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教育职称论文农村教育方向职称论文范文

教育职称论文农村教育方向职称论文范文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qifan时间:2013-04-13 11:28

  本文是选自国家级教育期刊《中国教育信息化》中的职称论文范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据调查分析,其问题主要表现教育的“瘸腿”,即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教育的“瘸腿”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 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度上升;义务教育实施艰难,未成年学生辍学率攀升等。究其问题的根源,则是经济发展的“瘸腿”,即贫困山区与沿海发达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就一批潮流的打工仔,也造就了一批可怜的孩子。留守儿童问题不可忽视,它不只是影响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更影响到了祖国的未来与前途。祖国的未来不能瘸腿,笔者通过调查,以教育为突破口,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因进行了剖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与寄望。即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贫穷的农村留得住人;以体制为保障,完善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等。

  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上下齐动员,聚心聚力,力使留守儿童从没人管,管不了,不敢管向有人管,专门管,管得好转变,给他们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大家园。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全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音符,其中之一就是留守儿童问题,因受地理、环境、经济等因素影响,在山区农村更为严重。长期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留下的是一支庞大的“386199”部队,可以说连“38”都占极少数,直接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贫乏,更造成大量儿童留守农村。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我从北方来到山区重庆农村,才真正把“留守儿童”这个词的意思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生活,而是被留在家里,由亲戚代管,在当地农村生活或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因此又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等。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20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的18%—20%,而2004年的调查数据为1000万,短短3年长了一倍,速度让人为之惊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而在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更大,据我所在乡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占到了70%以上,这个数字更让人窒息。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方面面的、全面的、综合的教育。因此,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我们就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分别揭示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1.学业方面。看到“学”字,您可能觉得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范畴,但是有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表明父母在孩子学习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除了上学,孩子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在家里,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对孩子在学业上的教育指向,可以说父母占有大部分责任,而在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年能和父母见一次面,一起生活一天有时都是一种奢望,这不是夸大的说法,据调查的数据显示,有25%的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天,有的孩子自从生下来就认不到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十几年在外打工就没回来过。90%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更有甚者将孩子给外人寄养。其实质性监护人年龄结构老化,大字不识,孩子的功课辅导任务无人能胜任,学业辅导环节严重瘸腿。

  2.品德方面。据调查,部分孩子存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习惯。犯了错,爷爷奶奶没有别的,拿起扫箸就是一顿打骂,慢慢地孩子已不再觉得痛了。感情亲情可以融化一切,老师讲的是生硬的没有感情的知识,而这个知识的感情化是要靠父母从小就亲身说教,亲身做模范,才能让孩子把知识与实际更好结合,融入其身,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也许是个奢望,孩子与父母长年分离,感情淡薄,习惯早以成自然,父母也懒得回来管教,就算回来管教,也可能孩子已不听从于他。没人管,管不了,不敢管的现实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辍学率、犯罪率上升。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能否有广阔天地,首先要看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素质,品德好广交天下各方朋友,品德差只能坐井观天自我欣赏。

  3.人格方面。经悉,人格也称个性,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人格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成熟和社会化中实现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儿童人格的发展。生物因素主要有先天气质、体貌体格、成熟速率等,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其一生可以依赖信服的老师。在调查中发现,发现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40%,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15%。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按照常理来说,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恰恰相反,因为父母长期不回家,父子情已谈化,有些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感情,问临时监护人及老师留守儿童对父母想念程度时,都有一样的回答:这些娃不是很想,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觉得更自由些,习惯了,根本就不想,说送他找爹妈去,还不去。问娃儿自己想不想,有的不说话,有的直接说:“不想,他们又不和我一起生活,不习惯,给我钱就行了。” 孩子已经把父母定位成供他吃、穿、花的没有感情的机器。不得不让人为这些孩子的人格发展担忧,深思。人格是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基本标准。

  4.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孤僻内向,是很多留守儿童最显著的性格特点。父母长期在外,有的几年不回一次家,有的几个月大就被父母遗弃在家,造成孩子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通畅,他们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容易形成自闭心理;留守儿童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由于现实当中存在的显性与隐性差距,使他们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二冷漠缺乏自信,是因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使他们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据调查,有30%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0%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大多时候是“要钱”,有些留守孩子甚至已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三幼小心灵受挫,在调查中发现,有10%孩子是父母在外打工,受城市各种诱惑,导致夫妻不和离异,孩子无人管养,只得老人担起儿女们犯下的错,担当起孙儿的养护权,让孩子幼小身心背负莫大冲击与压力,强大的自尊心使孩子变得冷漠抑郁。在一个缺乏亲情、爱的环境中长大,使他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心、关爱别人,缘于父爱母爱呵护不到位;,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缺乏应有的支持和鼓励,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无远大理想抱负和目标,缘于心灵支持安慰缺失。四自私心胸狭隘,是因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懂得省吃俭用,也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易产生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表现得比较自私、认识狭隘、行为过激。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进程中的一个不小的、有待关注及时解决的问题,一个和谐进程中“不和谐音符”。

  (二)学校教育的缺位

  根据调查显示,在学校方面存在严重教育不到位问题,不是老师上课不认真不负责,而是在山区农村师资严重不到位,在走访各个学校时,老师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学校老师有限,一个老师要上几个年级的课不成,还要教几门课,有时真的没有时间空出来,手把手地督促每个学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的辅导,更没有时间教文艺方面,再说我们也不专业,也教不来那些,也更不敢让学生去参加比赛了。是啊,破破漏漏几间房,十几张破旧的木板课桌,就是学校最宝贵的财产,两三个四五十岁的老师就是学校的校长兼专职老师。看到这样的人物与环境,不得不为孩子们的成长教育担忧。当然有社会的原因,更是因受地理、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学校师资严重缺位问题,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路程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希望我们的师范毕业生,走出大山请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故乡,想想你的师兄妹们,奉献自己,社会各界也多来关注,为我们祖国花朵中的清新农村花朵多引“蝴蝶”,改变农村教育问题的路程会减少一半。

  (三)社会教育的缺乏

  留守儿童的一系列教育问题,社会也有责任。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要构建的也是一个和谐社会,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我们的目标是让我们的社会更快发展进步,但是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矛盾、问题。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了城市务工,造成孩子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城市的繁华,也使我们一些老百姓道德缺失,弃孩子老人不管,只顾挣钱。在农村,可以说很少听一堂关于亲情、法律的教育课,政府的力量是很有限的,需要我们社会各界都伸出爱心手一起来改变,帮助这些孩子,让我们社会教育深入全国的角角落落,不抛弃不放弃。

  二、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解决问题,从根开始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源,是因为长期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战略,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各地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二)解决方法,见效要快

  改变大量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现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经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政策制度是最直接最快的缓解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国家政府制定出台更加硬性的政策做保障。现在相关政策制度已出台了几年,大部分农村儿童还是不能随父母外出就学,因为很多地方还是不照章办事,应该考虑如何创新完善这个政策制度,使农村儿童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三)健全制度,快中求稳

  政府、学校、社会齐动员,想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管理机制。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统计留守儿童情况,并记录在册,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的进行帮扶结对,帮扶人员要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并且发现问题要帮助孩子及时疏导解决。可以制定“代理家长制度”,对“代理家长”建一个考评档案管理系统,用来评判其合格度,作为是否录用或继续录用的标准依据。确保政策、制度、方法出台有保障,政策落实要到位。

  (四)针对问题,端正认识

  出现问题不怕,最怕是大家重视不够。首先,提醒务工父母要端正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正确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再多的物质支持是换不来无价的亲情的。政府要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乡镇政府做为农民直接的父母官,农民的问题就是政府要密切关注、及时想对策解决的问题。学校作为儿童的监护人之一,有必要有责任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力度,对留守儿童要加大关心力度,建立定期家长联系制度,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避免留守儿童产生放任自流,不学无术心态。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教育系统、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级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4829/TP,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201。邮发代号:82-761。


《教育职称论文农村教育方向职称论文范文》
上一篇: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向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类职称论文范文
更多>>

期刊目录