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脱贫攻坚的实践与防止返贫的思考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助力,如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长期稳定脱贫攻坚,防止返贫,是河南农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河南省通过以宣传为引导建立长效机制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农业科技攻关助力精准脱贫,促进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等方式,构建农业创新体系,为保障高质量脱贫与防止返贫打牢基础。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防止返贫
1河南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农业发展在省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创新问题始终是关系河南精准脱贫攻坚、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全局的重大问题。立足于现代化农业创新体系的路径探索,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整体稳中有进、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其产业化、现代化、创新化发展的实现离不开财政支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紧抓河南省“三农”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地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于强化政策支持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从财政资金的统筹、政府的有序推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性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创新性发展,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1.2不断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作用于农业生产、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形成以农业信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实现。河南省积极探索,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联合,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注重产学研一体化,集聚科教资源和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战斗、带不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通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多种要素资源的合力作用,提升区域与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创新型农业发展,增强数字化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
2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河南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河南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完善施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供可循路径。尽管河南省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成为现代化农业增长的关键要素,但是,结合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状况,在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进程中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2.1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对于优化产品机构、提升质量与效益,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问题实质上就是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关系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优化,发挥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但在农业生产活动实践中,依然存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的状况。一是由于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传统农耕模式没有改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另外,农业生产多为个体户经营,现代农业规模较小,综合效应较低,农业合作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经济水平,农业发展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现代化体系还不够完善,产业集群程度化较低。目前,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产业集群效应辐射能力较弱,产业群的协同作用还受一定条件制约。
2.2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据统计局统计数据,河南2019年乡村人口总数达到4511万人。据《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统计,河南省共有新型职业农民约53万人。由以上统计数据可知,新型职业农民所占比重还较低,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整体偏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现代化经营普及率较低。从经营生产方式来看,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少。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大批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不足,且大多数农业从业人员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水平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集中于妇女和老人,农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小学、初中的水平,初中文化程度占6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不足20%。同时,缺乏农业创新型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
3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助力作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因素,也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路径。
3.1以问题为导向,农业科技攻关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河南省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划方案,指导农业产业扶贫的实施。例如《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1+N”专项行动方案》,通过科技助力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精准扶贫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据统计,2018年,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达11911元,年均增长13%,实现全省农业产业扶贫覆盖带动贫困群众156万人。
3.2以宣传为引导,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为夯实农业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效性,提升贫困地区脱贫、防止返贫以及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河南省积极探索,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推动农业科技实效性的实现。
3.3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以往的发展中,河南省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成果产出较多,但主要依靠科研成果的转化主要依靠科研单位自身力量的转化应用,由于受到政策和条件的制约,与相关企业、区域对接不够及时有效,且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使得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以及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河南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
3.3.1加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随着培养的农业相关人才不断增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农业的投入逐年递增,且上升幅度逐年增大,农业科技化正在逐步推进,农业科研协同创新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属性,各级财政预算在保证农业科研单位基本经费的基础,为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固定工作经费保并逐年加增,确保科技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根据河南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实际需求,增加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的设置,同时,让科研工作者为农户和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提供精准服务,定点帮扶。再者,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通过财政资金奖励支持、重点试验田的推进,提升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以及成效。
3.3.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研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因素。河南省高度重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队伍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一是推动高等农业科研教育创新发展。要坚持把高等农业科研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主动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统筹社会各方优势资源。二是加大对河南农业大学等以农为优势特色高水平大学支持力度,推进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应用型农林教育改革发展。三是创新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农业人才。四是打造本土优秀人才队伍。通过打造本土优秀人才队伍,培养经营管理型和创业技术型方向人才,提升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以及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带动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保障长期稳定脱贫,防止返贫。
化新向
《河南脱贫攻坚的实践与防止返贫的思考》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