民意——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的思考[J].新闻记者,2014(12):10-15.

  王习贤1,佘彬铭2


《网络民意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新闻统一战线思想研究和启示
下一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构逻辑与实现路径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