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新疆A级景区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新疆A级景区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7-29 10:16
扫码咨询

  摘要:A级景区作为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其空间格局深刻影响旅游产业布局,本研究以新疆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年、2007年、2019年的截面数据,利用重力模型、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研究新疆A级景区空间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①新疆A级景区重心与旅游经济重心演变呈现较大差异,景区重心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迁移并逐渐靠近几何重心,塔城、喀什、阿克苏等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丰富,但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②新疆A级景区分布呈现“离散→凝聚”的演化特征和“分散型→一核多边→两核心三组团”的核密度演变特征.③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府决策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新疆A级景区空间格局并构建其驱动机制.

  关键词:A级景区;时空演化;驱动机制;新疆

  自2010年实行旅游援疆以来,新疆旅游业倍受关注,在实行的19省市对口援疆政策中,旅游业成重点支援产业.新疆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A级景区空间分布影响着新疆旅游经济的发展.新疆现有A级景区时空演化格局是否合理,其形成机理如何尚待考证.

新疆A级景区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1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疆旅游资源丰富,现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6处世界文化遗产、12处5A级景区等优质旅游资源,因此作为案例地具代表性和深层研究价值.本文选取A级景区能够展示并代表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数据涉及的区域有: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哈密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伊犁州直属县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截至2019年底共收集整理新疆423家A级景区(不含兵团)相关数据.

  1.2数据来源

  查询文旅部和新疆文旅厅的官网数据,同时搜索整理新疆14个地州市文旅局官网得到新疆A级景区名录及数量等级.新疆各地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旅游经济数据均来源于各年《新疆统计年鉴》.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获取地图数据,运用ArcGIS10.5对新疆地图进行配准得到矢量图;借助GoogleEarth获取景区经纬度坐标、新疆各地州市行政中心坐标.本文选取2001年、2007年、2019年的截面数据,将A级景区细分为优质景区(4A-5A)、普通景区(A-3A),选取3个时间点的A级景区具有代表性:2001年首次实行旅游景区A-4A级评选,新疆当年共有10家景区评选为A级景区;2007年首次出现5A级景区,新疆共有105家景区;截至2019年底,新疆有423家A级景区.

  2新疆A级景区空间格局分析

  2.1重力模型分析

  采用公式(1)-(3)计算新疆A级景区与旅游经济的重心,发现:①新疆近20年A级景区重心大致分布在北疆,2001年景区重心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阿勒泰地区A级景区丰度指数最高,表明旅游资源丰富;2001-2007年间景区重心移动到昌吉州玛纳斯县,昌吉州A级景区丰度指数最高,2007年昌吉州出现首家5A级景区,而且普通景区数量多,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2007-2019年景区重心移至伊犁州直属县市新源县境内,伊犁州直属县市A级景区指数最高,优质景区占全疆的20.4%,景区总数排名全疆第一.②近20年A级景区、旅游经济均与几何重心相比均偏向新疆北部,存在不同程度时空错位,证实乌鲁木齐市具有最高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几何重心位于巴州和静县境内,2019年A级景区的重心较之于几何重心偏西,表明伊犁州直属县市A级景区吸引力较高,该区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对游客吸引力强.③从A级景区重心和旅游经济重心两类重心分布看(表1),A级景区发展影响旅游经济,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将A级景区的重心经纬度减去旅游经济的经纬度,观察近20年的重心演变,发现旅游经济重心与旅游景区重心差显著为负数,两类重心差异化明显,表明北疆旅游发展速度快,重心逐渐迁移西部,南疆旅游经济发展阶段较为落后.2019年塔城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的A级景区丰度指数高,但旅游经济排名却靠后,表明新疆旅游发展不均衡,而部分地州市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2空间分布类型

  利用ArcGIS软件通过公式(4)计算最邻近指数(表2).由表2可知,从整体看,2001年A级景区NNI=1.051>1,Z值得分为0.307,空间分布为离散型分布.在2007年,A级景区的NNI降幅较大,变为0.381,Z值得分为-12.124,因而A级景区呈现出显著凝聚.到了2019年,A级景区NNI为0.39,Z值得分为-24.002,其空间分布主要也为显著凝聚.从分类别来看,优质景区2001年、2007年新疆优质景区NNI>1,空间分布均为离散;2007年NNI=1.296,Z值得分为2.268呈离散分布,2019年减小到0.633,Z值得分为-7.12,空间类型变为显著凝聚;普通景区2001年为离散分布,2007年呈现显著凝聚分布;2007年NNI=0.467,Z值得分-9.612呈凝聚型;2019年NNI为0.391,Z值得分为20.852,可见普通景区空间分布显著凝聚,且凝聚程度逐年增高.新疆2001年、2007年和2019年的景区空间类型由离散型逐渐走向凝聚,随时间变化凝聚度进一步提升.普通景区的数量增幅较大,空间凝聚效应最为明显.景区的凝聚程度决定着区域旅游的经济发展,地方相关部门需要注意提升景区质量及合理安排空间布局。

  3影响因素分析

  3.1资源禀赋

  新疆具有“三山夹两盆”独特的地形地貌,部分区域终年无降水,形成大面积沙漠,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罗布泊等.人们主要在山麓、河谷和沙漠绿洲进行日常生活劳作,活动范围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区开发.新疆景区主要以资源为依托,现有资源主要以北疆游自然风光、南疆赏人文风情为主.已有A级景区大都分布于自然资源好的人类世居地点,部分分布于沙漠戈壁、人迹罕至之处的古城遗址等尚未开发之处,偏远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限制A级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新疆A级景区绕水源、绿洲分布,地理空间表现为在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分布,河流基本决定景区布局.利用ArcGIS对新疆河流和A级旅游景点进行10km缓冲区分析,提取叠加景点发现2019年有302个A级旅游景区分布于河流缓冲区,占所有A级景区的71.4%.可见水资源主导景区的布局,地理环境决定景区分布.

  3.2社会经济因素

  旅游通道连接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其特征和效率影响并改变旅游流的方向和规模.截至2019年,新疆全区高速公路突破5200km,全区通车里程达到19.48万km,新疆飞机场的数量达到21家,旅客吞吐量突破3753万人次[29],新疆交通运输服务211个A级景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兰新高铁的贯通、飞机联航、城际铁路等拉近新疆内外的距离,由此形成时空压缩效应,构建起立体化交通网络.乌鲁木齐市不再成为唯一的中转地,旅游交通开始呈环状交通运输格局,显著降低旅游交通成本,缩短景区和游客的感知距离与经济距离.对国道及省道10km范围内的A级景区进行缓冲区分析,发现分布在国道缓冲区10km以内优质景区有44家,普通景区共166家,分别占全部景区的10.4%,39.2%,在省道10km缓冲区内中优质景区与普通景区的数量分别为55家、207家.

  4新疆A级景区驱动机制

  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较为复杂,各影响因素既存在单独的影响作用,同时存在共同作用,深刻影响着景区分布.综合上文分析及相关文献梳理,梳理出导致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驱动机理图(图3).

  机理过程: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因素、政府决策、其他因素为影响新疆A级景区重要驱动因素,各影响因素共同影响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由于景区的资源禀赋不同,造成景区选址个体差异化.景区基本建设成型后,在时间累积效应作用下,景区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进行转化,在此过程中,各因素促使景区的空间格局出现动态性的变化.①自然人文资源禀赋决定景区选址.此类因素较为稳定,从而无法做出大改变,如水系、地貌、历史文化等作为景区吸引物属性.现有A级景区还处于资源导向型阶段,资源禀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景区的开发及规划;而交通、政策等会影响景区最终选址.②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景区规模与质量.旅游交通的网络化积极影响景区的可达性,新疆各地迈入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航空网络化时代,而公路的布局很大程度上反映景区的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驱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景区的分布同时影响其质量.③政府决策指导景区长远发展,例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旅游兴疆等相关政策,影响着A级景区的空间布局,出现A级景区大规模空间集聚.在景区朝向高质量化方向发展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应督促景区规范化管理,以动态方式管理景区,摘牌或降级不符合要求的景区,合理完善景区空间布局.④其他因素对景区的管理及知名度的提升.高等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为旅游景区管理提供人才支持.加强景区的管理,促使部分未能挖掘其有效旅游资源的地州市,能够提高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重大事件如节事活动、体育赛事、亚欧博览会等对景区做出区域功能定位,进而影响不同类型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1)景区重力模型分析表明,近20年来新疆A级景区与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均偏离几何中心.2001年A级景区重心位于乌鲁木齐市,2019年转移到伊犁州直属县市新源县,重心变化逐渐偏向伊犁州直属县市靠近几何中心.而旅游经济重心先偏西后偏北,两类重心差异化明显,表明新疆旅游发展不均衡,塔城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较为明显.75第8期李新静,等:新疆A级景区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2)景区空间特征分为三个方面:空间分布类型方面,自2001年至今景区分布显现“离散→凝聚”演化,随时间积累凝聚度提升;景区核密度区位演化方面,2001年景区呈分散型,而2007年呈现出“一核多边”的格局,2019年景区密度渐渐显现“两核心三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景区分布方向性方面,2001年景区总椭圆趋于西北东南方向,优质景区偏向明显朝向西北东南,2007年景区椭圆的平均中心与优质景区、普通景区平均中心重合,位于塔城地区沙湾县,2019年现椭圆平均中心越来越偏向南疆,表明景区分布趋于合理,有益于南北疆景区分布的区域均衡,2001年至今景区演化规律经历萌芽—成长—壮大三个阶段,同时对应:凝聚模式—放射模式—扩展模式三种模式,各阶段呈现出不同具体模式和特点.

  3)景区演化机理来看,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府决策、其他因素深刻影响新疆A级景区的空间布局.景区的资源禀赋不同,造成景区选址个体差异化.在时间累积作用下,景区渐渐从量的粗放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各因素促使景区的空间格局出现动态性变化.

  5.2建议

  1)A级景区重心、旅游收入重心不同程度地偏离几何中心,两者重心存在明显空间错位.各级政府应重视各地州市间景区的合理布局,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新疆A级景区应逐渐完善景区与交通网的连接,实行专业运管提升旅游景区合理布局与服务质量,推动A级景区的转型升级.注重景区质量的提升,动态化管理A级景区从而达到协调化布局.鼓励新疆A级景区形成联盟,打造具有资源特色吸引力主题旅游路线.新疆各地州市A级景区可在区域内部或跨区域进行联合营销(景区合作套票等)带动相关旅游贫困村镇等发展,以优质景区联动普通景区共同发展.喀什地区应以本地民俗文化为景区注魂,打造新兴体验类旅游产品;塔城地区应大力培育当地温热景区继续进行旅游产业升级,由此改善区域不协调发展现状;阿克苏地区作为连接南北疆旅游线路的重要地区,应利用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新业态,重视培育优质A级景区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新疆A级景区主要呈现“离散→凝聚”特征,凝聚程度逐渐加深.有关部门亟须重视,景区若集中过度会出现“资源屏蔽效应”,普通景区数量的粗犷型增长不利于质量的提升,政府需加大调控力度,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水平及质量.建设旅游交通网,如通过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网”分布、城际铁路的开通来改善A级景区过于凝聚的格局.当前优质景区主要分布在北疆,而南疆更需凭借自身独特资源禀赋(民俗文化)发展景区潜力,增强旅游者的幸福感,逐渐激发消费潜力.致谢:感谢中山大学陈钢华老师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感谢谢霞老师、曾健同学给予软件操作指导.

  参考文献:

  [1]CHRISTALLERW.SomeConsiderationsofTourismLocationinEurope:ThePeripheralRegions-under-DevelopedCountries-RecreationAreas[J].Papersofthe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1964,12(1):95-105.

  [2]DREDGED.Destinationplaceplanninganddesig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9,26(4):772-791.

  [3]SCARLETTC.TourismImpact,DistributionandDevelopment:thespatialoftourismintheWesternCapeprovinceofSouthAfrica[J].DevelopmentsouthernAfrica,2005,22(2):163-186.

  [4]ZAHRAA,RYANC.ComplexityinTourismStructures—theembeddedsystemofNewZealand’sRegionalTourismOrganization[J].TourismManagement,2007,28(3):854-863.

  [5]YUECui,MAHONEYE.EmployinginternetGISsurveytocharacterizerecreationalboatingtravelpatterns[J].Trans-actionsinGIS,2015,19(1):42-62.

  [6]谢志华,吴必虎.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6):748-753.

  [7]樊昊,杨晓霞,白洋.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12):98-103

  李新静1,2,张任飞3,白洋1


《新疆A级景区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上一篇: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研究
下一篇:媒体融合下VR技术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