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想要充分缩短城市与农村间的发展差距,有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多方面综合协调发展,加强培养与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有效保障其各项权益的有效实现。
【关 键 词】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振兴乡村的目标和策略。其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强调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重在保障农村基础文化建设,并遵照分区域投入、按需投入的原则,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运用公共财政手段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建立健全向公共文化建设倾斜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着力培育和指导各村组的文化服务团体,创新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
一、公共文化服务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我们国家对于乡村的发展较为重视,各地区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策略,推进乡村的发展,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加快农村建设。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相关文化产业也正在不断兴起。农村保留了很多有开发意义的自然资源,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加以利用。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引入新科技,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与其他产业相比,乡村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原生特征与地域特征,因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为其提供发展基础。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为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创造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提高乡村文化产业品牌知名度,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进而产生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同时有利于带动乡村其他产业发展壮大。
(二)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生态宜居与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息息相关,是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充分表现,要善于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保留原本特色,加强基础建设,在不破坏原有生态面貌的情况下,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建造更适宜居住与工作的农村环境,与城市接轨的同时,保留自然风光。观念是行动的指南。要提高乡村生态宜居性,首先必须更新农民生态保护的观念。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利用书籍、宣传片及其他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等,结合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政策和农村发展实际,让农民真正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利于改变过去在生产中为经济利益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与生活中随意倾倒垃圾与排放污水等破坏乡村环境的行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提升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困境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资不足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各方面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注入,但是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悬殊,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低下、医疗教育社保紧缺、农田水利和先进技术供应短缺等问题。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不足,影响了农村文化振兴进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8年全国财政支出为220 904.13亿元,全国财政文化体育和媒体支出为3 537.86亿元,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6%。2018年,全国乡镇区划数为39 945个,每个乡(街道)文化站的平均支出仅为42.56万元[2]。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农村偏远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资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地给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资金上的帮助,推进农村发展。
(二)人才选拔和留用机制不完善
人才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强大后盾。然而,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文物机构306 252家,从业人员2 407 827人,平均每单位8名[3]。但是,由于受工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稳定性与专业性不足,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基层文化人才匮乏,专业文化人才的断层和老龄化现象更加普遍。”[4]基层政府财政拮据,农村公共文化单位建设不健全,面临着不能招聘或挽留合适人才的问题。同时,城市的高薪与完善的公共服务吸引了大批中青年农村劳动力走出乡村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文化人才流失。尽管一些地区有一些退休老干部和教师从事农村文艺活动,但是创新性不足。农村传统的民间技艺也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困境,农村文艺人才严重缺乏。
三、实现乡村振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一)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资机制
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中央到地方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事权,确定标准的收支概念,保障地方政府能为农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在转移支付方面倾向于基层,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严重匮乏的农村地区设置专项资金。通过不断完善的资金运转机制,设置各项服务专项资金,增加公共文化的普及力度,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合理的资金来源。建立健全市场筹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金的渠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涉及面较广,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融资吸引力,政府可以通过发行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债券吸引市场资本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融资中来。在不断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同时,要不断吸引外部投资的注入,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的潜在生产力水平。农村各方面发展都需要产业的支持,才能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文化的潜在生产力,需要与乡村资源创新相结合,与乡村农民利益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在以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吸收和融入。例如,通过招标、租赁、外包等市场竞争机制,采用农村公共文化供应的专业化运作方式,提高供应效率。开拓社会化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农村乡贤、乡村能人回馈家乡的优势,吸引社会人士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捐款与投资,弥补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金短缺的困境。
(二)改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关政府机关应不断优化农村文化服务岗位,出台更好的政策,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管理体制。建立整体实力较强的人才队伍,对建设文明富裕的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招聘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时,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对人员素质进行考察。除了关注候选人的教育背景外,还应注意考察他们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热爱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要相应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的待遇,设立相应的奖励与晋升机制,增强基层工作吸引力。在吸引优秀青年人才的同时,基层政府也应充分挖掘本地在文化方面有技艺的农村人才,充实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队伍中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人员素质的培养和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珍惜人才资源。通过采取“理论+实践”多元培训的模式,充分借助大学教师、资源等优势,定期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举办一系列讲座,进行教育培训,从而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EB/OL].(2018-12-31)[2019-4-6].
[4]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76-181.
马井彪 胡汉青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