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摘要】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虽然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真实盈余管理现象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是管理层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一个重要诱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管理层薪酬更高时,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的转变越明显。但是在股权集中度较高、信息披露规范和监管环境趋紧的情况下,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提升,管理层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上升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关键词】会计信息可比性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一、引言
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一直是财务会计学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文献,但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应计质量、平滑度、可预测性、稳健性等会计质量属性,很少涉及到可比性。可比性是一个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属性,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比较不同项目的异同,从而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FASB,1980、2010)。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作为制定准则的主要目标,我国会计界也一直致力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基于可比性本身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滞后性,一些学者呼吁急需加强对可比性问题的研究(Schipper,1989;袁知柱等,2012)。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应计盈余管理
管理层通过应计操纵盈余的基本动机是获得控制权私有收益(Zingales,1994;Shleiferetal.,1997),如增加在职消费、避免被解雇、提高声誉等。Demskietal.(1987)认为实现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掌握着公司控制权的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采用最符合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盈余管理的存在会损害企业价值(Xie,2001)。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实现的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对外部投资者(如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剥夺,其行为一旦被发现,很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比如被解聘。因此,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既可能给管理层带来收益,也可能让管理层付出代价(产生成本),均衡成本与收益成为管理层决策的重要目标导向。已有研究发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能增加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有效抑制管理者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王雄元等,2009;陈俊等,2010)。
(二)会计信息可比性与真实盈余管理
相比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模式对公司的伤害往往更大(林永坚等,2013)。管理层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潜在风险增加。由于会计准则日臻完善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应计项目的操控容易引起审计师或监管者的详查,引起较高的诉讼风险。Ewertetal.(2005)的研究发现,在会计标准日趋严格以及执行力度加大的环境下,管理者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换的动机加强。同时,监管力度的加强对审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师为了降低审计的诉讼风险需投入更多审计资源,会对更高程度上从事盈余管理的企业客户收取更多的费用(Sohn,2011)。二是真实盈余管理更具有隐蔽性,诉讼风险较低。比如,虽然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协调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真实性(Wattsetal.,1990),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较好的约束作用(张兆国等,2009;高雷等,2009;王建新,2007),但对真实盈余管理不能起到约束作用(Malik,2011)。同样,由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隐蔽性,审计师有效甄别难度较高。在我国,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强度显著大于“非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公司,说明上市公司具有采用真实盈余管理逃避高质量外部审计的动机(李江涛等,2012)。三是企业在应计项目上操控的弹性有限。如果在会计期末通过应计盈余管理不能实现既定盈余目标,或者被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查出来要求整改(范经华等,2013),就很难再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报告利润将低于盈余目标。因此,管理层有提前进行真实活动管理盈余的动机(Zang,2011)。Cohenetal.(2008)比较了SOX法案实施(2002年)前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变化规律,发现企业实施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在法案实施前逐年增加,在法案实施后则显著下降。而真实盈余管理则刚好相反,表现为先降后升。说明监管环境的变化压缩了应计项目上的操纵空间,管理层倾向于选择更加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
三、主要变量的度量与检验模型
(一)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度量
DeFrancoetal.(2011)定义会计系统为企业经济业务生成财务报表的转换过程。当公司i和j的会计系统相似时,在经济业务相同的情况下,公司i和j生成相似的财务报表。他们使用公司i第t期前连续16个季度的数据,以会计盈余(Earings,等于季度净利润除以期初权益市场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季度股票收益率(Returng)作为解释变量,估算公司i第t期的会计系统。由于公司对好消息与坏消息(即收益与损失,用正、负股票收益表示)的确认具有不对称性,企业会计系统对坏消息比好消息的确认更加及时(Basu,1997;李增泉等,2003),本文参照Camp-belletal.(2013)的方法,在DeFrancoetal.(2011)的模型中加入股票收益虚拟变量(Nega)及股票收益的交叉项(Neg,*Return2)估算公司的会计系统,回归模型如下:
(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
现有文献一般采用可操纵经营应计项目作为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由于可操纵经营应计项目不可直接观察,学者们利用回归方法进行估算。Dechowetal.(1995)比较了各种计算可操纵经营应计项目的模型,发现修正的Jones(1991)模型的估算效果最佳。具体回归模型如下
主要参考文献
Barth,M.E.2013.财务报告的全球可比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实现.会计研究,5:3~10
陈俊,张传明.2010.操控性披露变更、信息环境与盈余管理.管理世界,8:181~183
程小可,郑立东,姚立杰.2013.内部控制能否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兼与应计盈余管理之比较.中国软科学,3:120~131
胥朝阳刘睿智
推荐阅读:管理会计方向职称论文评定期刊
《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